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巧妙激懲,形成最佳調動力(1)(1 / 2)

第1節 獎勵像美食,八分飽最健康

現代管理者麵對的挑戰和變化太多了:日新月異的管理觀念,越喊越響亮的“尊重員工需求,要引導不要抑製”的口號……可能是太過急切要彌補以往認識的不足,管理者們開始爭著要滿足員工的各種需求,想盡辦法調動員工的積極性!於是乎,各種各樣的物質精神獎勵都來了,管理者還惟恐員工們“吃不飽”,變著花樣地想新招。

可是,世界上有這麼一個真理:凡事走向極端就是走向了謬誤。再好的東西也禁不起過度泛濫,獎勵也是如此。如果管理者不加節製,隻是一味地給予員工獎勵,對員工和企業未必就有好處。過猶不及,獎勵始終隻是管理者調動員工的手段之一,它不是萬試萬靈的仙丹妙藥,吃一粒就能百病全消。而且從另一個角度來看,獎勵更像是一種興奮劑,它有相應的副作用,不能夠敞開了吃。

1.管理者要謹慎擴充獎勵渠道

有些年輕有衝勁的領導,嫌表揚、加薪、獎金和提升等獎勵方式太過老土,覺得隻要值得獎勵的人和事都可以獎,形式不一。於是常常隨興地作出獎勵承諾,也不管能不能兌現,也不想是不是妥當,話一旦出口,再難收回。事後仔細考慮,又覺得後悔,或者做不到幹脆取消。像這樣的獎勵,還不如不給的好。

有些獎勵通常都和製度規定不相符合,但卻很受員工歡迎的。比如,獎勵員工暫住單身宿舍、獎勵員工公司未賣出的產品、額外創立一些獎金名目,等等。這樣做的後果,隻是帶頭模糊了獎勵的製度觀念,讓員工以為隻要打著這一名義,就可以毫無顧忌地侵占集體的利益。這樣做還有另一個惡劣後果,就是喂大了員工的胃口,讓他們瞄準了一切可能成為獎勵的公司財產和公司權益。如果所得不能滿足他們的要求,員工還會覺得公司對自己有所虧欠,反而留下解不開的心結。

肯德基在上世紀80年代登陸中國,第一家店開設在北京。當時店內有一個規定:每天5點以後,未賣掉的食品當場銷毀,決不能留到第二天再賣。但是,由於肯德基食品價格在當時相對較高,每天賣剩的食品很多。有人覺得銷毀這麼多美味太可惜,就建議管理者將它們作為一種獎勵讓員工帶走,以慰勞他們一天的辛苦。但是肯德基的管理者斷然拒絕了:“對於員工的辛勤工作,我情願支付額外的獎金也不願這樣做。如果這麼做了,員工為了得到更多的食品,就會在每天5點之前炸更多的食物,而且不積極將它們賣出,好剩下更多。這樣對整個公司沒有一點好處。”

這個管理者的想法是正確的,他清楚地知道,什麼方式的獎勵最有利,什麼方式的獎勵反而對團隊有害。掌握這個分寸,是有效運用獎勵手段的前提。

2.管理者對員工的獎勵不可以太過

許多領導看到員工做出了成績,心裏十分高興,覺得實在應該提倡,於是又是表揚、發獎金,又是提拔的,惟恐冷了員工的心,熄滅了他的熱情。但是,像這樣獎勵,表麵上熱熱鬧鬧,風光無限,老板員工都高興;實際上,管理者可能已經開了一個“重獎”的先例,員工也不知不覺間變得驕傲起來,或者要求越來越高。下一次他再表現良好,或者其他員工做出類似的貢獻,當然還會指望管理者照著當初的規格獎勵,否則就會覺得吃虧,沒得到公平待遇。這個時候,員工就沒有那麼容易被調動了,一般的獎勵也激勵不了他了。

管理者要知道,員工一次貢獻的價值和影響終究是有限的,它不能永遠地創造價值。而且考慮到其中公司所花費的財力、物力,還有將成果具體轉化為效益所需要的成本,實在應該稍稍地控製一下獎勵的規模。

比如某員工拉到一筆數額為5萬元的業務,其中公司淨賺1萬元,管理者卻當場發給員工5000元的獎金,還許諾讓他提成幾千。這一來二去,加上付給該員工的固定薪水,公司幾乎沒得賺。公司賺得少,效益就不會好;公司效益不好,員工收入也不會高。這樣的過度獎勵,從長遠來看對誰都沒有好處。

而且下一次再有員工拉到業務,如果管理者不按照這個比例發獎金,員工會答應嗎?員工從自己的眼前利益考慮,覺得滿意了,掌控大局的管理者卻是有苦自己知。

單純對員工來說,習慣於鋪天蓋地的獎勵也不好。當他的胃口越來越大時,恐怕沒有多少管理者滿足得了他,這是其一;其二,有些事情還是謙遜更有益,不驕不躁才能持續保持事業的發展。自己的成功也有公司和同事的貢獻,懂得這一點對員工沒有害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