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所有者權益——最後的回報(1)(1 / 2)

【例】某上市公司報表日後發生重大經濟損失,該公司擔心影響公司業績,沒有將此變化在附注中披露,而欺騙報表使用人。

(1)概念。

所有者權益是指資產扣除負債後由所有者應享的剩餘利益。即一個會計主體在一定時期所擁有或可控製的具有未來經濟利益資源的淨額。

所有者權益的來源包括所有者投入的資本、直接計入所有者權益的利得和損失、留存收益等。

直接計入所有者權益的利得和損失,是指不應計入當期損益、會導致所有者權益發生增減變動的、與所有者投入資本或者向所有者分配利潤無關的利得或者損失。

其中,利得是指由企業非日常活動所形成的、會導致所有者權益增加的、與所有者投入資本無關的經濟利益的流入。分為:

①直接計入所有者權益的利得。

②直接計入當期利潤的利得。

損失是指由企業非日常活動所發生的、會導致所有者權益減少的、與向所有者分配利潤無關的經濟利益的流出。分為:

①直接計入所有者權益的損失。②直接計入當期利潤的損失。

(2)特征。

所有者權益與債權人權益比較,一般具有以下四個基本特征:

①所有者權益在企業經營期內可供企業長期、持續地使用,企業不必向投資人返還資本金。而負債則須按期返還給債權人,成為企業的負擔。

②企業所有人憑其對企業投入的資本,享受分配稅後利潤的權利。所有者權益是企業分配稅後淨利潤的主要依據,而債權人除按規定取得利息外,無權分配企業的盈利。

③企業所有人有權行使企業的經營管理權,或者授權管理人員行使經營管理權。但債權人並沒有經營管理權。

④企業的所有者對企業的債務和虧損負有無限的責任或有限的責任,而債權人對企業的其他債務不發生關係,一般也不承擔企業的虧損。

(3)確認條件。

所有者權益體現的是所有者在企業的中剩餘權益,因此,所有者權益的確認主要依賴於其他會計要素,尤其是資產和負債的確認;所有者權益金額的確定也是主要取資產和負債的計量。

所有者權益反映的是企業所有者對企業資產的索取權,負債反映的是企業債權人對企業資產的索取權,兩者在性質上有本質區別,因此企業在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中應當嚴格區分負債和所有者權益,以如實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尤其是企業的償債能力和產權比率等。在實務中,企業某些交易或者事項可能同時具有負債和所有者權益的特征,在這種情況下,企業應當將屬於負債和所有者權益的部分分開核算和列報。例如,企業發行的可轉換公司債券,企業應當將其中的負債部分和權益性工具部分進行分拆,分別確認負債和所有者權益。

65.不能如期繳納股本,影響生產經營

有些企業的投資者不能如期繳納所認繳的股本,甚至故意拖欠所認繳的股本,損害其他投資者的利益,也影響了企業的正常運營。

現行法律規定,企業的資本金可以一次籌集,也可以分次籌集。如果一次籌集,應在營業執照簽發之日起6個月內籌足。如果分次籌集,第一次籌集的資本金不得低於投資者所認交出資額的15%,並且必須在營業執照簽發之日起3個月內交清,最後一次出資應在營業執照簽發之日起3年內交清。

【例】查賬人員在審查某新辦企業時,發現該企業“銀行存款”賬上餘額100萬元,實際生產經營中卻發現現金周轉困難。查賬人員懷疑投資人以現金投入的資本未實際到位。

審計調查:

查賬人員調閱了“實收資本”下的明細科目,其中“實收資本——甲公司”明細賬上注明投入現金80萬元,向會計人員索要原始憑證——銀行存款回單,會計人員無法出示。於是與銀行聯係,銀行告知並未收到一筆甲公司彙入該企業的80萬元款項;再與A公司聯係,A公司承認並未將款項彙出。

該企業已經運營(營業執照已簽發)6個月,而投資者仍未將認繳的份額繳足,致使生產經營出現困難,而且該企業會計人員核算不合規範,隨便記賬。

該企業應督促甲公司繳足投資份額80萬元,如該行為致使企業受到損失,按規定向甲公司要求賠償。收到投資前,應作調整分錄:

借:實收資本——甲公司800000

貸:銀行存款800000

經銀行證實實際收到投資時,再作相反分錄。

66.以物押物作為投入資本

投資者以抵押物作為投入資本,騙取企業的投資收益,給接受投資的企業帶來了經營風險和損失,也給企業的其他投資者帶來了潛在的風險,同時也損害了企業債權人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