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格斯曾經說過:“幽默是表明人們對自己的事業具有信心,並且表示自己占有優勢的標誌。”隻有持有樂觀的信念,才能對那些不盡如人意的事泰然處之。
幽默是一個人生活態度的自然反映,是對自身力量充滿自信的表現。一個人隻有對自己的前景充滿希望,他才能發出由衷的微笑,即使暫時處於逆境,他仍對生活充滿信心。在生活中發掘幽默,用快樂來熨平生活留下的傷痕。
而整天皺著眉頭的人,生活對他們來說,充滿了痛苦、絕望,快樂不過是幻覺。像這樣的人,他們的談吐還能有什麼幽默可言呢?
古希臘寓言家伊索有一次進城,半路上遇到一位法官。法官見伊索是奴隸,盤問他去哪兒。
“不知道。”伊索回答道。
這回答使法官起了疑心,於是把他投入監獄。
“但是,要知道我講的全是實話。”伊索在獄中提出了抗議,“我確實不知道會進入監獄。”法官聽後會心地笑了起來,把他釋放了。
伊索作為一個奴隸,被投入監獄,可謂身處逆境。但他仍然對生活充滿樂觀,發掘著生活中的幽默,因此,他的《伊索寓言》充滿了對生活的思索和樂觀的精神,成了人類的寶貴遺產。
第二,培養良好的文化素養,訓練口頭表達能力。
一個人的幽默的談吐,是同他的聰明才智緊密相連的,而聰明才智往往與他的文化教養息息相關。因此,這就要求我們要有良好的文化素養,豐富的文化知識。如果一個人對古今中外,天南地北的曆史典故、風土人情等等各種事情多有涉獵,再加上有較強的駕馭語言能力,說話就容易生動、活潑有趣。古今中外的幽默大師,無不是語言大師。幽默並不是矯揉造作,而是自然的流露。有人深有感觸地說:“我本無心講笑話,笑話自然脫口而出。”這話很有見地。
古今中外浩瀚的書籍中,特別是在諷刺小說、喜劇劇本、笑話集和寓言等作品中,善於幽默的記述甚多。多多閱讀這些作品,我們可以從中受到啟發,若能把各種知識融會貫通,運用到現實生活中去,則幽默自現。因為,幽默是在廣聞博見的基礎上產生奇妙聯想而湧現的語言,有時隻需幾句話就能說明許多問題。對現實生活中各種知識所知甚少的人,一向孤陋寡聞、離群索居或者深居簡出的人,是很難把話說得很得體的,當然也就談不上有幽默感了。
另外,多讀些短小的幽默作品也能受益匪淺。《古今譚概》為我國笑話專集,其中有一則說的是這樣的故事。
晉武帝問東吳孫皓說:“聽說江南喜歡作《爾汝歌》,你能作嗎?”孫皓當下舉杯說道:“昔與汝為鄰,今與汝為臣。上汝一杯酒,令汝壽萬春。”晉武帝聞言頗感後悔。
故事諷刺了那些愚蠢而又自作聰明的人,寓意深刻,多讀類似的作品定有好處。
第三,培養敏銳的觀察力和豐富的想象力。
反應迅速是幽默談吐的特點之一,這就是要求言談者思維敏捷,能言善辯。然而,這些又是對生活的深刻體驗和對事物的認真觀察的結果。敏銳的觀察力不僅是科學中的必備條件,也是產生幽默談吐的重要因素。
愛因斯坦提出相對論學說後,科學界對此褒貶不一。德國在1930年出版了一本《一百位教授出麵證明愛因斯坦錯了》的書。
愛因斯坦知道後,隻聳聳肩,說:“一百位?幹嗎要那麼多人呢?其實隻要能證明我確實錯了,一個人就夠了。”
這裏說明了對真理的認識並不在人的多寡,愛因斯坦以其幽默的談吐,扞衛了科學的尊嚴。
把話說得幽默,就要做到“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沒有豐富的想象力是難以奏效的。必須能夠把一件平凡的事物由裏往外,由外往裏看個透,一兩句話就能把諱莫如深的東西端出來。憑借豐富的想象力來創造幽默,在日常生活中發現別人所不曾發現的東西。現代人都具有想象力和創造力,切莫自己束縛自己。
一個人的幽默感總是在他的社會活動中體現出來。要使自己的語言幽默,最好的辦法是向生活學習,在我們的周圍不乏頗富幽默感的人。與各行各業的人交往,你會經常意外地發現他們運用語言之妙,表達之風趣,足以令人傾倒。在接近各種各樣的人中,你會增強自己語言的庫存和會話的才能。與幽默的人待在一起,自己就會受到“傳染”,我們要有意識地多接近幽默感強的人。通過接觸與交談,增強幽默感。
第四,注意言語的健康、含蓄。
幽默語言應當是健康風趣的,並非能說笑就是幽默。談吐應注意含蓄,切忌出語油腔滑調或低級趣味。雖然我們不能苛刻地要求幽默的語言都要有深刻的思想寓意,但一定要健康,不可庸俗、輕浮,也不能混同無聊的調笑。嘲笑人家的生理缺陷,或對性的話題津津樂道,這樣非但不能表現你的幽默,反而隻能顯露你自己的庸俗和淺薄。幽默要以維護正義為基石,要有利於團結和身心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