教師與同事及管理者的個人中心的評定。在日常生活中,教師、同事和管理者經常對人們的創造性作出判斷(Hocevar和Bachelor,1989)。這些判斷往往傾向於整體地評估一個人。從積極的一麵來講,這種判斷考慮到了這個人在被觀察期間的所有情況和活動結果。從消極的一麵來講,這種判斷是基於單個判斷意見,反映的是對創造性的主觀見解,而且這種方法不可能將不同的評判者作出的創造性評定來進行比較。
突出績效評定。突出績效評定是教師或管理者評定概念的一個發展,它代表了一個領域或社會對一個人的成績作出的一個總體的評定。研究者通過測量個體在名人傳記中占有的空間大小、在專家群體中的地位、被引用的次數、專家的等級和獎勵(如諾貝爾獎金)等來評估突出績效(Hocevar和Bachelor,1989)。突出績效評定在一些方麵確實很有用,但因為它評定的不隻是對創造性的注釋,所以也存在不好的一麵。此外突出績效評定對現代創造者來說結果經常是不穩定的或無效的。
成績的自我報告。測量創造性最直接的方法,就是詢問一個人他已經取得了哪些創造性成果。為了有利於個人提供創造性活動的報告,已研製出了一些調查表,這些調查表涉及藝術、科學、文學、音樂、美術及其他領域的活動(Hocevar和Bachelor,l989)。另外,理查茲(B。Richards)、金尼(D。Kinney)、貝內(M。Benet)和默澤爾(A。Merze1)(1988)還研製出了日常生活中的創造性量表(Lifetime Creativity Scales),這個量表利用結構式訪談來收集有關職業和非職業方麵創造性成果的信息。
創造性成績的自我報告,是一個很有用的指示器,因為它涉及了很長一段時間,並揭示了自然發生的創造性行為(而不是在實驗室任務下的反應)。過去的行為是對將來行為的很好預測,但是自我報告受製於嚴重的報告誤差。如一個謙遜的人會不在意地忘掉-些成果,或不把成果當做創造性的東西來對待,而一個自誇的人則會相反。
工作產品的評判成績的自我報告。也許對創造力的最關鍵的測量就是對一個人成果(即創造性產品)的測查。一個創造性的產品可以是一個短故事、一幅畫、一個科學問題的解決、一首詩、一個發明、一個作曲、一個食譜、一個新的工作程序或者任何其他以可見方式呈現的思想。阿瑪貝爾(1982,1983)已經用公認的方法對創造性產品的評判進行了廣泛的研究,幾個評判者仔細觀察產品並對它們的創造性用數量化量表如1(最低)到7(最高)進行排列。每一個評判者互相獨立,然後計算他們對每一件產品評判成績的平均分和總分。-般來說,評判者可以是同事,也可以是專家。他們可以運用他們自己對創造性的理解來指導評分,也可以運用其他研究者的特定的標準來進行。
工作產品的評判也許是評定創造性的最有用的指標(Hocevar和Bachelor,1989)。創造性產品對界定創造性是關鍵因素,這種界定是以實物(受製於觀察者的仔細觀察)為基礎的。當運用多次評判時,綜合的產品評定顯示出很高的信度(Amabile,1982,1983,Lubart和Sternberg,1995)。評判產品的一個主要問題是這些產品代表了個體的有限的行為樣式。而且產品被製作出來是因為測驗或研究計劃的需要,結果產品揭示的是在其要求下的創造能力。但如果是檢查個體在自然條件下製作出來的產品,結果可能會有所不同。
讀一讀 8-2 科技創新——中冶美利超常規發展的助推器
中冶美利紙業的發展之路,是一條科技創新之路。20 多年來,公司湧現出了一批以“事業部製改革管理”、“林紙循環經濟”、“雪麵雙膠紙”、“防黏襯紙”等為標誌的重大科技創新成果,提出了“環保也是生產力、世界上沒有廢物,隻有放錯了地方的資源”等循環經濟理念。公司大力實施以廢物利用為主題的科技創新工程,節能降耗指標達到了國內先進水平,有力地推動了企業的快速發展和職工收入的提高,顯著增強了公司的綜合實力和市場競爭力。
近年來,中冶美利圍繞經濟發展需求,大力開展技術改造和科技攻關,加速了科技成果轉化,企業科技創新和技術研發的綜合實力得到進一步加強。中冶美利通過體製機製改革,從管理和運行方麵強化了創新主體的責任和措施建設,建立和完善了企業技術中心、專家委員會、企業科協管理機構,加強和組建了以製漿造紙研究院、林業研究院和化工研究所(“兩院一所”)為主體的研發機構,並建立了標準化委員會,形成了企業一整套科技創新和技術研發服務體係。
