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言出必行,不開空頭支票(1 / 2)

第1節 不承諾做不到的事

墨子曾說:“誌不強者智不達,言不信者行不果。”對於管理者更是這樣。與員工相處,講信用是最起碼的要求。隻有這樣,才能使管理者說話在員工麵前收到一言九鼎的效果,使員工們嚴格遵照執行管理者的指示和命令。如果管理者覺得小處失信不會引起員工的注意,無關大局,那就是大錯特錯了。因為即使是一次無意的疏忽承諾,或者延期兌現,所影響的絕不會僅僅是管理者個人的聲譽,它還將使員工與管理者之間的距離變得疏遠,讓員工對管理者說的話和下達的命令心懷猜忌,最終使得整個企業一片烏煙瘴氣。

信譽是企業的根本,許多企業和管理者都清楚的明白這個道理,將信譽視為自己事業的生命;那對管理者自身來說,又有什麼理由不重視自己的信譽呢?如果作出承諾而又無法做到,還不如不作。不承諾做不到的事,是一個管理者應做的選擇,也是一個管理者應該具備的認知。

戰國時期,秦國的國君起用衛國人商鞅實行新法,希望秦國能變得國富兵強。商鞅想,我代替國君頒布的新法令,都是國民從來沒有聽說過的。怎樣才能讓他們都相信新法,都按照新法行事呢?他為了取得國民的信任,終於想出了一個好法子。

第二天,商鞅就在都城的南門豎起一根三丈高的木頭,大聲對圍觀的人們說:“誰能把它扛到北門去,就賞黃金十兩!”大家聽了,都以為商鞅是在開玩笑,沒有人相信這是真的,自然也就沒有人去扛。商鞅又把賞金加到了五十兩。這時就有人想了:扛一根木頭並不是難事,我何妨不試試看呢?就算商鞅是開玩笑的,我也不過是浪費點力氣罷了。於是,一個壯漢就站了出來,在眾目睽睽之下把木頭扛到了北門。商鞅當場付給他五十兩黃金。看熱鬧的人沸騰了,因為不相信而不扛的人後悔得要命:這可是五十兩黃金啊!我為什麼就不相信商鞅呢?

從此以後,老百姓對商鞅說的話都非常相信,商鞅頒布的新法也就有了威信。國民們都說,商鞅說這樣做能得到獎勵,那樣做會受到處罰,就一定錯不了,我們還是照著新法做事吧!不然觸犯新法就吃不了兜著走了!於是,商鞅變法獲得了成功,最後終於讓秦國變得富強起來,成為戰國時期最強大的國家,為秦始皇統一中國打下了基礎。

假設商鞅當時許諾:“誰能把它扛到北門去,就讓他做兩天的宰相!”結果會怎樣呢?因為宰相隻能由國君來任命,其他人根本無權決定,所以商鞅肯定不能實現自己的承諾,扛了木頭的人最多隻能拿到一些黃金作為賞賜。這樣,商鞅想要取信於民的計謀就會失效,人們不會再相信他的話,對他頒布的新法也會不以為然。

所以,管理者要學習商鞅,隻對員工承諾自己能做得到的事。不然,當員工希望你兌現承諾時,你怎麼辦呢?失信於員工,是一個管理者的大忌!信用的力量是人人都清楚的,它既是立業之本,又是生存之道,還是成功的法寶。一個說話算數的管理者,具有凝聚人心的力量。就算他遇到困難,發不出員工的薪水,隻要一句話,員工們就能滿懷信心地照常工作。而一個老愛開空頭支票的管理者呢?他無論說什麼員工都要給打個折扣,決不會死心塌地地為他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