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開展政績觀教育,增強執政為民的創新意識。“金杯銀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金獎銀獎不如老百姓的誇獎”。人民擁護不擁護、讚成不讚成、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是衡量幹部政績的最終標準,也是我們黨衡量幹部的最終標準。要通過教育,使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在追求政績的過程中正確處理好以下幾種關係:一是開拓進取與按經濟規律辦事的關係。在為民辦實事的過程中,做到既盡力而為,又量力而行;既防止不思進取守攤子,又防止不顧民力亂鋪攤子。二是對上負責與對下負責的關係。一方麵,嚴格遵守政治紀律,下級服從上級,對上級的政策、決策堅決貫徹執行。另一方麵,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把上級的決策和本地的實際結合起來,創造性地開展工作,真正對人民群眾負責。三是近期效益與長遠效益的關係。既注重近期效益,又致力於長遠發展,為下一步的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四是局部利益與整體利益的關係。在以有利於整體利益為前提的條件下,為本地區、本部門、本單位謀利益、辦實事,做到局部利益與整體利益高度統一。
4.開展新知識、新技能培訓,增強執政為民的服務本領。應對複雜局麵涉及多方麵知識,在加強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理論武裝的同時,還要抓好相關新知識、新技能的培訓。要堅持急需、實用的原則,根據不同層次、不同類別、不同崗位領導幹部的不同需求,開展分層、分類培訓,使之盡快熟悉掌握市場經濟、法律法規、外經外貿、招商引資、城市管理、領導科學、公共行政管理、英語和計算機等各種新知識、新技能。要通過培訓,使領導幹部在基礎理論、世界眼光、戰略思維、黨性修養和領導能力等方麵均有明顯的增強。
二、重視實踐鍛煉,讓領導幹部在應對複雜局麵的實踐中鍛煉提高應對複雜局麵的能力。
親身參加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實踐,是培養和提高領導幹部應對複雜局麵能力最基礎和最關鍵的環節。古人雲:“紙上得來終覺淺,須知此事要躬行”。領導幹部應對複雜局麵的能力隻有在解決複雜社會矛盾的具體實踐中才能形成和提高。
1.明確方向,有計劃地選派領導幹部到矛盾最突出、任務最繁重、條件最艱苦、工作最需要的地方和崗位去鍛煉。要因人而異選擇鍛煉途徑。從基層逐級提拔上來的,側重於橫向輪崗鍛煉,增強其駕馭全局的能力;在機關工作的,側重於到基層鍛煉,增強其基層工作經驗;在順境中成長的幹部,側重於到條件艱苦的地方或崗位鍛煉,增強其在困難複雜環境中解決問題的能力;對於有潛力、有培養前途的可擔任領導助理,讓其學習老同誌的處事經驗;對有基層領導工作經驗,經過多崗位鍛煉,政績突出,群眾公認的幹部,應及時推到更為重要的領導崗位,在更高層次上繼續鍛煉。
2.突出重點,加大對年輕幹部的培養鍛煉力度。年輕幹部大多是改革開放以後成長起來的,基層工作經驗相對較少,相對缺乏應對複雜局麵的考驗。因此,加強領導幹部應對複雜局麵的實踐鍛煉,要以年輕幹部為重點。要放手讓年輕幹部獨立負責地實施領導職責,這是全麵提高年輕幹部領導能力和水平的關鍵。要注重把年輕幹部放到獨立負責的領導崗位上去鍛煉。對年輕幹部,要敢於委以重任,讓他們多去處理一些突發事件,多去管理一些重要工作,在獨立負責的領導工作實踐中充分發揮他們的聰明才智。要讓年輕幹部有職有權、獨立自主地“謀政”,在實踐中提高應對複雜局麵、解決棘手問題的能力,不斷豐富領導經驗。要有計劃地選調年輕幹部到重點部門、重點工程、重點工作項目中掛職鍛煉,培養和發揮年輕幹部能打、敢打、會打硬仗的工作能力和潛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