科技創新對中冶美利經濟發展的支撐作用顯著增強。企業通過了ISO9002國際質量管理體係認證,ISO14001國際環境管理體係認證。技術改造、產品科技研發、科技創新對企業經濟發展的支撐作用越來越顯著。采用高配比麥草漿生產雪麵雙膠紙、防黏襯紙、塗布原紙的生產技術居國內領先水平。幾年來,科技創新產品年新增工業產值均以銷售收入的20%增長,每年新增工業產值達到2億元以上,僅2006年新增的3.6億元工業產值全部是科技創新產品的貢獻。
多年來,美利紙業不斷加快技術改造步伐,加大科技研發力度,為企業的良性發展和做大做強奠定了基礎,取得了顯著成效。
創新企業科技管理運行體係,充分發揮企業創新主體、責任主體、投入主體、人才主體、成果推廣應用主體、對外合作主體和管理主體作用,實行集團公司企業技術中心領導下的以製漿造紙研究院、林業研究院、化工研究所為支撐的分職管理及內外協作、多層次、分專業聯合的科技研發運行模式是該公司進入中冶集團以來在科技創新方麵實施的一項重大體製改革。公司科技發展的職能體係由三個層麵組成:企業技術中心是科技發展管理的最高機構;專家委員會、標準委員會和企業科協是促進科技發展的技術決策、谘詢服務係統;“兩院一所”以及基層單位多層次、多專業內外聯合的科技力量是實施科技研發的主體。公司上上下下形成了科技創新蓬勃發展、“四新”應用成效顯著的大好局麵。
在創新機製建設方麵:一是加強科技人才隊伍培育,以項目研發戰略帶動企業優秀科技人才脫穎而出,采取激勵引進措施培養造就領軍型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創新團隊;二是落實技術創新激勵政策,公司實行了有利於增強自主創新能力的《創新成果評定和獎勵辦法細則》和《關於實行專業技術人員技能工資的管理規定》。在激勵機製方麵中冶美利強化了觀念的轉變,始終貫徹對優秀專業技術人才深造培訓也是終生福利的激勵政策,培育人才的企業責任感、創造性和奉獻精神;三是建立和完善了企業知識產權管理機構,健全規章製度;四是加大科技研發投入;五是采取“人才請進來、項目走出去”的方式與大專院校和科研院所開展研發合作,取得合作成果7項。
中冶美利紙業堅持科技發展要以“加強核心,支撐提升,服務經營,增強後勁,引領未來”為市場導向,實現四個工作轉變:一是技術創新和體製創新相結合實現研發的重點突破;二是充分發揮自主科技創新能力,瞄準國內先進標杆;三是以應用技術為重點,實施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戰略;四是堅持自主創新,加快成果研發和轉化進程,形成企業自有知識產權的產業核心技術。
公司在“二五”規劃期間,把技術創新作為企業發展的根本,把依靠技術創新、新產品開發、新工藝采用和市場開拓作為經營中心環節。
中冶美利牢固樹立“抓科技就是抓經濟、抓創新就是抓發展”的理念,認真落實和改善對科技工作的領導,切實把科技工作擺上重要議事日程,與經濟工作同研究、同部署、同檢查、同落實,確保建設創新型企業的各項工作和科技研發落到實處。管理人員帶頭學科學、用科學,用先進的思想武裝頭腦,用科學的理論指導實踐,用創新的方法推動工作。
科技創新體係建設是加快科技成果轉化的重要平台,公司一貫堅持“以服務求支持,以貢獻促發展”的原則,把製漿造紙研究院、林業研究院和化工研究所科研主體辦成高新技術成果的高效孵化器。本著“優勢互補、互利互惠”的原則,使科技政策與產品研發、課題攻關成果獎勵和技術人員崗位技能工資等政策相互協調、緊密結合,強化政策支持力度。
公司還積極通過政府間、企業間、民間多層次渠道,開展國內、國際科技合作交流,圍繞公司科技發展中的重大關鍵技術問題利用各種渠道和形式,擴大使用範圍和創新合作方式,以中冶科工集團技術中心為平台,組織實施一批互利雙贏的國際科技使用項目和重大技術引進項目,促進地域性資源和產業發展的科技合作。組織開展科技招商,有選擇、有目標地引智、引技、引資。加強科學技術專業知識的普及,營造企業幹部員工熱愛科學、崇尚科學、關注創新、參與科技進步的企業文化氛圍。充分發揮科技評價和科技獎勵的推動作用,完善創新機製,大力提倡敢為人先;大力倡導敢於創新、勇於競爭和寬容失敗的精神,提高全員的創新意識、創新理念和創新能力,激發幹部員工的創新積極性和潛能,營造了尊重知識、尊重科學、尊重人才、尊重創新的良好氛圍。
思考題:
1.結合案例,談談為什麼企業需要重視創新?
