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自己的世界(1)(3 / 3)

此處無需多言,相信每個中國人遇到的此類事情多得都想不起來了,也計較不過來了,想要改變它,也絕非一朝一夕的事,但隻要那麼一點點耐心,也許就夠了。

3.熱情與創造力

大部分人都會同意,對自己的工作有熱情,如果不是必要的成功因素,也是大有幫助的。不過,許多人把有用的熱情和亢奮或狂熱的行為混為一談。

熱情有各種不同的形式。它可以是成功的鞭策力,或者是挽起袖子,或是在艱苦而漫長的工作總有一種“亢奮”的熱情,甚至會上癮。不過,它的問題是,會耗盡你的精力,而且很累人。它的動力來自外在的源頭,緊迫的截稿時間和小題大作。因為這種熱情類型的外在本質,總是帶著一點挑戰的味道:“隻要一切都順心,我就愛這種感覺。”這種熱情也會變得無聊。你隻有在有壓力有興奮的事情發生時,才能得到樂趣。你將時間消磨在等待和尋找更大的興奮上。

另一種比較鎮定的熱情是我所謂的放鬆的熱情。這是一種包容、“沒有時間壓力”的感覺,它滲透了你所做的每一件事。任何事都帶來喜悅和成功。這種感覺不狂熱,這是一種比較鎮定的興奮。它可以說是一種沒有憂慮的興奮:“我就是喜歡這樣,因為我被我所做的事情吸引了。”

引發這種熱情的方法就是學習將你的注意力完全保持住。任何時刻都試著一次隻要做一件事情,而且對“那件事情”付出你全盤的注意力。如果你在接電話,要專心跟你說話的對象“在一起”。不要分心,要專心。如果你的心飄走了,請溫柔地將它帶回來。我們所做的任何事情——準備一份報告、向一個團體演講、解決一個問題、想出一個點子、從事一件困難的工作等——都是放鬆熱情的潛在來源。它不是來自興奮、外在的冒險,而是來自我們自己的注意力,我們的想法。我們中間有太多人活在過去或未來,當我們的心思不在此時此地時,我們就從經驗中汲取喜樂。

你隻要更專注在此時此刻,就可以將熱情帶回你的人生和事業中。你專注的洞察力將會大幅提升,你的創意和創造力也會有明顯的提高。

勝者相信自己的能力,他們為自己而自豪,對自己有熱情、有信心,對他人也是一樣。因為他們確信自己有價值,所以才能像愛自己一樣去愛大家。

4.農場裏的石頭

1862年9月,美國總統林肯發表了將於次年1月1日生效的《解放黑奴宣言》。在1865年美國南北戰爭結束後,一位記者去采訪林肯。他問:“據我所知,上兩屆總統都曾想過廢除黑奴製,《宣言》也早在他們那時就起草好了。可是他們都沒有簽署它。他們是不是想把這一偉業留給您去成就英名?”林肯回答:“可能吧。不過,如果他們知道拿起筆需要的僅是一點勇氣,我想他們一定非常懊喪。”林肯說完匆匆走了,記者一直沒弄明白林肯這番話的含義。

直到1914年林肯去世50年後,記者才在林肯留下的一封信裏找到了答案。在這封信裏,林肯講述了自己的幼年時的一件事:“我父親以較低的價格買下了西雅圖的一處農場,地上有很多石頭。有一天,母親建議把石頭搬走。父親說,如果可以搬走的話,原來的農場主早就搬走了,也不會把地賣給我們了。那些石頭都是一座座小山頭,與大山連著。有一年父親進城買馬,母親帶我們在農場勞動。母親說,讓我們把這些礙事的石頭搬走,好嗎?於是我們開始挖那一塊塊石頭。不長時間就搬走了。因為它們並不是父親想像的小山頭,而是一塊塊孤零零的石塊,隻要往下挖一英尺,就可以把它們晃動。”

林肯在信的末尾說:有些事人們之所以不去做,隻是他們認為不可能。而許多不可能,隻存在於人的想像之中。

常言道,世上無難事,隻怕有心人,沒有翻不過的山,也沒有趟不過的河。隻是因為不相信自己能力的人多了,世界上才有了“困難”這個詞語。這個故事很有啟迪性。它告訴大家,有的人之所以不去做或做不成某些事,不是因為他沒這個能力,或是客觀條件的限製,而是他內心的自我想像首先限製了他,是他自己打敗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