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偷稅漏稅令人發指(3)(1 / 2)

【例】近日,廣東省廣州市一酒店因混淆餐飲收入與娛樂業收入,利用稅率差偷逃營業稅費4萬元,受到當地稅務機關查處。

據了解,稽查人員在檢查中發現,該酒店營業收入賬中沒有經營範圍中的“卡拉OK”收入,財務人員謊稱酒店自開業以來,由於資金緊張,卡拉OK廳始終未裝修經營,直到最近裝修完畢才開始營業。但稽查人員在隨後的檢查過程中發現,該酒店去年的香煙、食品、酒水、服務費收入達到24萬元,但上年1~10月的月平均收入僅為3萬多元,11月、12月和其他月份相差懸殊。因此,稽查人員對該收入情況進行進一步分析,懷疑收入突然大幅增長,很有可能是餐廳的經營項目發生了重大變化。

審計調查:

經過外圍取證,稽查人員掌握了實情。原來,酒店為避開娛樂業20%的營業稅稅率,把卡拉OK廳的收入與餐廳的收入合並記賬,以減少營業稅費的支出,同時為了讓賬麵上的記錄看起來合理,就將卡拉OK廳收入按食品、香煙、酒水等明細記錄。根據《營業稅暫行條例》規定:“納稅人兼有不同稅目應稅行為的,應當分別核算不同稅目的營業額、轉讓額、銷售額(簡稱營業額);未分別核算營業額的,從高適用稅率。”

廣州市地稅局第四稽查局對該酒店作出稅務處理決定,除追繳酒店偷逃的稅款4萬元及滯納金0.6萬元外,還根據《稅收征管法》的規定,對該酒店處以2萬元罰款。

99.所得稅偷漏稅

所得稅又稱所得課稅、收益稅,指國家對法人、自然人和其他經濟組織在一定時期內的各種所得征收的一類稅收。所得稅的特點主要是:第一,通常以純所得為征稅對象。第二,通常以經過計算得出的應納稅所得額為計稅依據。第三,納稅人和實際負擔人通常是一致的,因而可以直接調節納稅人的收入。特別是在采用累進稅率的情況下,所得稅在調節個人收入差距方麵具有較明顯的作用。對企業征收所得稅,還可以發揮貫徹國家特定政策,調節經濟的杠杆作用。第四,應納稅稅額的計算涉及納稅人的成本、費用的各個方麵,有利於加強稅務監督,促使納稅人建立、健全財務會計製度和改善經營管理。

所得稅偷漏稅的方法主要有以下類型:

(1)中央與地方企業所得稅劃分模糊,納稅人為方便,隻在地稅辦理稅務登記。特別是2002年實行各50%企業所得稅以來,由於國地稅信息不共享,致使在2002年新辦證的納稅人沒有全部到國稅辦理稅務登記。

(2)企業收取的承包費不記入所得額,長期投資、聯營分回的盈虧不在賬上反映,始終在往來賬上反複。

(3)購買股票、債券取得的收入,不按時轉記投資收益。

(4)未經稅務機關批準,提取上繳管理費。

(5)發生大宗裝修、裝潢費用以及待攤費用,不報稅務機關批準就攤銷。

(6)多計提應付工資,年終將結餘部分上繳主管部門。

(7)不上繳統籌金的單位,計提統籌金長期掛賬不繳。

(8)購買土地,準備擴建,將土地作為固定資產計提折舊。

(9)盤盈的固定資產、流動資產不作損益處理。

(10)“白條”支付水電費。

(11)購買假發票入賬。

(12)應有個人承擔的個人所得稅進入“管理費——其他”。

(13)主管部門向下級分攤費用,下級隻有記賬支付憑證,沒有原始憑證。

(14)郵政、電信行業收取的郵資、話費沒有按照規定開具發票,用蓋郵戳的“白條”、托收承付票據給客戶。

(15)報銷不屬於自己單位的發票、稅票。

(16)記賬憑證報銷多,原始憑證數額少。

(17)購入固定資產列入費用,或者將固定資產分解開票記入費用。

(18)在建工程的貸款利息記入管理費用或者財務費用。

(19)財產損失不經稅務機關批準,直接在稅前扣除。

(20)流動資產損失在地稅批複後,直接記入營業外支出,涉及增值稅部分不作進項稅額轉出。

(21)補貼收入不並入計稅所得額,直接記入資本公積或盈餘公積。

(22)業務費、廣告費超支後放在其他科目列支,如,手續費、差旅費、會議費、有害補助等。

(23)未經稅務機關批準,在稅前列支“三新”費用(新產品、新技術、新工藝的技術開發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