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理想的心聲(2)(3 / 3)

隻有內誠於心,才能外信於人。央行人要從現在做起,從一點一滴的小事做起,自覺做到表理如一,言行一致,做依法行政的表率,做依法監管的表率,做遵紀守法崇尚道德的表率,做弘揚誠信文化的表率。

(原載《黨群工作簡訊》

2002第7期,2002年7月)

學法、懂法、用法

努力提高依法監管水平

戴相龍行長強調,人民銀行各級領導幹部要充分認識學法、用法的重要性和緊迫性,要加強領導,狠抓落實,把學法、用法工作推向深入。吳曉靈副行長在電視講座上全麵論述了依法行政的內涵,特別是依法監管的要領,這是央行高層發出依法行政的最強音。

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國的核心內容,對於央行而言依法行政就是依法決策、依法監管、依法服務。依法監管是重中之重,依法監管是央行貫徹依法治國基本方略的具體體現,是維護金融安全乃至國家經濟安全的需要,是建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係的需要,是履行央行職能的重要保證,是適應WTO時代的需要,是維護良好信用秩序的需要,是塑造央行形象的需要。

依法監管的關鍵是要把握“監管主體的合法性,監管內容的合法性,監管權限的合法性,監管程序的合法性”。“四個合法性”缺一不可,並要融入到監管工作的每一個細節。隻有認真遵守“四個合法性”原則,才能做到既不會失職,又不會越權,更不會違法;才能做到既顯示公平,又經得起曆史的檢驗。準確把握“四個合法性”原則,是對央行監管隊伍的基本要求。

央行每一位員工特別是監管員不僅要從法律文本中學法,而且要善於從工作實踐中學法,特別要重視從案例剖析中學法。要從提高監管水平的高度來認識學法、用法的重要性,把學法、用法融入到監管和服務工作中的全過程。要樹立崇尚法律、尊重法律的意識,增強用法的緊迫感,提高用法本領,提升執法水平。

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做法律的忠實實踐者,做法律的忠實捍衛者。重視法律就是重視規則,就是保護公平,維護公正,嗬護平等。重視法律就是抑製壟斷,打擊歧視,保護弱者。隻有法律才能給智慧一方淨土,隻有法律才能營造誠信氛圍,隻有法律才能打造信用社會,隻有法律才能構築社會主義法治經濟的宏偉大廈。

(原載《黨群工作簡訊》

2002第8期,2002年8月)

摒棄“口頭創新”

實踐“創新行動”

當前全國上下正在認真學習實踐江澤民同誌的“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5?31”講話,堅持“講大局,講團結,講穩定”,各單位正結合實際,狠抓工作的落實,應該說從上到下,一股學理論、講創新、敢實踐的風氣正在形成。創新對工作對事業乃至對國家都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創新是活力之源,是民族的靈魂,是民族希望之所在。

不可否認,時下的會議、公文、報刊上對“創新”二字情有獨鍾,使用頻率極高,這是為什麼呢,固然有其積極的一麵,即說明大家對創新的重要性、迫切性、艱巨性有了較深刻的理解,創新的欲望日趨強烈,創新的實踐正邁開步伐。但是也有其消極的一麵,那就是有少數的人在跟著口號走,你喊創新,他也喊創新,創新沒有落實在行動上,而是停留在口頭上,“口頭創新”的幌子就這樣大行其道,這是極其有害的。

我們應該大聲疾呼“創新行動”,即創新要落實在行動上,創新要落實在崗位中,創新要貫穿於實踐中。要緊緊圍繞理論創新、製度創新和科技創新這三個重點,堅信理論創新是前提,製度創新是保證,科技創新是關鍵,實踐創新是載體,工作創新是目的。創新從某種意義上講,是一個探索的過程,是一個自我否定的過程,是一個洗心革麵的過程,是智慧與靈感的火花碰撞的過程,也是一個極其痛苦的過程。

因此,要實現創新的目的,對創新的主體—人來說,首先要加強學習,擴大知識積累,注重智能儲備,這是創新的源動力。其次是觀念超前,思想活躍,這是創新的激活力。其三是敢於打破常規,敢於向傳統桎梏挑戰,敢於向“不可能”挑戰,這是創新的戰鬥力。沒有智力的支持,沒有觀念的超前,沒有勇敢的實踐,創新將成為一句空話,所以我們要大力培養和鍛造員工的創新本領、創新思維和創新勇氣。

創新對央行而言,要在監管的理念上創新,要在監管的機製上創新,要在化解金融風險的措施上創新,要在服務經濟的方法上創新,要在央行管理文化上創新。隻要有利於金融風險的防範和化解,隻要有利於金融業競爭力的提高,隻要有利於經濟發展,創新的實踐都要給予積極的肯定。隻有百折不撓的創新實踐,才會有新發現,才可能產生新思想、新經驗、新成果,才能構築一方金融平安,才能推動金融業的健康發展,才能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才能增強馬克思主義說服力和戰鬥力,才能推動中國綜合國力的增強。

(原載《黨群工作簡訊》

2002第9期,2002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