2.結合案例,談談你對管理創新的必要性的理解。
第二節 創造性解決問題的障礙與克服
一、頭腦中的邏輯枷鎖
本書第三章已經介紹過了思維的常見誤區:路徑依賴、暈輪效應、沉錨效應、投入升級等。同樣,在創造性思維活動中,我們常常遇到各種思維定式的困擾,知識的負遷移效應讓我們陷入被動思維中。這就好比頭腦中出現了一個邏輯枷鎖,阻礙我們進行創新和思辨式的思考。
創造是相對障礙而言的,誰克服了思維上的障礙,誰就能取得創造性的突破。由於腦模式總是重複出現的,頭腦在篩選信息、分析問題、作出決策時,總是自覺不自覺地沿著熟悉的方向與路徑進行,這就是思維定式。引起思維定式的思維模式稱為邏輯箱。邏輯箱存在於每個人的頭腦中,具有普遍性。它已成為一種社會意識,並可能通過各類社會活動而影響他人。
思維的邏輯箱有三個特點:第一,它是純“形式化”的,是一個抽象的模型,隻有被思考的對象填充起來,實際的思維過程發生之後,不同邏輯箱之間的差異才會顯示出來。
心理學家設計過這樣一個思維遊戲:木桌麵上擺著一張100元紙幣,紙幣正中壓著一把豎直放置的沒開刃的菜刀,菜刀上支撐著一個橫放的木杆,木杆兩端係著兩個平衡錘。稍微晃動,它們就會倒下來。現在要求遊戲者在保持木杆平衡的前提下,把100元紙幣取出來。
經過多次嚐試,遊戲者們發現,不論怎麼努力,要想不碰倒木杆而取出那張紙幣幾乎是不可能的。為什麼大家會得出這樣的結論呢?因為他們從頭腦中的邏輯箱中尋找答案時,不自覺的設定了這樣一個前提:紙幣是不能撕壞的。但是在這一特殊情況下,題目並無要求不能損壞紙幣,事實上可以將紙幣當做一張普通的白紙來看待。因此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很簡單,隻要把紙幣從刀刃壓的地方撕開,再用透明膠粘合即可。
思維的邏輯箱的第二個特點是有強大的慣性。一種邏輯箱的建立要經過長期的努力,一旦建立則會支配人們的思維過程、心理過程和實踐。要想改變已經建立起來的邏輯箱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有時候還要伴隨著巨大的痛苦。
在各類學科的發展史上,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古希臘著名數學家歐幾裏得開創了幾何學,在他的《幾何原本》(約成書於公元前300年)中,隻通過最基本的定義和十個公理,歐幾裏得便得出了平麵幾何的許多定理。他的精密的思想、完美的論證和演繹推理,使這門幾何學在接下來的近兩千年的時光中被發揚和稱頌。直到19世紀,數學家高斯、羅巴切夫斯基、鮑耶和黎曼,在不同地域相繼提出了非歐幾何,從而顛覆了整個幾何學理論體係。最簡單的定理被打破了:我們所熟知的三角形的內角和為180度,是歐氏幾何的結論;然而在羅巴切夫斯基和鮑耶的幾何中,三角形的內角和是小於180度的,而在黎曼幾何中,三角形的內角和又是大於180度的。在非歐幾何出現之前,歐幾裏得的幾何學統治了大約兩千年,人們居然從未對它懷有質疑,認為這是地球上唯一的幾何學,人們被禁錮在思維的邏輯箱中,沒有危機感。當非歐幾何被證明之後,人們才恍然大悟,原來我們生活的世界中,還有如此不同的幾何學,他們幾乎沒有認識到,人類其實一直生活在一個球麵之上,而不是平麵之上。
