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示員工以“弱”,加情感分(1)(1 / 2)

第1節 巧妙“示弱”,消除員工抵抗心理

就像哈佛商學院教授達德·吉克所說的一樣,“管理者不應將員工的抗拒視為阻礙,而應該當成機會。”因為這可能表明管理者有些地方沒有做好,或者是沒有給員工工作提供足夠的協助與支持。這相當於是對管理者做出的一個提醒。同樣的,員工出現的心理抗拒也可以成為管理者不斷完善管理藝術的助力之一。

而這裏便有一種非常有效的消除員工心理抗拒的管理藝術,叫做“示弱的藝術”。

誠然,管理者在員工麵前一般是強勢的,他們總是以一種能擔當所有責任的形象出現。很少有管理者會對員工承認:“對不起,我不能帶領你們創造業績,我缺乏這種能力。”即使遇到什麼萬不得已的情況,他們也會委婉地向員工說明,而不會自己先認輸或者放棄。通常,示弱於員工的行為都將遭到其他管理者們的唾棄,認為這是弱者的表現,“有本事就帶公司,沒本事就別帶。”

於是,打腫臉充胖子的管理者變得越來越多。在員工麵前,他們已經丟失了“示弱”這一人類的自我保護本能。

其實,適當的示弱是有好處的。動物界便有很多這樣的例子:小動物在遇到比自己強大的動物時,往往采取繞道走的方式避開;同類動物決鬥之後,失敗的一方便要承認勝利者的權威,乖乖地讓出雙方爭搶的權益;動物看到眼鏡蛇示威式的昂頭吐信,就要退避三舍。這都是動物們示弱的方式,它們不僅沒有被人們認為是貪生怕死,缺乏誌氣,還被讚揚為是具有高明的生存智慧。

動物如此,人也是一樣。有些管理者認為,動物示弱是因為它們最高的目的就是生存,而人則不同,人要講究活出“精、神、氣”,不能光生存下去就完事了。的確,人是有思想的高等動物,人生在世需要追求一些更崇高的東西。

一個人的能力是有限的,沒有人能承擔一切,包攬一切。管理者在員工麵前所樹立的權威,說到底也隻是一種形象,起著凝聚人心的作用。可是,這並不意味著管理者就要充好漢到底。當公司遭遇市場不景氣,當一切扭虧為盈的嚐試遇到環境的刁難成為不可能,當經營確實出現了個人難以解決的問題,管理者還一定要跟員工拍著胸脯保證沒有問題,一切良好嗎?過度的強悍隻能轉變為掩飾,徹底的維護形象隻能成為一種隱瞞。

在這種時候,管理者所應該采取的做法,就是坦率地讓員工知道一切,大家齊心合力地渡過難關。如果因為害怕這樣做有“示弱”的嫌疑,害怕員工看到自己的弱點,擔心從此領導的形象塌台,而千方百計地把真相隱藏起來,這樣隻會越加引起員工的懷疑。等到真相露出水麵之時,員工對於管理者會更加抗拒,對他的行事作風會更加不屑,對他的為人會更加地不信任。到了這時,人心便散了,公司也快完了。

也許在這種關係到企業存亡的大問題上,管理者顧不上考慮自己的麵子,會向員工“示弱”,坦白承認事情沒有解決,局麵無法收拾。可是很多時候,管理者麵臨的是更多的小問題所引發的員工心理抗拒,比如職務調動、製度變化等等。這時,恐怕所有管理者都會以強硬或者權威的形象出現,向員工傳達:“這是公司發展的需要”、“這是高層的決策,是根據實際情況製定的。”

這種時候,如果管理者換個說法:“為了公司發展的需要,我也是不得已,跟著市場走嘛”、“這是高層製定的政策,他們肯定有他們的理由,既然公司一直發展得不錯,那我們就應該對高層給予充分的信任呀”,“拳頭不打笑臉人。”本是一肚子別扭的員工聽到這樣的軟話,如果還繼續強硬下去,那不就變成不通情理了嗎?

很多時候,管理者都習慣於充當強者,感覺這樣做人做事便有了充足的底氣。因而麵對事業的壓力、市場的殘酷,他們臉上總是帶著自信的微笑,一副若無其事的樣子,似乎隻有這樣才能獲得員工的尊重。但一個人的心理承受能力是有限的,長此以往總會有崩潰的一天。現在做老板的因為不堪承受心理壓力而選擇自殺的新聞時常出現,他們的選擇與極度的心理障礙和無法排遣的巨大壓力不無關係。

其實,學會示弱並不是要管理者用軟弱的態度麵對員工,而是要改變一貫的強者姿態,試著去接受來自員工的理解與幫助,承認自己的脆弱。一個這樣的人,是沒有人想與他抗衡的,員工會不知不覺地去關注他、支持他,原來的心理抗拒早就消失得無影無蹤了。換一種方式並不意味著就與強者無緣,恰恰相反,管理者前進的腳步往往會更加地輕鬆和有力。

第2節 對有的下屬隻可“求”,不能“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