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目標
本章通過介紹創造性思維的發展、測量以及創造性解決問題的障礙,希望讀者能掌握創造性思維的概念特征,能識別創造性解決問題的頭腦桎梏、動機障礙和情景障礙並加以避免。同時,通過介紹創造性思維的技法訓練,希望讀者能掌握本章介紹的四種方法,在學習生活中多加練習,挖掘自己的創造性思維。
第一節 創造性思維概述
一、創造力概述
1.創造力的概念。
要想理解創造性思維,首先要明白什麼是創造力。在英語中,創造性(creativity)又稱創造力,可闡釋為“創造的能力,才藝智力的開發”,該詞在用法上可意指創造過程、創造途徑、創造產品和個人潛力等各個不同方麵。目前心理學界較為-致的看法是把創造力定義為:根據-定的目的和任務,運用一切已知信息,開展能動的思維活動,產生出某種新穎的、獨特的、具有社會價值或個人價值的產品的智力品質。這裏的產品是指以某種形式存在的思維成果。
產品的新穎性、獨特性和價值的大小是判斷是否具有創造性的標準之一。但有時候創造性活動不一定產生具體成果,要使創造性活動產生成果,還需要其他因素或條件的成熟。如個體的智力品質、創造產品的相應知識、技能,保證創造力的環境、機遇等。
2.影響創造力的因素。
影響創造性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六種:智力、知識、思維風格、人格特征(個性)、動機和環境。下麵我們逐一進行簡單討論。
(1)智力是創造力的最重要成分。一些理論研究和實驗工作報告指出,有一係列高水平的智力能力和基本水平的智力能力與創造力有關。其中,高水平的智力能力包括發現問題的能力(指從外界眾多的信息源中,發現自己所需要的、有價值的問題的能力)、明確問題的能力(指個體將獲取的新問題納入主體已有的知識經驗之中貯存起來的能力)、表征問題的能力(指個體將貯存在頭腦中的知識經驗中提取有關的信息,對問題進行表征和描述的能力)、策略的選擇能力(指選擇發散思維或集中思維的能力)和有效評估的能力(檢驗思維成果是否具有新意、恰當地和高質量的能力)。頓悟能力和發散思維技能,被認為是創造性作業的基本水平的智力能力。
(2)知識是指有關的經驗體驗和知識結構,它既包括正式的、書本中可以找到的,也包括非正式的,例如,啟發式或知道誰在某領域是重要人物等。知識給創造性思維提供加工信息,幫助創造者了解他在某個領域中所處的位置。知識使人能夠識別問題、懂得問題的性質,阻止人去重複老觀念,幫助人發現和利用出現的機會,還可以幫助人集中認知資源進而產生新的觀念,產生高質量的成果。要產生創造性的大師級的成果,至少要在該領域有幾年時間的知識積累。當然,個體的知識背景,有時也可能會約束其創造力的發揮,使人循規蹈矩。
(3)思維風格是指一個人運用自己的智力和知識解決問題時喜歡的方式。兩個人可能具有同等的智力水平,但在如何把能力運用在工作上則會有所不同。研究表明,某些思維風格促進創造性,而某些思維風格減弱創造性,如感覺型與直覺型是兩種思維風格。感覺型喜歡通過五官來探究問題,強烈地依賴於外在的有效信息,而直覺型則相反,他們依賴於自己的預感、感覺和內在的知識源。二者相比較,直覺性有助於創造性成果的產生。
(4)人格特征(個性)。個體人格特征對創造力的發揮有著重要影響。它有助於人有效地運用認知成分,把稍縱即逝的想法轉變成真實的成果。許多研究發現,有5種人格特征與創造性的發生有密切關係,它們是:①對模糊的容忍力。問題解決總有一個不確定階段,此時要排除焦慮,不受追求有效的壓力的影響。②堅持性。產生創造性成果必須能麵對障礙,並征服障礙。③對新體驗的開放性。開放意味著願意嚐試新的觀念,對自己的內在想法和外在世界充滿好奇,易產生發散思維。④渴望成長。將一個創造性觀念付諸實現,必定會遇到困難,而渴望成長的願望將成為活動進行下去的動力。⑤冒險性。創造性工作要打破常規,就潛伏著失敗的可能。
