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有效溝通才能更好地表現自己(3)(1 / 2)

每個人都是惟一,即使現在克隆技術可以應用到人的身上,但也隻是一種生命的遞延,無法複製的還是一個人貫穿始終的思維、感覺和行為模式。這種思維、感覺和行為模式就是惟一的,你隻有找到這些線索,你才會認識自己。另外,從生理學的角度來講,你生來就是冠軍,因為你是奔跑在最前麵的與之結合的產物。現在的問題可能是你還沒有找到自己當冠軍的領域。

俗話說:知己知彼,百戰不殆。說的就是認識自己的重要性。隻有當你認識自己之後,你才能客觀地評價和正確對待你自己的優點和缺點。你知道自己行為上的不足之處以及情感上的缺陷,而且你也有方法來克服這些不足——取人之長,避己之短。認識你自己,你便能夠從失敗中總結教訓,並將不斷成長。

但怎樣才能認識自己,是一件令人“傷透腦筋”的事。人的自我意識有一個發展和完善的過程。青年人開始走向獨立生活,自我意識大大地增強了,但常常表現出某些偏見。我們平時經常聽人說:“我對自己最清楚!”“難道我對自己還不了解嗎?”其實,講這些話的人中間有許多對自己並未真正了解,對自己的才貌、學識、成績、貢獻以及自己在別人心目中的地位等等,要麼估計得過高,要麼估計得過低。對自己估計過高的人,往往自尊心過強,自尊心本來是一種可貴的心理品質,它能激發人的進取精神,自尊、自愛,自覺維護應有的榮譽和人格。但是,自尊心太強,則是一種有害身心健康的壞脾氣。這種人往往以自己的長處去比別人的短處,總是看不起別人,目中無人,以為自己處處比別人強,一旦別人超過自己就不高興,容易產生嫉妒心。別人幸福和他自己的不幸都將使他感到不快,因而環境適應能力較差,易出現心情沮喪、牢騷滿腹而導致身心疾病。對自己估計過低的人,容易產生自卑心理。謙虛謹慎、虛懷若穀本是一種美德,承認自己知識少的人,往往是勤奮好學、有真才實學的聰明人。然而,事事處處都覺得自己不行,也是一種有害心理健康的意識。例如,在身體上嫌自己長得太矮、太胖或太瘦,懷疑自己的健康;在學習上甘居中遊、下遊,缺乏進取精神;在事業上缺乏信心,無所作為;在人際交往中有一種慚愧、羞怯、畏縮、低人一等的感覺。這種有自卑心理的人對外界的反應十分敏感,容易接受消極的暗示,稍受批評就心灰意懶,甚至產生厭世輕生的危險念頭,對身心健康危害極大。客觀地認識評價自己,正確地進行自我分析,是個體認識世界的組成部分,也是心理衛生的一條基本原則。

一輩子不認識自己而做出了可恥可悲的事情不是大有人在嗎?今天不是還有一部分青年正是由於不認識自己,不充分理解生活在今天社會主義社會中的幸福,經受一點點挫折、打擊就悲觀、失望、苦惱、抱怨、彷徨,終於在唉聲歎氣、無所作為之中把時光白白浪費掉了麼?就像過去以進士出身為正路的仕途那樣,這幾年由於某些不太恰當的措施,人們忽然又以為隻有考上大學才是唯一的出路,把它作為追求的大目標,好像如果有誰進不了大學,別的一切就都談不到了。其實,隨便找一部名人傳記翻一下就可以看到,沒有受過高等教育,甚至隻念了一兩年書而後來成為大名家的大有人在。

認識你自己吧!當然,這是很困難的。然而作為一個想正正經經做一番事業的人,對自己先要有個正確的認識,難道不應當是一個起碼的要求嗎?比如說,你可能解不出那樣多的數學難題,或記不住那樣多的外文單詞成語,但你在處理事務方麵卻有特殊的本領,能知人善任、排難解紛,有高超的組織能力;你的理化也許差一些,但寫小說、詩歌是能手;也許你分辨音律的能力不行,但有一雙極其靈巧的手;也許你連一張桌子也畫不像,但是有一副動人的歌喉;也許你不善於下棋,但是有過人的臂力。在認識到自己長處的這個前提下,如果你能揚長避短,認準目標,抓緊時間把一件工作或一門學問刻苦認真地做下去,久而久之,自然會結出豐碩的成果。記得魯迅說過,即使是一般資質的人,一個東西鑽上10年,也可以成為專家,更何況它又是你自己的長處呢?

英國著名詩人濟慈(1795-1821)本來是學醫的,後來他發現了自己有寫詩的才能,就當機立斷,用自己的整個生命去寫詩。他雖不幸隻活了二十幾歲,但已為人類留下了不少不朽的詩篇。馬克思年輕時曾想做一個詩人,也努力寫過一些詩,但他很快就發現自己的長處其實不在這裏,便毅然放棄做詩人的打算,轉到社會科學的研究上麵去了。如果他們兩個人都不認識自己,那麼英國至多不過增加一位不高明的外科醫生濟慈,德國至多不過增加一位蹩腳的詩人馬克思,而在英國文學史和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史上則肯定要失去兩顆光彩奪目的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