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要做大事,必先從小事做起(1 / 3)

勿因小事而不為。眼前的小事或許正是將來做成大事業的幼苗或基石。通常大的成功都是由做好每件小事積累而來的。眼前所做的每一件小事,也將成為日後成大事的儲備力量。

雖然,沒有人能夠知道未來是什麼樣子。但是,古代聖人說過:“千裏之行,始於足下。”雖然長遠的目標,對當前的你來說可能隻是一個夢想,但是一點一滴的積累就有可能把夢想變成現實。

很多時候,成功在常人眼中是力不能及的事情。其實,成功的先決條件就是先把身邊的那些“瑣碎小事”做好,許多具有“成功信息”的東西,就隱藏在隨處可見的小事中。幫助人們成功的路就擺在麵前,而你卻一次次地漠視它,昂首闊步地從它麵前走過。總以為自己重任在身,總是習慣抬頭遠望,做一些自己辦不到的事情。

反過來說,“成功信息”也會裝扮成聖誕老人,來考驗那些不做小事的人,看著你撿了芝麻,然後捧出西瓜。你可以仰仗一些準則,比如勤勉、謙虛、刻苦、誠實、認真等,來幫助自己做好每一件小事,從而使小事由量變轉換成質變,從而實現大的成功。

“因難於其易,為大於其細。天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細。是以聖人終不為人,故能成其大。”要想渡過人生危難,戰勝種種挫折,就要在年輕的時候著手去幹;要想成就宏大的事業,實現理想和追求,必須從最細小最微不足道的地方做起。

案例一:

小屋不掃何以掃天下

在台北,提起蔡萬春,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他是一位“狼性十足”的商業界巨子。1957年,剛剛榮升台北市第十信用社董事會主席的蔡萬春,不但沒有表現出任何的欣喜,而且表情十分嚴肅。他心裏明白,在台北的金融同行中,“十信”太渺小了,小到根本無人去理睬它。台北信用良好、資金雄厚的大銀行非常多,稍微有點名聲的商家企業都把錢存放到他們那裏去了。

蔡萬春深知自己的實力不可與資金雄厚的大銀行較量。但他又堅信,大銀行雖然財大氣粗,但它不可能沒有薄弱環節或疏漏之處,而那些薄弱環節或疏漏之處,就是“十信”的好機會,自己則應該積極搶占這塊生存之地。

蔡萬春在街頭巷尾調查研究,與市民交談,跟友人商榷。工夫沒有白費,他終於發現那些大銀行忽略了一個潛在大市場——向小型零散客戶發展業務。對於這些小業務,那些大銀行根本不屑去做,蔡萬春卻不這麼認為,他認為無論做什麼都要從小做起,那些大銀行不願做的這些小事,他願意做。這就給蔡萬春提供了一個非常好的機會。

發現這一商機後,蔡萬春大張旗鼓地推出1元錢開戶的“幸福存款”。一連數日,街頭、車站、酒樓前、商廈門口,到處都是手拿喇叭滿腔熱忱向人們宣傳“1元錢開戶”種種好處的“十信”職員,而令人眼花繚亂的各種宣傳品更是滿天飛。“十信”的這種宣傳活動令金融同行們大笑不止,人人都在嘲諷蔡萬春瞎胡鬧,“1元錢開戶”根本行不通,連手續費都不夠,更不必說贏利了。

但是,就在一片喧鬧和嘲諷過後,奇跡出現了:家庭主婦、小商小販、學生爭先恐後到“十信”來辦理“幸福存款”,“十信”的門口竟然排起了存款的長隊,而且勢頭越來越旺。沒過多久,“十信”即名揚台北市,存款額與日俱增。

邁出了成功的第一步,蔡萬春信心倍增。“不瞧不起小事,小事也能成就大事!”蔡萬春經過仔細的觀察分析,又發現隨著市場的繁榮,燈火輝煌的夜市不比“白市”遜色多少,按照不成文的慣例,銀行是不在夜晚營業的。蔡萬春大膽推出夜間營業,台北市的各個階層一致叫好,許多商家專門為夜市在“十信”開戶,經過不斷地發展和完善,“十信”譽滿台北。

如此一來,“十信”彙涓涓細流成汪洋大海,很快就發展成為一個擁有17家分社、10萬社員、存款額達170億新台幣的大社,名列台灣信用合作社之首。

資金雄厚了,蔡萬春又有了新的打算。1962年,蔡萬春訪問日本。日本鬧市區金融業的一座又一座高樓大廈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覺得這些雄偉壯觀的大廈不僅令人難忘,更給人一種踏實感、信任感。回到台北,蔡萬春不惜重金在繁華地段建起了一幢幢高樓大廈。蔡萬春的這一舉動引起了金融界的轟動,大家對此褒貶不一,然而無人敢於效仿。不久後,蔡萬春又一次證明了他的這一舉動並不盲目:“十信”的營業額呈直線上升,那些屬於金融大家的客戶,也有許多人跑到“十信”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