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現代管理者不能動不動便辭職,這樣未免顯得不負責任。但是,在範雎那個時代,這卻是最負責任的表現。為了負責,宰相都不做了,還不夠“敢作敢當”嗎?管理者應該學習的是他的態度,學習他“敢當”的氣魄。
隻有敢作敢當的管理者,對外才能抓住機會、開創事業;對內才能收服人心、帶動團隊,最終取得事業上的成功。
第3節 不顛覆自己建立的原則
無規矩則不成方圓。在企業管理中,管理者不是萬能的,他不可能要求自己對每件事都過問,出現什麼問題都要靠自己親自解決,對每個環節進行具體的管理。這種時候,建立相關的原則以作為公司企業內部的行為準則,對員工和自己進行約束的方法便應運而生。它滿足了管理者這方麵的需要,成為了管理者提高效率的有效手段。可以說,每一家運轉良好的公司企業,都有著這類管理原則;每一個成功的管理者,都是善於樹立這種原則,用原則來規範員工行為、增進他們工作成效的人。
既然管理原則如此重要,那麼管理者就要帶頭維護自己建立的管理原則,將它貫徹到底,言行舉止不要違背,更不要顛覆它。隻有這樣,才能讓員工信服並遵守管理者建立的原則,讓原則來對員工整體進行約束和規範,真正地實現每個員工能力的最大化。
倘若管理者讓自己建立的管理原則變成空白條文,變成無意義的符號,這對公司來說,無疑是屬於管理不善,讓製定的決策得不到落實,損害了公司的利益;對管理者本人來說,要麼是失去員工的信賴,建立的原則再無價值,要麼是引起員工的不滿,認為管理者“隻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無論哪一種後果,都是管理者不願見到的。
曹操割發代首的故事,就是一個管理者不顛覆自己建立的原則的好例子:
正值亂世,老百姓誰也沒有心思種田,大片的良田變為了荒地。於是,曹操實行屯田,並很快收獲了大批的糧食。這樣,不僅老百姓安居樂業了,軍隊也有了充足的軍糧,為進一步征戰全國提供了物質保障。曹操十分高興。為了保護莊稼,他下了一道命令:“踐踏莊稼者斬!”
不久,曹操率軍隊經過麥田。突然從路旁的草叢裏“撲喇喇”竄出幾隻野雞,把曹操的馬驚得狂奔起來,跑進了附近的麥子地。等到他勒住馬時,地裏的麥子已經被踩倒了一大片。於是,曹操把執法官叫來:“我的馬踩壞了麥田,違犯了軍紀,請你按照軍法給我治罪吧!”
執法官犯難了:雖然這是要砍頭的大罪,但曹操是主帥,軍紀也是他製定的,怎麼能砍他的頭呢?所以他說:“丞相,自古‘刑不上大夫’,您是可以免罪的。”“這怎麼行?如果地位高就可以不遵守規定,那命令還有什麼用處?何況這是我自己定下的規矩,如果我不執行,怎麼能讓將士們去執行呢?”
執法官遲疑了一下說:“是您的馬受驚衝入麥田,並不是您有意違犯軍紀,我看還是免於處罰吧!”“不行!規定就是規定,不能分什麼有意無意,如果大家違規之後都找出理由來免於處罰,那規定不就成了一紙空文了嗎?既然人人都得遵守,我怎麼能例外呢?”
執法官頭上冒出了汗:“丞相是全軍的主帥,如果按軍令受罰,那誰來指揮打仗呢?再說,朝廷不能沒有丞相,老百姓也不能沒有您啊!”眾將官也紛紛上前哀求,請曹操不要處罰自己。
曹操見大家求情,沉思了一會說:“我是主帥,治死罪是不適宜。那就割下我的頭發來代替首級吧!”說完他拔出了寶劍,割下了自己的一把頭發。
經過這件事以後,將士們都知道了曹操軍令如山,令出必行,決不姑息寬容。他們再也不敢違背曹操的命令,軍紀變得十分嚴明,軍隊戰鬥力也大大增強了。很快曹操就消滅了其他強大的軍閥割據勢力,統一了中國北方。
曹操肯定是不會讓自己被砍頭的,但他的一番表演,確實強調了自己所建立原則的約束力,向將士們傳達了“即使是主帥自己無意觸犯也決不可輕饒”的觀念。他的行為,無疑是給底下的人敲響了警鍾:“忽視我建立的原則,就一定要承擔相應的後果!”
管理者應當知道,一種規範建立之後,它就是莊嚴的,既不能朝令夕改,也不能容忍行動上的觸犯。即便是根據形勢需要修改,也要事先跟員工闡明原因,然後再以新的原則作為準則,而不要隨便顛覆它。
第4節 不批評自己導致的失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