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成就一番事業,必須有縱觀全局,明察秋毫的大氣。每一位成大事者在抉擇一件事時,都能細心分析時局,權衡利弊、審時度勢,這是成大事必備的能力。
人們如果想從困難、痛苦中走出,就必須擦幹眼淚,勇敢的站在困難麵前,全方位的審視困難,分析事情的前因後果,然後再付出行動,戰勝困難奪取勝利。
《孫子兵法》裏有這樣一段著名的話:“知己知彼,百戰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勝一負;不知彼,不知己,每戰必敗。”這可謂至理名言。
中國曆史上有很多著名的政治家,他們往往猶如神算。實際上,他們也是平凡普通的人,隻不過善於根據社會形勢、人事去分析得失成敗以及各種力量的對比發展罷了。
因此,中國在政治預測方麵的智慧是相當發達的,具體世事變化之後,總有一定的發展規律,把握了規律就能有正確的預測。分析人在社會中的生存,不外乎從社會發展、形勢變遷、人事轉化三個方麵入手。
司馬懿的兒子司馬昭可謂有知人之明,亦有政治家的才幹。他在派大將鍾會和鄧艾伐取蜀國時,做了一番細致獨到的分析,把鍾會和鄧艾緊緊地捏在手心裏,不論二人反與不反,都逃脫不了司馬昭的控製。
人們常說:“將欲取之,必先予之。”這句話與我們俗語中的“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意思相近,即人們為達到一定的遠期目標,有時候需要放棄一點眼前的利益。
現實生活中,並不需要我們去預測什麼政治、軍事大局,但是對你所從事的事業卻需要好好預測一下,經商要及時掌握各種有關信息,以便調整自己的經營方針;從事教育工作,要密切注意最新教育形式和動態,不然很可能是一個平庸甚至不合格的老師,要登上極高的位置恐怕是遙遙無期,更不用說成為一個出色的教育家了;投資房地產,要看新聞讀報紙,統籌整個地區的人口稠密度、流動情況、經濟狀況,才能決定蓋出什麼戶型什麼價位的樓房……總之,要成大事就需要具備統觀全局、謀劃整體的能力。
案例一:
寧可虧銀子,也要賺感情
一個真正的商人,應該注重大局,不能光想自己不想別人。生意做完之後,該付得付。虧的是銀子,賺的是感情。為人之本,有了信譽,做任何事情都好辦。重信譽者就必須言而有信,這也就要求做人說話、辦事要謹慎,凡與人約定或答應人家的事必須是可能做到和必須要做到的事,否則不要隨便許諾別人。
胡雪岩很善於維護朋友之間的生意往來。一般而言,大多數生意人都比較願意與生人做生意。這樣抬價殺價更易於實行,沒有麵子上的顧慮。與熟人做生意卻要考慮彼此之間的交情。胡雪岩卻既能維護好朋友關係,又能把生意做成,其原因很簡單,無非是守信用,犧牲自己也不願克扣別人。感情的事是一方麵,生意上的事情又是另一回事。所謂“親兄弟,明算賬”。這樣,彼此對生意才有個明白賬本,胡雪岩對這種事情可謂看得很清楚,做得也很漂亮。
比如胡雪岩費盡千辛萬苦,做成第一筆絲生意之後,與尤五、古應春、鬱四、龐二等人之間分“紅利”。這筆生意做成了,每個人都花了不少心思,因為生意途中出了問題,龐二的檔手朱福年想從中作梗,想搞垮胡雪岩,私下與胡雪岩搶生意。為了拔掉這顆障礙釘,胡雪岩決定用計。而要拔得漂亮,自然少不了各種應酬活動,還把龐二從南潯請到了上海,費了一番心思將朱福年收服。一筆生意終於與洋人做成,結算一下賬,賺了十八萬兩銀子。但合夥關係非常複雜,不但開銷的地方多,而且打點送禮的地方也一樣多。
盤下賬來,不僅打算用這筆生意賺到的錢,來還當初開錢莊借下債務的計劃落空了,甚至更拉下近萬兩銀子的虧空。但胡雪岩仍然將該分的一筆筆分了下去,即使古應春表示自己的一份可以不必計算在內,但胡雪岩仍然將他應得的一萬五千兩銀子,劃到他的名下,他們之間也仍然是可以相互托靠的朋友和夥伴。生意夥伴之間也需要信用做保證,此話真不假,在古應春表示自己的一份可以不要時,胡雪岩說了一段話:“一時慷慨,終必後悔,卻又是說不出的苦。朋友相交,到了這個地步,一定不能善始善終。”
胡雪岩對世事的觀察可謂入木三分,將世人的人情世故洞察得淋漓盡致。尤其對朋友之間的交情,必須涇渭分明,生意歸生意,感情歸感情,才有長久相交的基礎,朋友之間如果這種賬算不明白,日後必“賬纏賬”,越纏越難理清。一旦有某些事情成為引子,讓朋友之間彼此怨恨起來,這些賬就更難算了。朋友做到這份上,還有什麼意思呢?彼此之間禮讓是情分、義氣,不能與具體操作相混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