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者在麵對性情急躁的員工時,要“冷”處理,以冷靜的頭腦壓住自己的火氣,決定自己的對策,或者沉默,或者以幽默的語言相駁,也可以借助神情、目光等方式予以輔助。俗話說一個巴掌拍不響,要爭吵,必須雙方都怒,都吵才吵得起來。等到對方火氣消褪之後,你再用講事實、擺道理的辦法來說明。
何況,作為一名管理者,如果忍讓了他的無理頂撞,再急躁的人事後也會有所悔悟的。
另外,對這些性情急躁的人,你不要針鋒相對地批評他們。
男人都有這樣的生活體驗,刮臉時先在下巴抹上肥皂,這樣臉刮得既幹淨又不疼,這一方法對於批評藝術很有借鑒價值。
例如,商店某售貨員在櫃台內違反工作紀律與人閑聊,經理批評她的方法是先誇獎她穿戴得體、打扮漂亮,在她受到誇獎後心情愉快時,才對她嚴肅地說,你今後在工作時間要多注意櫃台紀律。顯然,這種批評很容易被人接受。因為人受稱讚後再聽批評,心裏是比較容易接受的。
又比如,有一天,某機關張處長對一位女打字員說:“你打的字真整齊,就像你人一樣整潔、美麗。”那位打字員聽到處長的表揚非常高興,喜形於色。張處長抓住時機,接下去說;“你以後對標點要特別注意一些,怎麼樣?”女打字員很爽快地答應:“行,沒問題。”張處長用的就是剛柔並舉的批評方法。試想,如果張處長直接批評女打字員打的材料標點符號有很多錯誤,以後要特別注意。女打字員可能因受領導的批評,會幾天都不愉快;也可能起身為自己辯護,說自己是很小心的,標點符號的錯誤是原稿件上的,自己不負這個責任。這樣,張處長的批評就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了。
對這種脾氣急躁,一旦火起就變得霸道而蠻橫不講禮的人,你不要輕易地激怒他。應該融批評於表揚之中,即先表揚,後批評,在被批評者自尊心的天平兩邊各加上相同的砝碼,使他保持心理平衡,理智地接受批評。
③咄咄逼人
曾國藩說“凡沉屙在身,而人力可以自為主持者,約有二端:一曰以誌帥氣,一曰以靜製動。”意思是說凡是疾病纏身的人,而以自己的力量來戰勝疾病,有兩種方法:一種是以頑強的意誌進行壓製,一種是以靜製動。對付咄咄逼人者也是同理,或者針鋒相對,以更大的火力打垮他,或者以靜製動,等待時機,抓住他的弱點再反攻。
具體說來,針鋒相對的辦法就是說無論對方提什麼問題,你都給予非常肯定或否定的回答,絲毫不退讓,讓對方從氣勢上輸給你。
當然,有的時候,對方的問題中有很多是你沒有辦法回答的,這時,你可以緊抓住他的一個小漏洞,即使是再微不足道也無所謂,然後再把它無限地擴大,讓對方沒有辦法展開更激烈的爭論。
至於以靜製動的方法,應該說更值得管理者嚐試。大家都知道,把拳頭縮回來,然後再出擊比揮拳就打更有力。而以“靜製動”中的“靜”就像縮拳頭的動作。
咄咄逼人者一開始就會鋒芒畢露、氣勢洶洶,麵對如此強勁的火力,你很難采取正麵的方式壓倒他。這時,你不妨先蓄勢,等待最佳的出擊時機。對方的話越多,動作越多,就意味著出現漏洞的可能性越大。一旦你發現了他的致命漏洞,那麼就會一擊即中。
另外,都說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如果他的進攻沒有得到回應,那肯定是堅持不了多久的。等到他的氣勢衰竭之時,你的氣勢正是旺盛之時,也就是你反守為攻的時候了。
對付咄咄逼人之人,你也可以采取“推”、“踢”的辦法。比如阿凡提的故事:
有一次,地主故意刁難阿凡提說:“阿凡提,人人都說你聰明無比,如果你能數清天上有多少顆星星,我就認為你真的很聰明。”
阿凡提回答說:“這很容易,天上的星星和我的毛驢的毛一樣多。如果你能告訴我毛驢有多少根毛,我就能告訴你天上有多少顆星星。”
阿凡提用的就是一個典型的“踢”的辦法。
這是一個很普遍、很實用的技巧。當對方的問題很刁鑽,你無法回答時,那就不要回答,把問題再回踢給對方就行了。
④以牙還牙型
對於下屬對你的誤解,你一定要能夠以寬廣的胸懷,給予下屬以寬容和包容,一定要能夠以“老大哥”的身份,敞開心扉,真正傾聽下屬的心聲,感受他們的工作與生活,從而給予他們更多的理解與支持,而不是真的“以牙還牙”,對下屬進行“報複”與“瘋狂鎮壓”。
在批評這種“以牙還牙”型員工時,你要特別注意技巧,絕對不可以開門見山地對他們進行嚴厲的批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