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節 心田四海,有容乃大
一個領導者如果過於精明,斤斤計較,眼睛裏容不得一粒沙,則無異於“為叢驅雀,為淵驅魚”,不可能擁有眾多的追隨者。俗語雲:寬一分是福。隻有心田似海,計較下屬犯錯的領導者,才會具有強烈的個人魅力,在關鍵時刻才可能得到眾人的支持和幫助。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一個領導者如果過於精明,斤斤計較,眼睛裏容不得一粒沙子,則無異於“為叢驅雀,為淵驅魚”,不可能擁有眾多的追隨者。
俗語雲:寬一分是福。隻有心田似海,不與下屬計較的領導者,才會具有強烈的個人魅力,在關鍵時刻才可能得到別人的支持和幫助。然而,不分輕重,事事寬容,下屬也會覺得領導軟弱好欺,不把領導當回事,使領導的威信大打折扣。所以,寬容也要講究原則和尺度。
一次,楚莊王大擺宴席,邀請朝中文武大臣赴宴。席間,楚莊王又令自己貌美如花的愛姬向各位大臣敬酒,君臣一時間喝得酒酣耳熱。這一席從白天喝到夜裏,仍然餘興未盡,於是點上蠟燭繼續喝。
這時,突然一陣風起,將堂內蠟燭吹滅,頓時一片漆黑,引起一陣小小的騷動。這時,楚莊王的愛姬突然感覺到一隻手伸過來,抓住她的衣襟,順著她的衣襟向上摸,她十分惱怒,又不便聲張,掙紮之中自己的衣袖被扯斷。這時候她反而鎮定下來,機警地抓住那人的帽纓,並用力拽了下來,那人才驚慌地溜掉。愛姬摸索到楚莊王身邊,把這事告訴了他,讓楚莊王嚴加查辦那個色膽包天的失禮者。
不料楚莊王知道事情真相後,並未暴跳如雷,沉吟片刻後,反而令下人先不要點亮蠟燭,並對大臣說:“今天我們盡興而飲,請大家把自己的帽纓都拔下來,不拘小節,放開胸懷痛飲吧。”
於是大臣們紛紛把自己的帽纓摘下扔到地上,繼續暢飲。楚莊王這才令人點明燭火,就像沒有發生這件事一樣,與諸臣接著飲酒作樂。在燭光之下,隻見群臣絕纓飲酒,已無法辨認出誰的帽纓被愛姬扯斷了。酒宴結束後,愛姬埋怨楚莊王不為她出口氣。楚莊王說:“酒後一時失禮,豈可認真懲處?”遂不再提此事。
幾年之後,楚晉相爭,雙方軍隊戰於沙場,楚莊王命襄老為前軍統帥。襄老回到營地後,召集部屬商討作戰方略。其部將唐狡主動請命,願為大軍開道,不獲全勝誓不返營。於是襄老令其帶領幾百名親兵,連夜奔襲而去。唐狡衝鋒陷陣,不吝生命,驍勇善戰,勇猛異常,先後幾次衝入敵陣,俘獲晉軍首領,為取得最終的勝利立下了汗馬功勞。
慶功宴上,楚莊王召見唐狡,論功行賞時,唐狡反而跪在地上叩頭謝罪,說:“臣蒙大王之恩賜已經很厚了,哪裏再敢領賞呢?”楚莊王十分驚訝,說:“寡人在這之前好像沒有召見過你啊,怎麼說曾受過我的賞賜呢?”唐狡滿麵愧色,低聲謝罪:“拔纓夜宴上扯大王愛姬衣袖的就是我。大王那時沒有追究我的死罪,我一直很感激您,沒有一天敢忘記這事。所以這次我主動率軍進攻,是準備以死相報大王的不殺之恩。”原來唐狡就是在酒席上冒犯楚莊王愛姬的人。
在場的大臣聽了,才恍然大悟,明白了當時楚莊王為何命令大家拔纓解帽,對楚莊王的做法,都非常欽佩。
領導者有一顆寬容的心,凡事留有餘地,不把事做絕,這在處理與下屬關係時是一個十分有效的領導方法。試想,當初如果楚莊王聞言即怒,追究下去,殺掉了唐狡,會造成什麼結果呢?大臣們會覺得國君是一個重女色而輕大臣的暴君,勢必導致大臣們離心離德。
曆史上也有因小失大的例子。西漢初,淮南王英布因寵姬與中大夫賁赫一起飲過酒,並對賁赫稱讚有加,就懷疑寵姬與賁赫有染,要逮捕賁赫。賁赫因而逃往長安,上書告發英布有謀反之心,給早就想消滅英布的劉邦提供了借口,遂派兵滅了英布。
相似的事情,不同的結局,其根本原因就在於領導者采取了不同的方法處理問題。楚莊王能明辨是非,知道孰輕孰重,給予下屬補過的機會。而英布則過於意氣用事,對下屬過於苛求,最終,小不忍則亂大謀,自取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