(5)動機為創造性的目的提供認知成分的驅動力。通常認為個體內在的動機有利於發揮其創造性,而外在的動機則不利於發揮其創造性。內在動機是滿足於任務的完成而產生的內在驅動力或渴望,而外在動機是環境提供的獎賞。有研究發現,內在動機與外在動機之間的相互作用對創造性的影響更大。斯騰伯格和盧勃特(1991,1993)提出,動機對創造性發揮作用的關鍵並不是動機內在外在的性質,而是動機影響了一個人對任務的注意方式。關注任務的動機可使人將注意力保持在任務上,而關注目標的動機則使人將注意力集中在對任務本身不利的獎賞上。外在的動機傾向於關注獎賞的目標,通常動機過於強烈,就會過於關注目標,導致效率不高。
(6)環境。創造力的最後一個成分是環境背景。環境可以提供有助於新觀念形成的物理的或社會的條件;環境可以激發-個人運用與創造性有關的認知能力。從大的環境如時代背景、獎賞製度、教師的教育觀念是否鼓勵創新,到小的環境如個體的工作自由度、充分的思考時間等,都體現了環境對創造力的影響。
讀一讀 8-1 提高創造力十二條忠告
1.有了思想,立即記錄下來:一個想法如果在24小時內沒有記錄下來,就會被忘記。
2.每天對自己提出新的質疑:質疑可以擴大你的認識領域。
3.在本領域取得領先地位:掌握本領域最先進的東西。
4.學會本專業以外的事情:把一個領域的思想或者概念滲透到另外一個領域。
5.廢除老套的做事模式:從新的觀點看問題。
6.對自己和別人的思想持開放的態度:新思想是脆弱的,不要讓它們受到傷害。
7.留心觀察:探究問題中的相似性、差異和獨有特征。
8.敢於冒險:怕冒險是創造性的主要障礙。
9.保持幽默:幽默讓人放鬆,放鬆提升創造力。
10.參與猜謎、遊戲等活動:這些遊戲可以保持思想的主動性。
11.勇敢且自信:認定自己是成功的。
12.學會認識自己和理解自己:弄明白自己真正的優點和缺點。
二、創造性思維概述
1.創造性思維的概念。
創造性思維是指思維結果具有新穎性、獨特性和有價值的思維。為了說明創造性思維,我們把它與再造性思維和發散性思維作一個對比分析。
(1)創造性思維與再造性思維。創造性思維與再造性思維是按照是否具有新穎性、獨特性和有價值的標準來進行分類的兩類思維。人們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許多問題的解決,隻要重複過去在類似情景中學會的辦法就能解決,這種再造性思維大多可以用學習、記憶和遷移等過程來解釋。而創造性思維的基本特征是新穎性,它要求個體打破慣常的解決問題的方式,將過去的經驗重新加以綜合,給問題以新的解決辦法。創造性思維突出地表現在科學發明、文學藝術創作以及其他各種創造活動中。
(2)創造性思維與發散性思維。發散性思維是從所給的信息中產生眾多的信息,從同-輸入來源中產生各種各樣為數眾多的輸出。即從問題的多種可能方向擴散出去,探索問題的多種解決。吉爾福特於1967年將集中思維和發散思維作為智力結構的因素提出來,並認為流場性、變通性和獨創性構成了發散性思維的三個維量。①流暢性,即思維敏捷,反應迅速,對於特定的問題情境能順利產生多種反應或提出多種答案。如列舉出某一詞的所有同義詞。②變通性,即具有較強的應變能力和適應性,具有靈活改變定向的能力,即變換對某一問題的研究角度的能力。如解決一係列問題,而每一個問題都可能需要運用不同的策略。③獨創性,即產生新的非凡思想的能力,表現為產生新奇、罕見、首創的觀念和成就,即產生不尋常的解題方案的能力。如產生獨一無二的回答。這三個維量雖然也是創造性思維的主要內容,但創造性思維並不完全等同於發散性思維,它是發散性思維與集中思維的統一,隻是通常更多地或首先表現在發散性上。而要產生最合理的方案,總也離不開集中思維。
