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爾奇之所以能獲得這樣的殊榮,獲得員工無條件的信賴,完全靠的是對員工的想法表示理解。理解的作用是巨大的,中國自古以來就有“士為知己者死”的說法,為能理解自己的人獻出性命也絕不皺一下眉頭;而對於不能理解自己的人呢,則是“道不同不相為謀”,連話都不願意和他多說。
應該說,這種想法是人所共有的,古今中外通用。現在我們不還在喊著“理解萬歲”的口號嗎?人人都明白理解的作用,管理者也不會例外。那麼,為什麼不能將它巧妙地用於管理呢?員工的心理抗拒,多數是積累的怨氣和不滿所致,隻要管理者能試圖去理解他,讓他的情緒能有個產生共鳴的地方,還愁不能消弭員工的抵抗,從而讓問題順利得到解決嗎?
第3節 讓員工向你“開炮”
1.讓員工暢所欲語,能及時修正管理存在的問題
通常麵對員工的心理抗拒,管理者都會想了解其背後的原因:是因為對公司不滿呢,還是對我本人不滿?是抱怨調動了工作呢,還是抱怨沒有享受到應得的權益?當根源被查找出來之後,管理者才能夠有針對性地給予解決。無疑,這是最有效率的一種方式,它體現了現代管理思想的進步。
但是,找到員工抗拒心理的根源,並不是管理者工作的終點。員工的問題是一個方麵,管理者自身的問題則是另一個重要的方麵。通常,員工對於公司和管理者所抱有的情緒都是集中算到管理者個人身上的,他們決不會去抱怨一個抽象的組織。在這種情緒的驅動之下,員工們會認定是管理者存在某些問題和錯誤,把所有的責任推到管理者的身上,而不會去反省自身的不足。
針對這種員工抗拒心理背後的情緒,管理者最好的對策就是批評自己,讓員工向自己“開炮”。許多管理者認為,當員工對自己有意見時,讓他們無後顧之憂地大膽說出來,往往真的能幫助自己發現問題,進而改正或者解決。“他們提出的看法非常精辟,我簡直沒有反駁的餘地。”某公司管理者江先生說。
2.能成功化解員工的抗拒心理
容許員工將責任指向管理者自己,能及時修正管理上的問題,這隻是第一個好處。至於第二個好處,就是能成功化解員工的抗拒心理,這也是我們所要講的最主要的方麵。
員工心理抗拒的產生,是和管理者下達的命令密切聯係的。對調動工作不滿,是因為管理者讓他調換了工作;對失去應得的權益耿耿於懷,是因為管理者的決策讓他沒有了機會。很自然的,員工會把矛頭指向讓自己受到“不公平待遇”的管理者,直接對管理者的一切工作安排表示抗拒:
你讓我做這種工作,我就偏不做好;你需要我貢獻的這種技術,我就偏要藏藏掖掖;你要我寫一個文件,我就偏要敷衍了事;你急著要我今天完成的一項任務,我就偏拖到明天去。
在這種形勢下,如果管理者不消除員工對自己的敵對情緒,就很難化解員工的心理抗拒。在管理中,對員工的想法表示理解、肯定員工的工作和向員工示弱,使用的是拉近感情距離的技巧。讓員工向自己開炮則有所不同,它不是在感情上拉近管理者與員工之間的距離,而是讓員工的情緒得到宣泄,讓問題的根源得到部分解決。說到底,它也是滿足員工的一種情感需求,因為很多時候員工並不是不理解公司的決策變動,而是單純地對管理者抱有責難心理,希望有人為自己的處境承擔責任。
對於這種員工來說,管理者如果能夠主動地“邀請”員工批評指責自己,就代表著管理者的胸襟過人,把員工的事情都放在心上,不推諉自己的責任。
“跟著這樣的領導,心裏很踏實。隻要做好工作,就不用擔心什麼時候會被公司炒掉。”某筆記本電腦銷售公司的員工小周這樣說。
“本來,我對於五一不放假是很抵觸的,因為早就和女朋友約好去她家拜訪她的父母。可是經理突然要我加班,一下子就把這個計劃給擱淺了。當時心裏確實很氣憤,加班時根本就是在敷衍公司。”
“後來,大概經理也發現了這個問題,就把我叫去談話。我抱定了抗拒到底的心態,甚至已經在猜想他會講什麼。但讓我非常意外的是,他居然很誠懇地問我對他有什麼意見,還說他也知道讓我加班是很過分。”
“聽他這麼說,我也就不客氣地把被打亂的計劃講給他聽,還說這樣讓我在女友父母麵前留下了不太好的印象。而且,我指責他沒有在事先把工作計劃安排好,才會造成匆忙加班的問題。現在想想,當時也是被怨氣衝昏了頭,居然真的說出來了。”
小周說,當時經理聽了,說的確是他考慮得不周全,才會影響到員工的工作計劃。
“說實在的,他能主動問我對他有什麼意見時,我的氣就消得差不多了。後來又聽到他這麼說,我哪裏還好意思責怪他呢!不過,這樣倒是讓我看到了領導也有人性化的一麵,感覺親近了不少,以後打起交道來,也比較敢說話,敢提意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