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節 細節看人最真實
某本雜誌上說:“管理無小事,局部細微的問題最終將導致全局的崩潰。”並用西方流傳的一首民謠作了形象的說明:
丟失一個釘子,壞了一隻蹄鐵;
壞了一隻蹄鐵,折了一匹戰馬;
折了一匹戰馬,傷了一位騎士;
傷了一位騎士,輸了一場戰爭;
輸了一場戰爭,亡了一個國家。
細節決定成敗。隻是一個釘子的小事,卻最終導致了一個國家的滅亡。可見,即使是看上去多麼微小的細節,也是非常重要的,千萬不可忽視。
管理是如此,管理員工的第一步——識人也同樣是如此。
中國人特別善於隱忍,個性和才華都藏在裏麵,說話、做事之前都要經過再三思考,不輕易表達。所以,管理者想要發現員工的個性和才能,就像麵對一個包裹得嚴嚴實實的春筍,非得揭開它一層層的外殼,才能看見裏麵的東西。俗話說:“知人知麵難知心。”如果管理者掌握不到正確方法,可能永遠也剝不開這個春筍,了解不到員工的真實一麵。
針對管理者的困惑,我們提供了從細節著手這一有效途徑作為參考。人就算是再擅長於修飾自己,也終究不是機器,言行舉止不可能麵麵俱到、滴水不漏;他的真實自我,總會體現在細微的地方。細節可以折射出員工的個人修養、某時的心態和思想的變化,可以從外表看到內心的東西。隻要善於從細節看人,從生活習慣看人,從言談舉止看人,管理者就能了解員工的真正個性和才能,從而因材製宜,物盡其用,以達到管理的目的。
某塗料公司的總裁劉先生,一次去主管會計的辦公室。他發現這位會計的辦公桌上雜七雜八的東西到處擺放。因為這個會計平時幹活還算麻利,所以他並沒有當場作出批評。但是,當他第二次、第三次去她辦公室,看到一切依然如故時,劉先生便感覺這個人不適合主管會計的工作。果然,七個月後事實表明這個會計確實不行,劉先生隻好把她辭退了。
做會計是一項非常考驗細心和條理性的工作。如果一個人連自己的辦公桌都不能收拾得整整齊齊,又怎麼指望她在工作時查漏補缺,做到有條不紊呢?
又比如某公司招聘來一位年輕有才氣的部門經理,高層最初的設想是將他培養成為公司的副總。但是,一件小事讓高層對他的印象改觀,打消了原來的念頭。原來,公司組織了包括這位經理在內的七個管理人員去外地建立樣板市場,下飛機時,其他人都提著辦公用品等大袋的行李,隻有這位經理兩手空空;半個月後一行人乘飛機返回公司,其他人仍然提著大包的公司行李,隻有他還是什麼也不拿。高層覺得:第一次還可以說是大意疏忽,第二次隻能說明他要麼是缺乏團隊精神,不善於合作;要麼就是為人自私,沒有責任感。這樣的一個人,怎麼能勝任副總的職位呢!
從細節看人,能看到他平時隱藏起來,不輕易示於人前的品性。也就是說,本身是怎樣的人,平時在細節上就會有怎樣的表現,想隱瞞都沒有辦法。人人都是如此,包括員工,也包括管理者。所以我們說,細節看人是最真實的。
如果員工老是穿著領子肮髒的襯衣,或者白襯衣發黃,從某種程度上,說明他是個粗心的人,反之則代表著他很講究;如果員工看人的眼神總是躲躲閃閃,說明他有東西不願與人分享,或者城府較深,反之則代表他胸懷坦蕩;如果員工對於自己的利益斤斤計較,說明他比較小氣,有點自私,反之則說明他比較大方;如果員工說話快而急,說明他急性子,有點魯莽,反之則說明他比較慎重。
類似的例子太多了。
針對員工在細節中“泄露”出來的真性情,管理者可以有的放矢地進行管理,而不至於沒有頭緒。比如,對於細心的員工,可以讓他收集整理信息,或是跟進策劃方案;對於富有創造力的員工,可以讓其從事技術或是市場方麵的工作;對於慎重的員工,可以委派他參與一些決策,或是參加對外的活動。
從細節上看人是一門很深的學問,也是作為一名現代管理者必須掌握的一門學問。如果能夠準確掌握員工的個性和才能的側重點,實施起管理來自然得心應手,有充分發揮的餘地;而如果信息量不夠,連員工是怎樣的人都還沒摸清楚,管理者的工作當然也就無法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