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要領導好別人,首先要管理好自己(1)(1 / 2)

第1節 尊重員工的想法

俗話說“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其意思就是說,把每個人微小的力量合起來,就是無窮大的能量。“眾人拾柴火焰高”也是這個道理。對於現代管理者來說,從中要汲取的智慧就是:重視每個人的能力,尊重每個員工的意見和想法。

1.吸收員工意見,可彌補自身不足

每個人的思想都是有局限性的,再聰明的人也會有考慮不周到的地方,再無能的人也會有正確的時刻。“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管理者要善於吸收員工的意見,借此補充完善自己的想法,從而達到最有效、最大化的管理。這是一種彌補自身不足的技巧,也是一種避免決策偏頗的好方法。

對於優秀員工的想法,要引起高度的重視。我們要承認,管理者所擁有的是傑出的管理才能,在具體事務上,他們不見得比員工出色。這時,善聽優秀員工的意見,便能幫助管理者作出正確的判斷。

唐太宗李世民就是一個能夠尊重賢臣意見的明君。有一次,朝廷征兵,有大臣建議:“不滿十八歲的男子,隻要身材高大,也可以征。”唐太宗同意了。但是詔書卻被魏征扣住不發,李世民連催幾次也不起作用。他大發雷霆,魏征卻不慌不忙說道:“把湖水放幹捉魚,第二年湖中就會無魚可撈;把樹林燒光了打獵,第二年就會無獸可捉。如果連不滿十八歲的男子也征來當兵,以後的兵源怎麼辦呢?國家的租稅雜役,又由誰來負擔呢?”良久,李世民承認:“這的確是我考慮不周全啊!”於是重新下詔,免征不滿十八歲的男子。

李世民非常尊重魏征的意見,他常說,礦石要經過匠人的鍛煉,才能成為有用之物,他自己就像是山中的一塊礦石,魏征就像是打磨他的匠人。當魏征去世之後,李世民還非常懷念:“用銅作為鏡子,可以看出衣帽是否端正;用曆史作為鏡子,可以參照出政治的興衰;用人作為鏡子,可以看到自己的功過。現在魏征去世了,我少了一麵鏡子啊!”

尊重賢臣到了這種程度,李世民也算得上是位前無古人的賢君,後無來者的賢君。在他統治的時期,政治非常清明,百姓安居樂業,形成了對世界都影響巨大的大唐盛世。這一切都和他重視納諫、廣開言路是分不開的。連惟我獨尊的皇帝都懂得采納臣子的意見和想法,更何況是現代的管理者呢?

2.擦亮眼睛,發現每位員工閃光點

在實際工作過程中,有些管理者隻重視優秀人才的想法,對那些普通員工的想法卻往往忽視,這也是錯誤的。即使不是公司最有價值的員工,他們的想法也會有可取之處,切不可厚此薄彼,要一視同仁,善於從中發現閃光點。

某公司的總經理在這方麵就做得很好。他的公司已經成立了很長的一段時間,當初為他出力的老部下們一直兢兢業業地待在普通員工的位置上。現在,公司發展了,招進來很多年輕有為的新員工,他們才華橫溢,雄心勃勃,給公司帶來了無盡的活力。很快,其中的多數人就憑著自己的能力成為了主管、經理,管理著這些老部下們。

有一次,公司內部對於是不是應該開拓海外市場發生了爭議,雙方壁壘分明:年輕管理者們引經據典,說開拓海外市場是適應形勢,是公司持續發展的主要推動力;老部下們則覺得公司目前的情況不適合作這樣大的舉措,希望能穩妥地、逐漸地擴大規模。

顯然,年輕的管理者們占據著優勢。他們能力強,又富有開拓性,進入公司後做出的成績令大家有目共睹。而老部下們呢,則普遍被認為思想上有些僵化,做事放不開手腳,而且在公司的地位不如年輕管理者們重要。“他們創業的大好時光已經過去了,現在是重用年輕人的時候。”公司管理層內部普遍都這麼認為。

總經理明白年輕管理者們的話是有道理的,但他也沒有忽視老部下們的意見。在無法抉擇的情況下,他便把它作為一個實驗,讓主張得最激烈的那個年輕管理者負責的部門去開拓,而沒有把全公司的精力投入進去。很快,這個部門就接到了大量的海外訂單,這位年輕管理者十分得意,主張立即讓全公司開拓海外業務,老部下們依然反對。總經理出於對他們想法的尊重,盡管自己也動搖了,卻仍然沒有完全采納年輕管理者的意見。

沒過多久,該部門就因為生產的產品不合國際標準而被退了回來,緊接著又因為公司能力跟不上,無法按期完成海外訂單而遭到客戶投訴。事實證明,公司目前的確沒有發展海外業務的能力,老部下們的意見是正確的。年輕的管理者們沉默了,他們從此也學會了尊重這些“老家夥”的想法,知道了普通員工的想法也是有價值的。由於對總經理尊重普通員工的欽佩,公司上下齊心協力,團隊凝聚力也明顯增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