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如果突然有人特意地接近你,那麼你就要當心了。說不定他正在實施他的離間術呢。
其次,“攪屎棍”型的人之所以費盡心機地挑撥人,製造事端,多有自己不可告人的秘密在裏麵。如果無利可圖,他們是絕對不會花那麼多心思的。所以,如果有人告訴你某某在講你的壞話,那麼你一定要仔細分析引發衝突的製造者的利益得失是怎樣的,這樣絕對可以幫助你識破“攪屎棍”者的真麵目。
比如,當聽到有人說自己壞話,肆意貶低自己的消息時,你要努力控製自己的情緒,保持頭腦冷靜。你可以這樣回答:“啊,是嗎?讓他們去說好了。”或者說:“謝謝你告訴我這個消息,請放心,我不會與他們一般見識的。”如此,對方會感到沒空子可鑽,就不會再來糾纏不休了。
作為管理者,很容易遇到這種情況,“攪屎棍”者教唆其他員工一起反對你,這時你應該怎麼做呢?
麵對“攪屎棍”者,管理者應先慎思明辨以下三個問題後,再謀定而動:
第一,挑撥者對他人影響力如何?
第二,自省你是否有足以令人挑撥的事情?
第三,被挑撥者能否輕易被唆使呢?
部門裏有一位員工小劉總是喜歡生事。他對張經理當眾表揚小胡一事頗感不滿,他認為自己對工作十分投入,貢獻不少。其實張經理心裏很清楚:他對部門哪有什麼貢獻可言。張經理請小劉列舉自己的貢獻事例,小劉隻好顧左右而言他。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張經理從側麵了解到,小劉非常不滿意他的處理方式,他和小胡私交也還不錯。於是他挑撥小胡(誘使他一同反抗張經理)。
此時,麵對這種苗頭,張經理沒有輕舉妄動,他既沒有向小劉詢問有關挑撥之事,也沒有與小胡約談有關小劉挑撥之事。
張經理做的是靜觀其變。因為,在這個時候,小胡的動向可能是附和小劉,也可能是置之不理,如果張經理找小胡談,氣氛一定有點尷尬,有些話並不好問。要把小劉叫來談,小劉則可能完全不承認。
可見,對於管理者來說,無論麵對以何種麵目出現的“攪屎棍”者,惟一的辦法就是冷靜,再冷靜,發現他們,然後清除他們。
②四處造謠型
“聽說老板最近一段時間特別容易發火呢!”
“你聽說了嗎?公司好像很快就會搬到租金便宜的郊區去,可能業績不好的部門都要被裁掉了!”
“有人看到她和老板一起坐車回家了。”
……
你肯定沒少聽過類似的話,它們的傳播速度快,版本眾多,但惟一可以肯定的就是,沒有人知道真相到底是什麼。麵對這些謠言,如果一直不知所措,你就無法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去,要想打破這個怪圈,就必須認真對付這些造謠者。當然,管理者也不能聽風就是雨,要保持頭腦清爽冷靜才可以明智地判斷。
如果你想完全消除部門內部的各種“小道消息”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向這些造謠者打開大門,讓他們僅為你所知。
麵對各種各樣的謠言,管理者首先要對“謠言”進行分析:在這些謠言裏,有多少是真實的?有多少是誇大的成分?又有多少是完全無中生有的?
對於無聊的謠言,最好不要采取聽之任之的態度。應該明查暗訪,找出哪些謠言會帶來的影響。並對這些謠言追究來源證實真偽,然後再處理實際問題。
對於為你提供此類“小道消息”的人,要努力查出消息的來源及其可靠性。要確定這是第一手材料還是經過了多少轉述後的。謠言流傳的時間越長,經過的渠道越多,就越有走形的可能,不能隨便接受此類消息,你要看清楚表麵背後的實際動機。
當然,作為管理者,也有很多方式可以減少謠言的產生:
表述事實時清晰無歧義
要知道雖然你給員工傳達的信息是確定的,但是如果表述不清晰,使用一些似是而非、語意不詳的語句,則很有可能引起員工的誤解和不必要的謠言,讓一些別有用心的人鑽空子。所以,管理者一定不能為了“生動”、“說服力”而拋棄準確無誤的語言表達。
公布確定的信息
你要保證你所公布的信息的確定性。不要在你的任何表述中加入個人的想象、推測和評論。要確保你所說的任何事情都是客觀的事實。
澄清無中生有的謠言
我們常說:“謠言止於公開”,通過公開信息,可以引導輿論,防止謠傳和猜疑,否則員工就很容易陷入更多的猜測之中,從而影響到整個公司的安定團結。
一個優秀的管理者不僅要會對付造謠言,處理謠言,更要善於巧妙利用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