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有愧的人,對誰都會畏首畏尾,過著怕人瞧見的生活。心中無愧的人,不會有這種擔心和顧忌,而能坦坦蕩蕩地生活。
人最值得珍貴的,正是他在追求和奮鬥過程中表現出優秀的品格。真正的幸運屬於擁有這些優秀品格的人。有“禮”才有“理”,才有“力”,才有進步。
8.心裏的魔鬼
心理學家認為,嫉妒是由於別人勝過自己而引起情緒的負性體驗,是心胸狹窄的共同心理。黑格爾說:“嫉妒乃平庸的情調對於卓越才能的反感。”
嫉妒不是天生的,而是後天獲得的。嫉妒有三個心理活動階段:嫉羨—嫉優—嫉恨。這三個階段都有嫉妒的成分,而且是從少到多,嫉羨中羨慕為主,嫉妒為輔。嫉優中嫉妒的成分增多,已經到了怕別人威脅自己的地步了。嫉恨則把嫉妒之火已熊熊燃燒到了難以消除的地步。這把嫉恨之火,沒有燃向別人,而是炙烤著自己的心,使自己沒有片刻寧靜,於是便絞盡腦汁去想方設法詆毀別人,這就使他形神兩虧了。嫉妒實質上是用別人的成績進行自我折磨,別人並不因此有何遜色,自己卻因此痛苦不堪,有的甚至采用極端行為走向犯罪深淵。據某公安部門調查,每年因嫉妒造成犯罪案件的占整個刑事案件的10%。近年來在一些高等學府裏,因嫉妒而投毒、寫匿名信的已屢見報道。
嫉妒心理是一種低級趣味,是人性中殘存的動物性。許多動物的本性是十分嫉妒的,一隻狼可以把搶獵物的同類咬死。在私有製的社會裏,人們弱肉強食,爾虞我詐,使人保留動物式的嫉妒心理,所謂“木秀於林,風必摧之”。
一些人之所以嫉妒別人,一個重要的原因是自己不求上進,又怕別人超過自己,似乎別人成功了就意味著自己失敗,最好大家都成矮子才顯出自己高大。於是,“事修而謗興,德高而毀來”,“怠者不能修,而忌者畏人修”,“我不學好,你也別學好,我當窮光蛋,你也得喝涼水”。這是一種十分有害的腐蝕劑,這些人的骨子裏充滿了“怠”與“忌”,無論對己、對社會、對國家的發展都是十分有害的,正如荀子所說:“士有妒友,則賢交不親;君有妒臣,則賢人不至”。一個被嫉妒心支配的人,一定是胸無大誌,目光短淺,不求上進的人;一個嫉妒成風的單位,一定是正氣不旺,邪氣盛行,先進不香,落後不臭。
嫉妒是腐蝕劑,是落後藥,是劇毒品。
有嫉妒心的人如果不猛醒,前途不會美妙。如果想調適自我,把嫉妒變成競爭的動力,首先要把注意力調節到自身的優勢和對方的劣勢上。當你嫉妒別人時,總是因為他在某些方麵的優勢深深地刺激了你,而你自己在這方麵又恰恰處於劣勢。這一差異正是產生嫉妒的刺激源。與此同時,你卻忽略了自己在另一方麵的優勢。如果你能有意識地調節自己的注意中心,便會使原先失衡的心理獲得一種新的平衡,這種平衡無疑會穩定你的情緒和情感。其次,把嫉妒的心勁用到追趕別人上。這樣形成你追我趕的風氣,對個人和國家才有希望。
當人們受到他人嫉妒時,往往是憎惡對方的情緒上升,從而使人際交往受阻,如何消除這種心理呢?一個辦法是讓對方得到一種心理補償,以減弱他的嫉妒感,如把一些出風頭的機會讓給對方去幹。也許有人會問:這樣豈不是肋長了他想壓倒一切的欲望嗎?要知道,嫉妒的人想的就是一切都要占上風。第二個辦法是把嫉妒引向正當手段的競爭,教給對方競爭的一些方法,讓他有信心能超過別人。
嫉妒不僅伴隨著自私,也是一種扭曲的自卑。嫉妒別人的才能,決不會減少自己的無知,它更是一種最痛苦最無用的自我折磨。在別人的成績麵前與其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因為嫉妒別人的最好解決辦法,就是努力趕上別人。
9.共同的敵人
如果你對別人刻薄,那麼別人必將以牙還牙。所以,一個心胸狹窄、沒有度量的人,他的刻薄在傷害了別人的同時,也將傷害到自己。舉例來說,當你受到別人的刻薄對待或歧視時,一定會覺得悶悶不樂。這時候,你應該要整頓自己的身心,恢複活力。關於這一點,諸位不妨參考一個很有趣的例子。小李被人稱為“失戀魔”,原來他經常墜入愛河,可惜每次都飽嚐失戀的苦味,當朋友們問他何以在每次失戀之餘,仍能恢複精神與活力時,他卻回答說:“其實沒什麼,我被人遺棄,當然有些心酸,不過,我也同樣覺得對方很可惡,如此而已。”
老實說,人類的內心中存有一種自然的防衛機能,那就是遭遇精神危機時,懂得保護自己的安全,“失戀魔”情況正是一種投射反應。換句話說,自己內心的情感,在意識上認為對方的想法相同,這是心理上的逆用效果。從這個角度說,如果我們將對方的傷害銘記在心,那麼反而會加重自己的不快,反之,則可以使內心的創傷很快恢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