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節 “屢敗屢戰”勝於“屢戰屢敗”
獎勵成功已屢見不鮮,而鼓勵進取中的失敗者,更是難能可貴,這讓“敗將”變成了“勝將”,把失敗變成了成功之前奏。“如果你不想犯錯誤,那麼什麼也別幹。”3M公司知道千萬個新產品構思可能隻能成功一兩個,所以,“為了發現王子,你必須與無數個青蛙接吻”。那麼如何用獎勵把失敗變成金子,如何正確評估獎懲失敗的標準呢?
心理學家認為獎勵比懲罰更有效。懲罰隻能讓人知道做哪些事是錯誤的,而獎勵不僅可以讓人知道做哪些事是錯誤的,而且還可以讓人知道怎樣做是正確的。
管理者如果單一強調賞罰嚴明,有了成績就獎勵,犯了錯誤就懲罰,會使下屬和員工過於循規蹈矩,不敢突破和跳出曾經成功和有效的槽廄,不敢闖,不敢幹,畏首畏尾,企業也會喪失生機和活力。
進入後工業時代,幾乎所有的企業都在強調創新,對於創新成功的人實行獎勵與特別獎勵是每個領導都會做的事情,但創新也需要擔當一定風險,一旦失敗,輕者被責罵,重者麵臨著“收拾包袱走人”的危險。
當年李鴻章打太平天國,屢戰屢敗,在向朝廷彙報軍情時,李鴻章巧妙地顛倒了一個辭彙,把“屢戰屢敗”改為“屢敗屢戰”,這樣就把淮軍在困厄麵前的精神氣概給凸顯出來了,還大大得到了慈禧太後的嘉獎。後來家族中取其意而用之,常以“屢敗屢戰”相勉,幾成傳統。這種屢敗屢戰,頑強不屈的精神才是慈禧真正嘉獎李鴻章的原因。
棋經上說:善勝敵者不爭,善陣者不戰。善戰者不敗,善敗者不亂。勝利是怎麼得來的,或者說通過什麼方式可以得到勝利呢?答案就是不斷地嚐試,不斷地經曆失敗。借用魯迅的名言來比喻就是:人生本來無所謂成功,失敗得多了,就成功了。二月河小說《康熙王朝》裏周培公也說:
善敗將軍並非常敗將軍。淮陰侯韓信、蜀漢之孔明,皆善敗將軍!兵法所謂善勝者不陣,善陣者不戰,善戰者不敗,善敗者終勝——小敗之後連兵結陣,透徹敵情,再造勝勢,比之項羽百戰皆勝而烏江一戰一敗塗地,豈不好得多麼?
據報載,某企業推出“科技敗將表彰會”,具體標準是:“隻要你是在奮力革新爭取成功,失敗了照樣獎勵”。獎勵成功已屢見不鮮,對成功者報以鮮花和掌聲固然應該,但鼓勵進取中的失敗者,更是難能可貴,更具遠見卓識。該企業獎勵“敗將”以後,讓人精神振奮,大大激發了職工立足崗位搞創新、科技興企的熱情。結果,“敗將”變成了“勝將”,失敗造就了成功。該企業的“科技敗將”不久就取得了30多項科技成果,其中有3項獲得了國家專利,促進了生產的發展,增強了企業的後勁和市場競爭力。
無獨有偶,在日本的一些企業,有著“敗者複活製”和“失敗大獎”的表彰製度,旨在激勵和鼓舞失敗者的挑戰精神,並且鼓勵失敗者認真總結失敗的經驗和從失敗中尋找成功的因素。“隻獎勵成功者,不獎勵失敗者”的激勵機製將會導致“隻重視結果,不重視精神和思想”,對企業文化是一種挫傷,容易讓成功者驕傲,而讓失敗者更加氣餒。不僅要獎勵成功,也要獎勵失敗,而把懲罰僅僅留給那些怕失敗而不行動的人。
第2節 用獎勵把失敗變成金子
獎勵失敗的原因,除了要獎勵頑強不屈,堅持到底的精神,還因為為了創造出一些好想法,我們不可避免地會犯非常多的錯誤。3M公司知道千萬個新產品構思可能隻能成功一兩個,所以3M公司的一個有價值的口號是“為了發現王子,你必須與無數個青蛙接吻”。“接吻青蛙”經常意味著失敗,但3M公司把失敗和“走進死胡同”作為創新工作的一部分。其哲學是“如果你不想犯錯誤,那麼什麼也別幹”。
江蘇有一家大型民營企業。老總在用人上總是怪招百出。他提拔人時有一條是犯錯誤。犯一次錯誤提拔一次,三次提拔後再來看看部下到底是不是金子,這種選人方式成功率高達80%。
同樣,麥當勞連鎖店的創始人克羅克也認為:“成就必須是在戰勝了失敗的可能、失敗的風險後才能獲得的東西。沒有風險,就沒有取得成就的驕傲。”
優秀的組織總是熱情地鼓勵員工嚐試和冒險,積極支持員工的創新思想和創新行動,同時又能寬容地對待失敗,甚至鼓勵犯錯誤,以保護員工創新的熱情和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