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話說一半,事做一半(1 / 2)

第1節 好的管理哲學應是“半半主義”

“看破浮生過半,半之受用無邊。”現在很多企業管理者都犯了一個致命的錯誤,那就是在管理的過程中刻意追求完美,這種苛刻求全的心理會使企業患上“焦慮症”。實際上管理是無法完美的,好的管理哲學是“半半主義”:在方方麵麵都要留有餘地,讓所有事情都順理成章,和諧有序。這樣的管理才具有適當的彈性,才能具有應變的能力。

清代學者李密庵有一首《半半歌》:

看破浮生過半,半之受用無邊,

半中歲月盡幽閑,半裏乾坤寬展。

半廓半鄉村舍,半山半水田園,

半耕半讀半經廛,半士半民姻眷,

半雅半粗器具,半華半實庭軒。

衾裳半素半輕鮮,肴饌半豐半儉。

童仆半能半拙,妻兒半樸半賢。

心情半佛半神仙,姓字半藏半顯。

一半還之天地,讓將一半人間,

半思後代與滄田,半想閻羅怎見?

酒飲半酣正好,花開半吐偏妍。

帆張半扇免翻顛,馬放半韁穩便。

半少卻饒滋味,半多反厭糾纏。

百年苦樂半相參,會占便宜隻半。

這首《半半歌》,幾百年來人們對它的評價也是不一而足:有的人說它很中庸和避世;有的人說它體現了一種豁達的哲學境界。不可否認的是,它很值得體味,很有意思,是一種養生的妙法。這種吃飯吃個半飽,飲酒飲到微醺的境界就是“半半主義”的境界。

所謂的半半主義,並不是真的什麼都隻做一半,虎頭蛇尾,而是說做事要留有餘地的意思。現在很多企業管理者都犯了一個致命的錯誤,那就是在管理的過程中刻意追求完美,這種苛刻求全的心理會使企業患上“焦慮症”,結果導致了很多急功近利的行為和刻板枯燥的風氣,反而給企業造成了很大的損失。

實際上管理是沒有完美的,好的管理要在方方麵麵都留有餘地,讓所有的事情都順理成章、和諧有序。這樣的管理才能具有適當的彈性和應變的能力,在速度上也才能取勝。

第2節 把真話說一半是水平,也是方法

對於一個反應能力差的人,你對他說真話,隻會給自己製造麻煩。誰不知道“話說三遍淡如水”。可在實際工作中,一些人還是“話說三遍”,甚至更多。盡管事與願違,但說話者卻還在埋怨聽話者的遲鈍、沒有悟性。這樣的人,空有一副好心腸,在處世上卻是失敗的,至少白費了自己的口舌。

“話說三遍”,是覺得“話”有道理,“話”很重要。因此,就要重複一遍,然後再強調一遍,或者更多,生怕下屬聽不懂,生怕下屬聽懂了而沒有引起注意,或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

真話說過頭了,易傷害下屬的自尊心。每個人都希望得到別人的信任和讚賞。“三遍”容易使下屬誤解,好像上司覺得自己太笨,太沒有靈氣,幹不好工作。於是喪失了對工作的積極性、創造性,甚至引起下屬的逆反心理,聽得不耐煩了,就很容易和上級對著幹,個性強的開始“頂牛”,個性弱一些的也來個“非暴力不合作”運動,消極抵抗。正所謂過猶不及,話說得過於絕對,也容易失誤,更會降低自己在別人心目中的地位。

說在明處,說得恰到好處,見好就收,就算可以了。心有靈犀一點通,隻要達到能夠提醒下屬的作用,對方的聰明才智就可得到發揮,並且,最為重要的,對方會感受到一種受到尊重的感覺,從而信心十足。再者,一般人都有舉一反三的能力,說話者若能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豈不更好。

現在全世界人都知道“中國特色”。一家外企公司的中國區老總是個“海歸派”,回國之前特意向在國內的朋友請教,在中國做生意有什麼特別,朋友贈了他兩個字——“麵子”,意思說做事情處處想著給人留麵子,事情就會無往不利。

管理者對下屬的批評不要明說,不要過於“求全責備”,而是要留半句。在不利於下屬接受真話的場合,你對他說了真話對他來說反而是故意給他丟醜。這時候最好的辦法是旁敲側擊,或者說一半留一半。隻要對方明白過來就行了,不必說得清清楚楚,讓其他人聽到。例如管理者對下屬說的話從“你不該這樣辦事,而應該……”改為“你為什麼這樣辦事?”這種口氣最能讓員工警覺,從而自覺地反思自己的過錯,而又不至於因為麵子上過不去而過於情緒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