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務報表是企業財務報告的主要部分,是企業向外傳遞會計信息的主要手段。財務報表是根據日常會計核算資料定期編製的,綜合反映企業某一特定日期財務狀況和某一會計期間經營成果、現金流量的總結性書麵文件。它是企業財務報告的主要部分,是企業向外傳遞會計信息的主要手段。
我國現行會計製度規定,企業向外提供的財務報表包括資產負債表、利潤表、現金流量表、資產減值準備明細表、利潤分配表、股東權益增減變動表、分部報表和其他有關附表。
財務報表在經濟生活中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能為評價企業經營業績和改善經營管理提供重要信息;為國家經濟管理機構進行宏觀調控與管理提供必要信息;為投資者和貸款者進行決策提供有用信息。
鑒於財務報表如此重要的作用,現行會計製度對財務報表的編製提出了嚴格的要求。
1.財務報表必須真實可靠
即財務報表指標應當如實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保證財務報表的真實可靠需做的準備工作包括:
(1)企業在編製年度財務會計報告前,應當按照規定,全麵清查資產、核實債務。
(2)核對各會計賬簿記錄與會計憑證的內容、金額等是否一致,記賬方向是否相符。
(3)依照規定的結賬日進行結賬,結出有關會計賬簿的餘額和發生額,並核對各會計賬簿之間的餘額。
(4)檢查相關的會計核算是否按照國家統一的會計製度的規定進行。
(5)對於國家統一的會計製度沒有規定統一核算方法的交易、事項,檢查其是否按照會計核算的一般原則進行確認和計量以及相關賬務處理是否合理。
(6)檢查是否存在因會計差錯、會計政策變更等原因需要調整前期或者本期相關項目。在前款規定工作中發現問題的,應當按照國家統一的會計製度的規定進行處理。
2.財務報表必須全麵完整
即財務報表應當反映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全貌,全麵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保證財務報表的全麵完整的措施有:企業應當按照規定的財務報表的格式和內容編製財務報表;企業應按規定編報國家要求提供的各種財務報表,對於國家要求填報的有關指標和項目,應按照有關規定填列。
3.財務報表應前後一致
即編製財務報表依據的會計方法,前後期應當遵循一致性原則,不能隨意變更。如果確需改變某些會計方法,應在報表附注中說明改變的原因及改變後對報表指標的影響。
4.財務報表必須編報及時
即企業應根據有關規定,按月、按季、按半年、按年及時對外報送財務報表。財務報表的報送期限,由國家統一加以規定:
(1)月報應於月度終了後6天內(節假日順延,下同)對外提供。
(2)季報應於季度終了後15天內對外提供。
(3)半年度報應於年度中期結束後60天內(相當於兩個連續的月份)對外提供。
(4)年報應於年度終了後4個月內對外提供。
5.財務報表還應相關可比
財務會計報告的相關可比,是指企業財務會計報告所提供的財務會計信息必須與財務會計報告使用者的決策相關,並且便於財務會計報告的使用者在不同企業之間及同一企業前後各期之間進行比較。
6.財務報表應便於理解
便於理解是指財務會計報告所提供的會計信息應當清晰明了,便於使用者理解和利用。
85.表表不符
我國現行會計製度規定,企業向外提供的財務報表包括資產負債表、利潤表、現金流量表、資產減值準備明細表、利潤分配表、所有者權益變動表、分部報表和其他有關附表。
資產負債表亦稱財務狀況表,表示企業在一定日期(通常為各會計期末)的財務狀況(即資產、負債和業主權益的狀況)的主要財務報表。資產負債表利用會計平衡原則,將合乎會計原則的“資產、負債、股東權益”交易科目分為“資產”和“負債及股東權益”兩大區塊,在經過分錄、轉賬、分類賬、試算、調整等會計程序後,以特定日期的靜態企業情況為基準,濃縮成一張報表。其報表功能除了企業內部除錯、經營方向、防止弊端外,也可讓所有閱讀者於最短時間了解企業經營狀況。資產負債表必須定期對外公布和報送外部與企業有經濟利害關係的各個集團(包括股票持有者,長、短期債權人、政府有關機構)。當資產負債表列有上期期末數時,稱為“比較資產負債表”,它通過前後期資產負債的比較,可以反映企業財務變動狀況。根據股權有密切聯係的幾個獨立企業的資產負債表彙總編製的資產負債表,稱為“合並資產負債表”。它可以綜合反映本企業以及與其股權上有聯係的企業的全部財務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