將創造性思維用於問題解決是本章討論的中心話題。創造性的解決問題並不要求某個人是這一問題的首個解決者。也就是說不論一個人是第一個或第一百個想出該問題的解決方法,隻要他是獨立思考而沒有照搬別人的思維成果,都可以說這是一個創造性解決問題的過程。並且我們在實際生活中遇到的問題並不同於教科書後的習題或者心理學家編製的謎題,有時候那不是一個明確的需要解決的問題,而是一個需要改進的情境,這時候同樣也能夠運用創造性思維來改進這個情境。
下麵我們簡單區分幾個概念:發明、革新和創造性思維。發明被定義為創造出一種新的有用的事物或新方法,因此發明可以視為一種特殊的創造性解決問題的行為。革新是指革除舊的、創造新的“事物或技術”的行為或過程。革新比發明有更廣泛的外延,所有的發明都是革新,但許多革新不是發明。革新不僅包括實體和物質,還包括戰略、流程、風俗習慣、技術工藝、方法、理念、表達方式和做事的方法等。革新是一種具有高度創造性的解決方案,它被人利用,卻不被創造它的人使用。因此所有的革新都起源於創造性的解決方案,但不是所有創造性的解決方案都是革新。如果一項革新在很長時間裏受到歡迎,它就成了一項傳統。如清末民初的剪辮風潮就是很好的革故鼎新的事例。
思考題:
請結合財務工作的實踐,談談創新、發明和創造性思維的區別。
2.創造性思維的階段理論。
心理學家華萊士(1926)提出了創造性思維的四階段理論,該理論後來經過許多學者的認定,從而得出較為一致的意見。
(1)準備階段(Preparation):在這個階段,問題解決者已經明確所要解決的問題,然後圍繞這個問題收集資料信息,並試圖使之概括化和係統化,形成自己的知識,了解問題的性質,澄清疑難的關鍵等,同時開始嚐試和尋找初步的解決方法,但往往這些方法行不通,問題的解決出現了僵持狀態。
(2)醞釀階段(Incubation):這一階段的最大特點是潛意識的參與。對問題解決者來說,需要解決的問題被擱置起來,解決者並沒有做什麼有意識的工作。由於問題是表麵上被暫時擱置而實際上問題解決者仍在繼續思考,因而這一階段也常常叫做探索解決問題的潛伏期、孕育期。
(3)明朗階段(Illumination):進入這一階段,問題的解決一下子變得豁然開朗。解決者突然間被特定情境下的某一特定啟發喚醒,創造性的新意識猛然出現,以前的困擾頓時一一化解,問題得到順利解決。這一階段伴隨著強烈的、明顯發生變化的情緒,這一情緒變化是在麵臨問題的一刹那出現的,是突然的、完整的、強烈的,給解決者以極大的快感。這一階段也稱靈感期或頓悟期。
(4)驗證階段(Verification):這是問題解決者對整個創造過程的反思,檢驗解決方法是否正確的驗證期。在這個階段把抽象的新觀念落實在具體操作的層次上,提出的解決方法必須詳細地、具體地敘述出來並加以運用和驗證。如果試驗並檢驗是可行的,問題就解決了。若提出的方法失敗了,則上述過程必須全部或部分地重新進行。
思考題:
請用創造性思維的階段理論分析日常工作中的一項創新活動。
3.創造性思維的測量。
可用於測量一個人的創造性思維(Hocervar和Bachelor,1989)的方法有這八種,它們是:認知能力測驗、個性調查、傳記調查、態度和興趣調查、教師與同事及管理者的個人中心的評定、突出績效評定、成績的自我報告和工作產品的評判。這些方法都各有其特點,應根據對創造性思維測量的需要有目的地加以選擇。
