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裏斯·斯威策說過:“驕傲自大的人喜歡見依附他的人或餡媚他的人而厭惡見高尚的人。而結果這些人愚弄他,迎合他那軟弱的心靈,把他由一個愚人弄成一個狂人。”
豐收的稻子總是彎腰向著大地。無論在任何時候,永遠不要以為自己知道了一切。不管人們把你評價得多麼高,你永遠都要清醒地對自己說:“我是一個一無所知的人,每個人都是我的老師。”
要修煉“客氣、謙虛、內斂”真功
邱某是個很優秀的企劃人才,也很幸運,剛畢業便被招聘進一家大型國有單位從事企劃工作。
邱某所在的企劃部門裏有8個人,從主管到科員,除了邱某之外,都未學過正規化的企劃專業,而邱某高效率、高質量、高創意的“企劃”對他們造成了巨大的衝擊。於是他們一起對外放風聲,說邱某是個理論脫離實際、沒有一點實踐經驗的人,他做的企劃沒有一點實用價值,隻是紙上談兵,如果按照他做的企劃安排工作,非毀了企業不可等等。於是連經理、總經理都認為邱某是一個沒有實用價值的人。
邱某雖然可以死皮賴臉地做下去,但畢竟他是個有自尊有骨氣的人,於是毅然辭去了工作!
這樣的事例在現代職場中並不稀奇,每個單位都會有,每個有才幹的人也都會碰上,隻是輕重有別,情節不同罷了。
邱某是被冤枉和誤解、被埋沒才幹的,他的才幹是他的天資和努力的結果,壞隻壞在他進入了一個不看才華隻看人情的單位。
那麼,為什麼邱某會遭到這麼嚴苛的待遇?
簡單地說,因為邱某的才幹威脅到了他那些同事們的生存,所以他們“團結”起來,保衛自己的利益,而保衛自己利益最好的方法就是把邱某趕走。
在一個單位裏,經過長時間的互動,個人與個人之間,部門與部門之間,自然也會形成一個“生態圈”。彼此共生共存,共享合法或不合法、合理或不合理的利益。他們安於這種環境,不想改變,也無力去改變,而誰想改變誰就會成為“公敵”。邱某碰到的就是這樣的環境,那麼其結果也是很自然而且可以預見的了。
首先,邱某的才幹會使他們相對顯得“無能”,這會使他們心裏很不是滋味。如果邱某的才幹沒有獲得發揮,那麼彼此就可相安無事;若獲得發揮,那麼勢必引起生態圈的震蕩,引起改革進步,打破他們的“鐵飯碗”,使得有些人喪失既得利益,甚至暴露出他們自私、保守、貽誤集體利益的醜行。
邱某的才幹如鶴人雞群,它們是不願意接納它的。如果你是隻白天鵝又不知把自己扮做醜小鴨,它們就一定會把你趕走而後快。
因此,不管你才幹如何,初到新的環境,必須要有“莫擾亂該地生態圈”的認知,除非你有力量、有把握,也願意麵對這種現象,否則一定要謹記下列原則:
姿態放低。否則連工友都會找機會欺負你!
才幹暫隱。切勿初來乍到就自以為很行,應慢慢嶄露才華,消除他人戒心,才不會引起抗拒!
廣結善緣。“人和”是此階段最重要的一件事,和大家打成一片,不但可獲助力,也可察知他們彼此之間的利害關係及矛盾。
總而言之,要修煉“客氣、謙虛、內斂”真功,切勿把自己當成白天鵝,更不可讓別人把你當成白天鵝!
向同事“拜師學招”
有些人認為,同事是自己在公司裏的競爭對手,是職場上互有戒心的同行者,是對外保持一致而對內各懷心事的搭檔,惟獨是不值得信賴和學習的夥伴及不可以推心置腹互相借鑒的知己。
如果同事也這樣認為的話,那麼在職場中,你就不會有和諧、舒心的感受,有的隻是懷疑、不安、緊張和憤悶的情緒。
其實,“三人行,必有我師”,同事就是你身邊最好的老師,也是讓工作變得美好的關鍵人物。你為何不能放低姿態將同事視為“良師益友”呢?。
向同事“拜師學招”的意義其實是聰明地、適度地示弱,這樣容易使得趨於戒備和緊張的同事關係得到緩和。在逞強爭勝已經成為一種流行的職場中,靈活地示弱更容易感動別人,更容易得到別人的好感。同事好為人師的心態也會因你的行為得到滿足。一旦同事向你支招,友誼的花朵就會在不知不覺問盛開,彼此之間一種惺惺相惜的輕鬆氛圍也會形成,你們之間的競爭關係也會有意想不到的改善。
向同事學招,看看他們遇到難以解決的問題時是怎樣化險為夷、撥雲見日的,這樣還可以幫你提高自身的能力,何樂而不為呢?你可以找一找同事的優點,然後對他說:我要拜你為師,請多多指教。如果你這樣去做了,你會發現,同事並不像你以前所認為的那樣“麵目可憎”。
在公司裏,要想做事少碰釘子、失誤少,最聰明的辦法也是多參考同事的意見,因為這些意見常常是他們付出代價換來的經驗之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