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講仁恕,重法理也要重人情(1 / 2)

第1節 以己之愛換人之心

眾所周知,毛澤東同誌在全國人民心中有很高的威信。

一些歌頌他的歌曲如《太陽最紅,毛主席最親》、《我愛北京天安門》等,依然時時在人們心中回蕩。毛澤東同誌的威信,來源於多方麵,而最主要的則源於他和廣大人民群眾的深厚感情。毛澤東同誌說過:我這個人平時不愛落淚,隻在兩種情況下流過眼淚,一是我聽不得窮苦老百姓的哭聲,看到他們受苦,我忍不住要掉淚;二是跟過我的通訊員,我舍不得他們離開,有的通訊員犧牲了,我難過得落淚。

有一次,警衛部隊的戰士馬維探親回來,不但按照毛澤東同誌的要求寫了調查報告,還帶回一個又黑又硬的窩頭,他把窩頭交給毛澤東時說:“我們家鄉的農民生活還很苦,他們就是吃這樣的窩頭,我講的是實話。”毛澤東接過窩頭時,手有些發抖,眼圈一下子就紅了。接著掰一塊放到嘴裏,淚水立刻溢滿了眼圈。當他咽下那口粗糙的窩頭時,豆大的淚珠便順著臉頰流下來。他一邊哭,一邊把窩頭掰開分給周圍的工作人員,並對他們說:“吃,你們都吃一塊。這就是我們農民的口糧,這就是種糧人吃的糧食啊!”

那天,毛澤東失眠了,嘴裏總是自言自語地說:“為什麼是這樣呢?人民當家做主人了,不再為地主種田,是為人民群眾自己搞生產,生產力應該獲得解放麼……”

此後毛澤東同誌經常思考這個問題,多次自言自語:“我們是社會主義,不該這樣,要想個辦法,想個辦法。”這可以說是一件小事,但是通過這件小事,可以清楚地看到毛澤東同誌對廣大人民群眾的深厚感情,正是這種感情贏得了廣大人民群眾對他的愛戴,使他在廣大人民群眾中樹立起很高的威信。

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傑出的共產主義戰士、政治工作的巨匠、我軍政工幹部中惟一獲得元帥軍銜的羅榮桓同誌曾經深刻指出:幹部要在戰士中樹立威信,就要關心戰士,愛護戰士,和戰士同甘共苦,心心相印,和戰士們建立深厚的感情。他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

早在井岡山時期,他就和戰士們一起下山背糧,上山砍柴;同戰士們一起吃紅米飯,喝南瓜湯。每次到連隊,他總要到夥房看看戰士們的夥食好不好;總要細心了解戰士們有什麼疾苦,然後幫助解決;總要看看戰士們刷牙、抽煙、防蚊的問題解決沒有。他還告訴連長、指導員等基層幹部,戰士家屬來了,幹部要陪家屬吃頓飯,想辦法叫夥房多炒兩個菜,晚上站崗要找人替班,讓戰士有較多的時間和家屬在一起。羅榮桓同誌這樣關心戰士,同戰士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他在戰士中就樹立了很高的威信,戰士們都把他當作貼心人,都願意和他說心裏話。

所謂“仁之所在,天下歸之”。“仁”,也就是仁愛。古代好的將領“視卒如子”,我們的管理者們若也能夠視員工如親人,那麼員工也必會與你貼心的。

第2節 以包容贏得人心

作為管理者,無論是在工作中還是在生活中,都要寬厚一點,不要尖酸刻薄。

如果對某個下屬尖酸刻薄,所有的下屬都會有意見,會心存顧慮,在工作中就會對你產生抵觸情緒。這樣你下達的指令自然無法準確執行。長此以往,肯定會對你的事業產生不良影響。

曆代聖賢都把寬恕別人作為理想人格的重要標準而大加倡導,《尚書》說:“有容,德乃大。”荀子主張:“君子賢而能容罷,知而能容愚,博而能容淺,粹而能容雜。”可見“能容”乃是君子的必備要素之一。

宋真宗的宰相王旦,就是以寬容待人聞名於世的。

王旦有潔癖。一次,家人烹調的羹湯中有不幹淨的東西,王旦也沒有指責家人,隻顧吃飯,而不喝湯。

家人很奇怪,便問:“您今天怎麼不喝湯呀?”

他笑著回答:“今天不太想喝湯。”

還有一次,王旦又發現飯裏有不幹淨的東西,就隻喝湯不吃飯。家裏人問起,他就說:“今天的湯很好喝。”

因為王旦能容人,所以官當得好,人也做得好,留下了一世清名。

一般來說,你對下屬寬厚,下屬是不會無動於衷的,他們也會對你的所作所為表示感激。有時即使是嘴裏不說,也會存感激於心。

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前,德國的首相俾斯麥與國王威廉一世是一對有名的搭檔。德國當時之所以強盛,不光靠俾斯麥這個首相,同時也因為有了這個寬容大度的好皇帝。威廉一世回到後宮中,經常氣得亂砸東西,摔茶杯,有時連一些極為珍貴的器皿都給砸壞了。皇後問他:“你又受了俾斯麥那個老頭子的氣啦?”威廉一世說:“對呀!”皇後說:“你為什麼老是要受他的氣呢?”威廉一世說:“你不懂。他是首相,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下麵那許多人的氣,他都要受。他受了氣哪裏出?隻好往我身上出啊!我當皇帝的又往哪裏出呢?隻好摔杯子啦!”所以他能夠使德國在那個時期那麼強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