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水底的危險(3)(1 / 2)

13.種子的力量

有這樣一個故事。

有人問:世界上什麼東西的氣力最大?回答紛紜得很,有的說象,有的說獅子,有人開玩笑似地說,是金剛。金剛有多少氣力,當然大家都不知道。

結果,這一切答案可以顯現出來的力,簡直是超越一切的。

這兒又是一個故事。

人的頭蓋骨結合得非常致密,堅固。生理學家和解剖學家用盡了一切的方法,要把它完整地分開來,都沒有成功。後來忽然有人發明了一個方法,就是把一些植物的種子放在要剖析的頭蓋骨裏,給與溫度和濕度,使種子發芽。一發芽,這些種子便以可怕的力量,將一切機械力所不能分開的骨骼,完整地分開了。植物種子力量之大如此。

這也許特殊了一點,常人不容易理解。那麼,你見過被壓在瓦礫和石塊下的一棵小草的生成嗎?它為著向往陽光,為著達成它的生命意誌,不管上麵的石塊如何重,石塊與石塊之間如何狹,它總要曲曲折折地,但是頑強不屈地透到地麵上來。它的根往土裏鑽,它的芽往上麵挺,這是一種不可抗拒的力,阻止它的石塊結果也被掀翻。一粒種子力量之大如此。

沒有一個人將小草叫做大力士,但是它的力量之大,的確世界無比。這種力是一般人看不見的生命力。隻要生命存在,這種力量就要顯現,上麵的石塊絲毫不足以阻擋它,因為這是一種“長期抗戰”的力,有彈性,能屈能伸的力,有韌性,不達目的不止的力。

如果不落在肥土中而落在瓦礫中,有生命的種子決不會悲觀歎氣,它相信有了阻力才有磨煉。生命開始的一瞬間就帶著鬥誌而來的草才是堅韌的草,也隻有這種草,才可以對那些玻璃棚中養育的盆花嗤笑。

陽光是小草向上的力量,不管前麵的道路多麼曲折,小草都頑強地奮鬥著,不達目的不罷休。人也是如此,不管多艱苦的環境都會有生存的機遇,隻要你心中存在著希望。

14.學習沒有晚的時候

拉比阿基瓦是一個貧苦的牧羊人,直到40歲才開始學習,但後來卻成了最偉大的猶太學者之一。

傳說拉比阿基瓦在40歲之前什麼都沒有學過。在他與富有的卡爾巴·撒弗阿的女兒結婚之後,新婚妻子催他到耶路撒冷學習《律法書》。

“我都四十了,”他對妻子說,“我還能有什麼成就?他們都會嘲笑我的,因為我一無所知。”

“我來讓你看點東西,”妻子說,“給我牽來一頭背部受傷的驢子。”

阿基瓦把驢子牽來後,她用灰土和草藥敷在驢子的傷背上,於是,驢子看起來非常滑稽。

他們把驢子牽到市場上的第1天,人們都指著驢子大笑。第2天又是如此。但第3天就沒有人再指著驢子笑了。

“去學習《律法書》吧,”阿基瓦的妻子說,“今天人們會笑話你,明天他們就不會再笑話你了,而後天他們就會說:‘他就是那樣。’”

在故事中,阿基瓦妻子的意思就是他40歲去學習,即使別人會嘲笑他,但是第3天就不會嘲笑了,因為什麼時候學習都不遲。

因此,猶太人常把西勒爾說過的一句名言掛在嘴邊:“此時不學,更待何時?”以此激勵自己或鼓勵別人去學習知識。

古詩有言:“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今天我們也可以說“老大不努力,傷悲複傷悲。”學習如同生命都是一輩子的事,隻要肯學,什麼時候都不晚。

15.勤勉的榮譽

猶太人有一句諺語:“成功和失敗都是習慣。”

這是猶太人一句發人深省的話。

猶太人認為,勤勉和成功是互為表裏的,常常有很多人因為勤勉而成功,但卻很少有懶惰卻成功的人。雖然勤勞並不一定能獲成功,但是無論如何,人們都要辛勤工作,因為這是導致成功的最基本條件。

在猶太人心中,成功的背後定有辛苦。遠古猶太人升火,就花很長的時間去摩擦木頭或石頭,要吃果實,就爬到很高的樹上去搞。因此聖經中有兩句話:“流淚撒種的,必歡呼收割。”那些流著勤勉汗水的付出,必然要有快樂的收獲。

猶太人認為,勤勉或懶惰很少來自一個人的本性,很少有人一生下來就是辛勤的工作者,也很少有人是天生的懶惰蟲,大多數人的勤勉或懶惰都是習性所致。此外,孩童時期的家庭環境,以及所受的教育,也都有很大的影響。勤勉有兩種:一種是外力強迫的勤勉,另一種是自己自願的勤勉。

在貧窮的時代裏,猶太人為了生活,咬緊牙關,辛勤地工作,他們在勞動條件非常惡劣的環境中,從事長時間的機械性勞動,因為如果不如此的話,便無法維持生活。猶太人認為這是自願的勤勉。

猶太人曾經長時間從事田裏的工作,那些勞動量大得使文明國家的人們聽了都會打寒顫。但是,辛勤工作的結果並沒有使他們的生活獲得改善,這是因為這些辛勤是由於外力強迫之故。如果是外力所強迫的勤勉,是永遠無法獲得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