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企業文化
所有的企業都有自己的文化。文化包括由企業成員共同分享的如下一組因素:價值觀、信仰、態度、習慣、規範、個性及代表企業精神的模範人物。文化是企業從事經營活動的獨特方式。在企業的戰略變革中,文化作為人的因素可促進企業的團結,使企業經營具有意義,加強員工的責任感並提高企業的生產和經營效率。所有的人類成員都有理解周圍的世界、控製事物和進行有意義活動的基本需求。當事件威脅到人們活動的意義時,他們將做出防禦性反應,管理者和員工甚至會破壞新戰略的實施以保持現狀參見戴維·R·弗雷德.戰略管理.李克寧譯.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1998:226。
從文化的角度考察戰略管理是十分有益的,因為企業的成功往往取決於企業文化對戰略的支持程度。在企業戰略得到價值觀、信仰、儀式、禮儀、故事、象征、語言和模範人物等文化因素的支持時,管理者往往可以迅速而容易地實施變革。相反,如果支持性文化本不存在,也沒有被建立,那麼戰略的變革可能是無效的,甚至是有害的。企業文化與新的戰略會發生矛盾,這種矛盾有可能導致企業的混亂和失序。
需要較少文化變革的戰略可能更為可取,因為深刻的文化變革需要經曆相當長的時間和付出相當大的努力方能實現。當兩家公司合並時,評價和考慮文化與戰略間的聯係尤其重要。海爾集團在兼並其他企業時,首先輸出的就是海爾文化,“海爾文化激活休克魚”成為企業兼並的經典之作。
(五)企業的曆史
企業決策者對企業過去所達到的成效或完成目標的狀況的認識,可能會影響他們如何對環境中發生的變化做出解釋以及采取相應的行動。企業管理者如果認為他們的組織迄今為止是成功的,所執行的戰略是對的,那麼他們就可能在評價潛在問題的可靠性過程中將它視為機會,至少不會看作威脅,因而曆史上成功的企業往往在對待同樣的環境事件上比其他曾經受過挫折或失敗過的企業的決策者感知的非確定程度低參見呂鎮.感知的非確定性下的企業戰略行為研究(博士學位論文).西安:西安交通大學,1991:17。
企業戰略管理的曆史和成效對當前的戰略管理也會產生影響。如果企業在過去成功地經曆過多次變化,那麼戰略決策者就比較容易地考慮戰略的更新問題,員工也比較容易接受和實施新的戰略。企業在曆史上越少地對戰略做出調整,當前戰略更新的難度就會越大,突出地表現在總經理對戰略的依賴性,即一旦他選擇了一個戰略後,就會一直執行下去,不管戰略是否能夠適應企業的未來發展,不管是成功還是失敗。這可能是由於認知的穩定性的影響,也可能成功之後能夠強化過去的路線,而失敗之後又不願否定自己的過去。因為他們認為否定過去,就會降低威信,失去人們的信任,從而否定了自己的未來。所以,我們經常看到的情況是,若想改變一個企業的戰略,首先就要更換企業的領導人。
企業過去所采取的戰略對新的戰略選擇的影響除了表現在人的方麵以外,還表現在物的方麵。因為企業戰略的更新不是在白紙上描繪出新美的圖畫,而是在企業現有的經營基礎上進行的,這個基礎包括企業滿足的市場和消費者、產品或服務內容、生產方式、組織方式、增長及利潤目標、資源分配方式等,它們約束企業戰略的重新選擇。波特的研究發現,企業成功地貫徹每一類基本戰略都意味著投入不同的資源、實力、組織安排以及管理風格,一個公司對三種通用戰略(成本領先戰略、差異化戰略、集中戰略)均適宜的情況絕無僅有,不斷地、反複跳換地選用三種通用戰略是十分困難的參見邁克爾·波特.競爭戰略.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1989:46。
(六)企業所處產業的特點
企業所處產業的特點決定了企業戰略管理行為的類型。企業的技術及設備是其經營所不可或缺的要素,當前企業的競爭越來越表現為技術的競爭。由於企業的技術具有累積性和專用性的特征,所以企業的技術類型就為企業新戰略的選擇提供了前提和製約條件。在戰略管理理論中,核心競爭力的塑造越來越被看作是企業獲得競爭優勢、戰勝競爭對手的關鍵資源。而核心競爭力的塑造需要一個相當長的過程,需要企業在技術應用研究甚至基礎研究方麵作出持久的努力。所以,技術的易變性、適應麵的廣度等就決定了企業戰略管理行為的模式及其可變性。例如,在具有許多大型裝置的大型化工企業,戰略決策權往往集中在高層管理人員,且戰略變革難度較大;而在新興電子企業,組織中下層管理人員更多地參與戰略決策,戰略調整的速度也較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