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西遊記孫悟空之我見(1 / 1)

西遊記裏的孫悟空,他本是石頭裏天生地造的一隻靈猴,天地之精華造就而生,無父無母,從無而來,因而本體完足,他在大自然中是自由自在,是人的本心,誕生的不可知,亦明心見性,自然的通天應物,一片純白。石猴出世,亦從未傷過任何****,四處猛禽飛鳥,猴群皆是他的朋友,天地萬物皆與他一體,這時的他就是人的心與大自然是何等的貼近!

他所生之處的花果山,自開清濁而立,萬劫無移大地根!

他所生之石是受天地精華的通靈之氣的石頭,就是人生初起之靈心!

接著孫悟空進水簾洞,他原是隨群猴玩耍,發現水簾洞,孫悟空有勇氣,自告奮勇進入水簾洞,有人就說這就是心猿裏的私字了,是為了得猴王,為了得名利之流的,其實我們看孫悟空躍入之後出來說的是裏麵是大造化,是我們安身,容得千百個老小,可以再不受什麼風吹雨淋的老天爺的閑氣了,這是在他給眾人造福之後,眾人亦願服他為王,亦是所謂人而無言不知其可,眾猴信任孫悟空,孫悟空亦以後凡事皆以花果山中弟子為念,豈是為了奪猴王之位?人就想追求避苦難,更快活的幸福生活,隻不過孫悟空順應了眾人的心理,有勇,有謀,有智,眾人從而服他,亦個個在花果山受無量的福報,猴子們亦是人們皆快活無比,這是人性的自然追求,何謂說道是心猿有罪要收服它?

心猿已完大道,人的心靈內觀不識困無相,外合明知作有形,曆代人人皆屬此,稱王稱聖任縱橫,就是人人都想得到幸福,自由自在,不受管束,沒有人生苦痛的無量之福,亦在這洞天福地之中,自由與平等豈不是人生一直以來所求的嗎?內觀不識困無相,說人還不了解***的放縱的後果,但是這時的人是活在世外桃花源中,與天地是一體,與自然是一體,這並不存在去破壞自然,打破天地,損壞生靈的欲孽,人要沒有****人亦不會進步,人的***是要在一定的天道之中的,孫悟空的靈猴此時是順天道,有人欲,即是西遊記所說的完大道。

繼而通心猿想求長生,亦人人皆有此念,不想服閻王的管束,可是萬物有始必有終,哪裏有真正的逍遙自在,可見亦算是孫悟空那般大道和自由,亦要服這生死的定數,但人為什麼要求長生?長生有何好處?隻有品味到自然的美,人性的美之後,人才會想求生存,人若是生來亦無半點自由,人還會想求長生嗎?西遊記裏說是人的***無窮,人的***是受天而生的,若不是孫悟空有長生的****就不會成就取經書度眾生的真佛身!西遊記亦是***有利有害,絕不是寫什麼存天理而滅人欲!

所以***隻要是合理的,自在順天命之中,何妨有欲呢?心猿為了尋求更大的幸福,去降妖去魔,不僅為了自身,也是為了眾生謀福,這種***是很正確的,不是說心猿意馬就一定要約束起來!

五行是客觀的規律,菩提老祖的口訣是讓孫悟空來利用五行,而修大道,做福報,但孫悟空反而被佛祖壓在五行山下,可見客觀規律有的時候是不依人的意誌為轉移的,人的意誌是要受客觀規律的約束的,但人的意誌是強大的,玉帝不公,騙孫悟空在先,孫悟空在後大鬧天宮,有何錯處?他被壓五百年,可曾改了心性?所以我說心猿,經過八十一難,才能明心見性,更好的為天下蒼生謀利,而揚棄自我的缺憾,但不是盲目的順應五行,五行亦不是為了約束心猿,而是心猿要利用五行,讓五行更大的發揮積極的作用,為了所有的生物而造福。

說到孫悟空的師傅,我從來不認為他是道家或是佛家,儒家的人物,菩提樹下悟人生,這是作家對各家學術及人生的一些見解,作家熔入了全書的創作之中,比如孫悟空求長生是道家的觀念,可是孫悟空是海外尋師,但最終成的鬥戰佛,所以西遊記裏孫悟空為了保師傅,求經書,度眾生,不怕強權,不怕邪惡,就便是豬悟能等貪嗔癡慢,皆能成佛,人皆能明心見性,肯定明智的選擇優勢,克服種種弱點,成就大道。

www.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起點原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