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管理員工的技巧一定要高明(1)(1 / 2)

第1節 不翻舊賬,不計前嫌

任何人都難免會犯錯誤,完全符合管理者心意的員工是不存在的。管理者不但不能苛求每個員工都完美無缺,還要正確對待員工的失誤,不要斤斤計較。這是衡量一位管理者會不會用人,會不會教育人,會不會團結人,能不能調動員工積極性的重要標誌。

很多管理者都習慣於對自己的錯誤采取寬容的態度,今天出的問題,第二天就忘記了,根本沒有引起警惕和重視。然而,對於員工犯的錯誤,管理者卻總是念念不忘,甚至於在想起某個員工時,首先浮現腦海的就是他曾經犯過什麼錯誤,盡管那件錯誤已經過去很久。

管理者要善於區別對待員工過去的錯誤和現在的表現,任用員工時要不翻舊賬,不計前嫌。否則,找遍整個世界也找不著可用之才——試問誰的過去是沒有犯過錯誤的呢?

當然,舊賬和前嫌也有兩種:一種在公,另一種在私。如果員工隻是曾經冒犯過管理者,或與管理者存在著某些私人的過節,而沒有在公事上出過岔子,這樣就更應該重用。管理者應該認識到,員工和自己的首要關係就是工作上的關係,隻要他在工作上是稱職的,就不應該因為私人過節而故意不用他。

春秋戰國時代的齊桓公,就是一個敢用、善用得罪過自己的人才的賢君。在齊國君主僖公剛去世時,齊國各公子爭奪王位,其中最有競爭力的就是公子糾和齊桓公公子小白。當時,管仲是公子糾手下的頭號謀士,不僅多次出謀劃策想要殺害公子小白,還曾經親手用箭射殺他,差點沒把他一箭射死。後來,公子小白終於坐上了王位,並率領齊國打敗了支持公子糾的魯國,還要求魯國殺死公子糾,交出管仲。

消息傳出來後,大家都十分同情管仲,有人甚至建議他自盡,以免受齊桓公的折磨。管仲笑笑說:“如果小白要殺我,我早就和主君一起死了。”於是,很坦然地被押送回了齊國。

但讓管仲沒有想到的是,齊桓公居然馬上任命自己為宰相。難道他居然不計較自己的一箭之仇了嗎?

原來,齊桓公身邊的謀士鮑叔牙是管仲的好朋友,十分了解管仲的才能。他極力向齊桓公推薦管仲,說國君若想要治理國家,這是一個不可多得的人才。齊桓公聽了十分滿意,才有了這樣的舉動。正因為齊桓公能不計較個人恩怨,大膽重用過去的仇人,才成就了他的霸業,成為春秋五霸中最先稱霸的國君。

如果管理者愛計較員工過去的錯誤,還會讓員工們因擔心犯錯的習慣而推卸責任,永遠不敢站出來承擔後果和責任。人人都將這樣想:我總是小心翼翼行事,我是不可能犯錯的,一定是別人負責的某個環節影響到了最後結果。避免犯錯、逃避責任將成為員工工作的主旋律。這種情況發展到極端,每個人都不願作決定,避免采取任何可能導致失誤的行動,最終導致工作效率的低下。於是公司中人人被動工作,缺乏主動性和創造力,沒有人敢堅持自己的觀點——這樣的公司,離倒閉也不會太遠了。

對待員工過去的錯誤,管理者們必須改變傳統保守的看法,學會將它看成是企業的財富,能促進企業的進步。美國某公司一位高級主管,由於工作失誤給公司造成了1000萬美元的巨額損失。為此,他心裏十分緊張,害怕公司會開除自己。他甚至已經開始考慮其他公司會不會接受自己的跳槽。但是,第二天他接到的居然是董事長的調動書,讓他擔任另一個重要職位。他非常吃驚地問明原因,董事長隻是很平靜地說:“開除你或者降你的職固然簡單,但這樣豈不是浪費掉我們在你身上所交的1000萬美元的學費?”這出人意料的激勵讓這名高級主管產生了巨大的動力。後來,他果然憑著豐富的經驗和多年磨礪而得的經營智慧,最終為公司創造了巨大的價值,遠遠超過了這1000萬美元的損失。

董事長的做法是非常有遠見的。員工過去的失誤,隻要善加利用,就是企業的財富。

第2節 大度能容,“不揭穿”真相

作為管理者,對員工必然是有要求的。比如,要求他們對公司忠誠,要求他們努力工作,要求他們遵守公司製度,等等。如果員工沒有達到要求,管理者一般都不會漠視,這也是為了整體的利益考慮。但是,有一些時候,管理者也需要有所包容,需要“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當然,如果員工犯下不可收拾的錯誤,觸犯到公司和管理者的根本利益時,管理者完全可以利用手中的權限,給予嚴重的處罰,甚至開除這個員工。但是實際上,很多員工的錯誤並不會嚴重到威脅公司存亡的地步,嚴重懲罰固然能樹立良好風氣,但對事情的解決並沒有直接的和明顯的好處,還可能弄得兩敗俱傷,雙方誰都落不了好。

所以,麵對員工的問題,隻要不是根本性的,管理者就可以采用一種更高明的方法來處理,那就是“不揭穿”真相。這樣不僅可以使管理者自身顯得寬容,還可能感化有問題的員工,使他認識到自己的不對,羞愧之餘更加用心地工作。“人非草木,孰能無情。”人心都是肉長的,用誠心才能換來忠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