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專家、學者的倡導和政府領導發展當地和行業經濟的強烈願望驅使下,將係統的定量研究方法與領導的經驗判斷結合起來,促進了經濟決策的科學化。
2.在戰略的製定過程中,受傳統計劃經濟體製的影響,無論是方案的提出還是措施的製定,都具有較強的計劃經濟色彩。
3.對方案的製定較細致,對如何進行體製變革和如何實施方案的研究較少,導致戰略的實施並不理想。例如,“規劃規劃,牆上掛掛”;“大政方針已定,關鍵是在落實”等,就從一個側麵說明了戰略執行的難度。
二、我國企業戰略管理實踐和理論
(一)我國企業戰略管理的發展
在傳統的計劃經濟條件下,企業按照國家的計劃進行投資、生產,沒有經營自主權,所以,企業管理工作和研究重點都集中在質量、生產和財務等方麵,企業自身沒有對企業實行戰略管理的需要和可能,自然也缺少對企業戰略管理的研究工作。20世紀80年代,大多數企業具有了產品經營的自主權,但由於缺乏投資決策權,雖然一些企業對經營戰略有了一定的了解,並製定了企業戰略,但是大部分企業仍然對經營戰略和戰略管理缺乏認識。
進入90年代,1992年頒布了《工業企業轉換經營機製條例》,政府對企業下放了14項企業經營權利。隨著企業產權製度改革的推進,一些大企業經營自主權得到進一步落實,同時,經過十多年的發展,許多非國有製企業也逐漸壯大起來。企業產權製度的完善、激勵和約束機製的建立,都使得企業決策者把企業的長期健康發展提上議事日程,許多企業開始關注和實施戰略管理,成效顯著。海爾集團總裁張瑞敏就因其對企業的成功管理而走上哈佛商學院的講台,企業管理的經驗也以“海爾文化激活休克魚”進入哈佛管理案例庫。最近幾年,許多企業在增長欲望的驅使下,大力實施規模擴張、多元化經營、資產經營和兼並等,一些企業取得了成功,但是,更多的企業卻因缺乏正確的理論指導,盲目擴張,導致主導產品競爭力降低,經營陷入困境。
(二)理論研究進展
自1978年以來,管理科學研究結束了因“文化大革命”的停滯,得到了迅速的恢複和發展。20世紀80年代初,在國家經委與美國商務部共同組織的大連培訓中心,美國專家開始把西方的企業戰略管理理論引入中國,對企業戰略管理的研究逐漸活躍起來。通過大規模引進西方的企業管理理論和翻譯西方企業戰略管理學的教科書和暢銷書,對西方企業戰略管理理論有了較深入的了解。從20世紀80年代末開始,我國學者出版了一些經營戰略和企業戰略管理方麵的教科書和論文。1988年,張彥寧所著《現代企業經營戰略》問世,是我國第一本係統全麵探討企業戰略方麵的著作。
關於戰略管理行為,也有一些研究。例如,呂鎮對感知的非確定性條件下的企業戰略行為進行了研究參見呂鎮.感知的非確定性下的企業戰略行為研究(博士學位論文).西安:西安交通大學,1991;邱野對中日企業經營戰略進行了比較研究參見邱野.中日企業經營戰略比較研究(碩士學位論文).北京:清華大學,1993;張慶宇對中美企業戰略進行了比較研究參見張慶宇.中美企業戰略的比較研究(碩士學位論文).北京:清華大學,1995;東北大學的楊錫懷等對企業戰略管理中“匹配性”問題、中國企業的戰略規劃係統進行了研究參見楊錫懷,張靜.關於戰略管理中“匹配性”的問題.東北大學學報,1997,18(1):115~118;楊錫懷,段曉強.企業戰略規劃係統的有效性研究.東北大學學報,1997,18(8):449~453;楊錫懷,張靜.中國企業戰略規劃係統的研究.東北大學學報,1998,19(1):86~90。
當前的研究仍處於引進與跟蹤階段,在創新和結合國情方麵做得還不夠。據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課題《管理科學學科發展戰略調研報告》,在我國企業管理研究的八大領域中,企業戰略管理的研究處於落後地位,仍處於初創期參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自然科學學科發展戰略調研報告——管理科學.北京:科學出版社.1995。近年來,我國理論界、企業、政府等對企業戰略管理問題給予了越來越多的關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近年來也資助了許多戰略課題的研究,1999年將《我國企業戰略管理的研究》列為重點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