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曾想過要中一次彩票嗎?是否真的想過要成功?
要成功,光有夢想是不夠的,還必須擁有一定要成功的決心,配合確切的行動,堅持到底,方能成功。
隻有下定一個更改的決心,曆經學習、奮鬥、成長這些不斷的行動,才有資格摘下成功的甜美果實。
而大多數的人,在開始時都擁有很遠大的夢想,如同故事中那位祈禱者,但卻從未掏腰包真正去買過一張彩票。缺乏決心與實際行動的夢想於是開始萎縮,種種消極與不可能的思想衍生,甚至於就此不敢再存任何夢想,過著隨遇而安、樂於知命的平庸生活。
這也是為何成功者總是占少數的原因。了解成功哲學的你,是否真心願意在此刻為自己的理想,認真地下定追求到底的決心,並且馬上行動?
夢想是成功的起跑線,決心則是起跑時的槍聲。行動猶如跑步者的全力以赴,惟有堅持到最後一秒的,方能獲得成功。
想要成功,卻不給成功鋪路,等於不用鑰匙就想打開鎖著的門,不要每天忙於幻想,做點實際性的工作最重要。
16.沉默的智慧
有些人以為沉默就是不開口少說話。其實,這並不是說要你成天板著臉,冷冰冰地讓人難以琢磨,而是適時適度地運用沉默的力量。
長時間的沉默會給人造成極大的心理壓力。我們常常可以在影片中看到監獄中有一個叫做禁閉室的房子,用來懲罰不聽話的犯人。房間不僅非常狹窄而且最重要的是那裏既見不到陽光又沒有人和你說話,你就這麼靜靜地呆著,一呆兩個星期或者更長。
實際上,正常的人即使是在裏麵關上一天都感覺度日如年。因為人生性是排斥黑暗和沉默的,沉默使人感到沒有依靠,有的時候真的可以讓人為之瘋狂,所以人常常會沉不住氣。
正因如此,許多心理戰的高手才經常會利用“沉默”這張牌來打擊對手,他們可以製造沉默,也有方法打破沉默,往往利用它來達到目的。
台灣有一個經營印刷業的老板,在經營了多年之後萌發了退休的念頭。他原來從美國購進了一批印刷機器,經過幾年使用後,扣除磨損費應該還有250萬美元的價值。他在心中打定主意,在出售這批機器的時候,一定不能以低於這250萬的價格出讓。有一個買主在談判的時候,針對這台機器各種問題滔滔不絕地講了很多缺點和不足,這讓印刷業的老板十分惱火。但是他在自己剛要發作的時候,突然想起自己250萬元的底價,於是又冷靜了下來,一言不發,看著那個人繼續滔滔不絕。結果到了最後,那人再沒有說話的氣力,突然蹦出一句:“嘿,老兄,我看你這個機器我最多能夠給你350萬美元,再多的話我們可真是不要了。”於是,這個老板很幸運的比計劃多賺了整整100萬美元。
沉默是一種成竹在胸、沉著冷靜的姿態,尤其在神態上更是要表現出一種優勢在握的感覺,“靜者心多妙,超然思不群”。不冷靜的人容易讓自己的情緒控製,而說話太多的人總是容易忘了自己的初衷,失去了做事的分寸。
17.成功自在心中
成功不是用自己的力量去打敗別人,贏來的成功不是真正的成功。
1977年知識分子型的電影全才伍迪·艾倫導演的一部電影《安妮霍爾》得到奧斯卡金像獎的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原著劇本、最佳女主角四項大獎,而伍迪·艾倫本人更是一手包辦這部電影的監製、編劇、導演、男主角,他應該非常高興地去參加頒獎典禮,接受他應享的榮耀才對呀!
可是伍迪·艾倫並沒有去好萊塢領獎,而是獨自一人在紐約的小酒吧吹奏黑管爵士樂,因為他堅信一件事:“成功是自我證明,而不需要借由錢財、名利去肯定。”
想到“成功的人”,我們腦海中會不知不覺地浮現一個鮮衣怒馬,出人頭地的影像,可是我們很少深入去探討成功的定義。
我們可以從反麵的角度來探討成功的定義。成功有“三不”,其中第一條就是“成功不是打敗別人”。有些時候我們受球賽、武俠劇或戰爭電影的影響,下意識地認為成功就是將對手打敗。
我還在念書的時候,當時有一本非常流行的書叫《基督山恩仇記》。基督山伯爵年輕、英俊、富有,並有一位美麗的未婚妻,卻被三個朋友陷害,失去了一切,並被關入了死牢,一個永遠沒有人能出來的死牢。他恨死了那三個陷害他的朋友,也充滿了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