邏輯箱的第三個特點是具有等級性。對同一問題,有多種解體模式,每一種模式對應的邏輯箱特點是不同的,它們可以分處不同的等級。那些受邏輯的條框約束最深的思維模式稱為深度邏輯箱,依次還有中度、淺度和最不受約束的創造性解題模式:零度邏輯箱。
即使是科學家這個學識豐富、思維敏捷的人群,也免不了受到邏輯箱的困惑。看看氧氣發現的曆史,就能明白一二。18世紀初,德國化學家斯塔爾提出了“燃素說”,他認為燃素是一種可燃燒的元素。這一解答似乎告訴人們是什麼產生了火,人們對此深信不疑,逐漸被這一邏輯箱束縛。18世紀70年代,瑞典化學家舍勒又發現了一種可以使蠟燭燃燒的“火氣”,他說燃燒是燃素與火氣的結合。這顯然又是受到了燃素說的影響。幾乎同時英國化學家普裏斯特利也在實驗中獲得了氧氣,甚至大著膽子去聞它,但是他還是沒有跳出燃素說的框子。直到法國化學家拉瓦錫重做了上述實驗,大膽拋棄燃素說,命名這種氣體為“氧氣”。
創造性思維的目的就是要突破這些大大小小的邏輯箱,使思維如同溪流泉水般流暢無阻。著名的創造性思維專家德·波諾的“橫向思維”技法告訴我們:與其在一處深挖洞穴,不如在旁邊多挖幾個洞穴,可能有意想不到的發現。有時候,我們對世界上的事物太熟悉了,以至於形成了一種習慣,束縛了我們創造的思維。因此,變熟悉為陌生是進行創造性解決問題的有效方式。我們要以陌生的態度看待熟悉的事物,在習以為常的事物中發現缺點,任何一個缺點就是我們可以改進的地方。比如圓珠筆是我們日常進行文字處理不可缺少的工具,但是它似乎隻有書寫一種功能。廈門圓珠筆廠的李進國師傅卻受到藥房醫務人員的啟發,將圓珠筆的筆杆設計成竹片形、刀片形,使圓珠筆可以用來撥藥片、抹糨糊、裁紙等,一筆多用,在市場上受到了歡迎。
思考題:
在工作實踐中,請說出你曾經打破過哪些邏輯枷鎖?
二、創新的動機障礙
創新動機是直接激勵和推動人們去從事創造活動、進行創新思維的內在驅動力,創新的動機障礙也就是人們激發這種驅動力時遇到的障礙。個體在解決問題時除了會受到思維定式的影響外,情感、態度等心理因素也會影響其思維的靈活性和創造性。常見的動機障礙有以下幾種:
缺乏問題意識。現實中的問題總是在被發現之前就存在了,關鍵是我們能不能及時將問題找出來。在企業中,管理者常常會遇到這樣的問題:為什麼有的員工工作缺乏積極性?為什麼有的員工卻兢兢業業、責任心強?但是在我們發現問題時,它可能已經存在了很久,隻不過我們剛剛發現而已。假如這是一個財務上的漏洞,那麼及時發現它就事關重大了。同時有的人認為沒有什麼可以創造或改變的了或者認為創造發明是科學技術人員的事情,與自己沒有關係。實際上,生活、工作中的方方麵麵都離不開一雙細致觀察的眼睛和一顆充滿關懷的心。那麼如何練就一雙善於觀察和發現問題的眼睛呢?這需要細致的觀察,對對象心理的分析,對工作性質和特點的熟悉,對工作的原則的深刻理解,不斷地積累經驗和與同行交流,隻有這樣我們才能保持一個清醒的頭腦,才能在問題還未形成之時就能發現並且防微杜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