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構建和諧融洽的溝通機製(1)(1 / 2)

第1節 溝通:沁人心脾的無形策略

如果領導與下屬沒有接觸的機會,當下屬遇到問題及重要事情的時候,他們就不會找你商量,而是自作主張或放慢手腳,這樣勢必影響工作成效。

很多時候,下屬之間發生的隻是小磨擦,但是如果領導不加以理會,任其發展,小問題就會變成大麻煩,直到弄得不可收拾。

如果領導經常與手下員工保持聯係,那麼就意味著在對員工說:跟你談話,我投入的是寶貴的資產——時間。這樣,便突出了彼此關係的重要性,表明領導很關心下屬的工作。當然,員工也會為管理者投入的資產給予回報。經常聯係,會使員工遇到重要問題就找領導商量,向領導尋求幫助。

經常與下屬交流溝通,就表明了你對下屬的尊重。領導者經常接觸下屬,有助於進行上下溝通。交流是一種樂趣,並且在與下屬的溝通過程中,可以很容易獲悉單位內部發生的大事小情。

溝通的方式有很多種,可分為正式的溝通和非正式的溝通。正式的溝通包括公司的各個層次的例會,不同樣式、內容的書麵計劃、通報、報告等;公司的公告欄、製度化的電子郵件溝通係統等,這些都屬於非正式的溝通。

溝通的方式還可以列舉出很多,每個公司可以依據自己的具體條件和溝通效果予以采用。什麼方式成本最低,而且最有效,就采用什麼方式。

溝通的效果主要看兩個方麵:信息是否快速送達;信息是否一致。

為了使管理的效率更高,管理者應該保證組織內部信息交流渠道的暢通無阻。建立交流渠道是一個組織順利運轉的基本條件,也是管理成功的重要因素。如果沒有這種渠道,上下級之間的支持與合作是不可能長久的。如果這種係統運轉失靈,前後矛盾,錯誤百出,使組織內部成員無所適從,那麼,用不了多久,對組織最忠誠的人也會掛冠而去。

組織內的信息交流涉及很多方麵,是一個非常複雜的過程。其基本要素可以歸納為:信息發出者的發送、傳遞和表達方式;信息接收者的接收、理解和判斷能力。

在很多情況下,傳遞出來的信息,不一定會被接收到;接收到的信息也不一定會被理解和接受。所謂信息交流包括上情下達和下情上達。傳統的管理方法隻重視自上而下命令式的單向信息溝通,不重視雙向的溝通。領導者最多在組織內部設個“意見箱”,或宣布實行“開門政策”(即允許下屬不經過約定隨時可以求見上級,上級辦公室的門總是向下屬敞開)而已。

上述的這些措施是遠遠不夠的。要保證信息交流渠道的暢通,必須讓下屬感到滿意。下屬的態度對信息的最終發揮具有決定性的影響。如果下屬覺得領導者不合理地施加壓力,強迫他們完成任務,他們便會不自覺地製造信息流通的障礙,特別是故意不讓上級了解真實情況、封鎖消息、切斷上情下達的通道。同時,有了改進工作的好主意也不報告,隻對上級發牢騷。

所以,為了建立和維護信息交流渠道,確保組織的正常運轉,領導者必須既重視溝通,又善於溝通。

第2節 曉以利害,突破溝通障礙

利己之心,人皆有之,是故兩利相權取其重,兩害相權取其輕,此乃人之天性。所以,在溝通過程中,想要達到說服對方的目的,最好的方法就是站在對方的立場上曉以利害,使對方明白如果聽從你的意見,那麼他就能夠規避風險或者得到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