認知能力測驗。認知測驗尋求和測量產生創造性產品的基本思維過程,這些測驗測量的是當呈現問題時以一種特殊方式思維的能力,而不是評估一個人在非測驗情景中自然運用這種能力的程度。吉爾福特的發散性思維測驗和托蘭斯的創造性思維測驗是其中兩個最有名的測驗(Torrance和Presbury,1984)。下麵將詳細介紹托蘭斯創造性思維測驗。
托蘭斯測驗於1966年編製而成,這是至80年代影響最大、應用最廣泛的創造性思維測驗,從幼兒園到研究生院都適用。托蘭斯測驗由涉及發散性思維和其他問題解決技能的相對簡單的言語和圖形測驗所組成。下麵舉些分測驗的樣例加以說明。
(1)問問題(Ask Questions)。要求被試列出對圖畫內容所想到的一切。
(2)產品改進(Product Improvement)。要求被試列出一個玩具可能改進的方法,以便兒童玩起來更有趣。
(3)錫罐的非常用途(Unusual Uses of Cans)。要求被試者說出錫罐的有趣而非常的用途。
(4)未完成圖畫(Incomplete Figures)。向被試提供10個簡單線條勾出的抽象圖形,讓他們完成這些圖並加以命名。
(5)圓圈測驗(Circles)。共包括30個圓圈。要求被試據此盡可能多地畫出互不相同的圖畫。
這些分測驗可以從流暢性(Fluency)、變通性(Flexibility)、獨特性(Originality)和精致性(Elaboration,即反應的具體細節的數量)幾個方麵進行計分。關於具體的計分細則可參閱《測驗手冊》,該手冊提供了詳細的指導。此外,測驗手冊中還提供了詳細的信度資料以及有關常模,可供研究者分析、討論時使用和參考。
個性調查。另一種辨別創造性人才的方法就是通過調查他們的人格特質來進行。通過一個標準化的個性測驗,一些項目的反應分數就是創造性人格的剖麵圖的反映(Gough和Heilbrun,1983)。之所以選擇這些項目,是因為它們與創造性有關,或者它們在統計意義上能區分出高創造性與低創造性的人。和認知測驗類似,可以用常用的人格測驗(帶有創造性分測驗的)來調查個性。但是由於這種調查測試的不隻是與創造性有關的特質,所以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一些專門化的人格測驗已經編製出來,可用來專門測量與創造力有關的特質。如托拉斯測試法和尤金·勞德塞測試法。
傳記調查。傳記調查工作基於以下假設:某些共同的背景經曆導致了人們的創造性。如有研究表明,具有創造性的人往往是在有著豐富閱讀材料變量的家庭環境中長大的(Ochse,1990)。傳記調查的內容涉及詢問家庭環境(包括家庭圖書室)、教育經曆、家族史、愛好、社會活動或興趣(Schaefer,1970)。詢問的內容可通過創造性的研究結果來選擇,或通過選擇那些在統計上能區分高低創造性人群的項目來進行(Hocevar和Bachelor,l989)。作為一種測量創造性的方法,傳記調查的優缺點都與項目內容的相對不確定性有關。由於傳記調查的許多項目與創造性沒有一個明確的關係,所以運用這種方法有時很難把創造性揭示出來。
態度和興趣調查。這種方法測量的是人們外在的對涉及創造性的活動的喜歡、不喜歡或感興趣的程度(Hocevar和Bachelor,1989)。如詢問人們是否喜歡寫小說、對未知之事作白日夢,或者詢問他們如果具有藝術技能,是否願意成為一個雕塑家。一個態度項目可以測量一個人是願意按照教科書還是按照他自己的意願行事。這個方法的一個主要問題就是,這些分散的項目往往涉及創造性的許多維度,而對其中任何一個維度也沒有充分測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