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借錢、借力、借勢(1 / 3)

《三國演義》裏的“借東風”、“草船借箭”等故事早已家喻戶曉,至今被人們稱頌樂道。隨著現代社會經濟的迅速發展,個人的能力已明顯跟不上時代潮流,“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已經不能滿足現代社會的需求,所以不妨效仿一下古人,在不損害別人利益的前提下,巧妙地運用一下“借”的藝術,借助別人的力量或借別人的錢去完成自己的目標。

有些人想做生意卻苦於無資本,欲擴大經營苦於無資金而放棄目標,用現代人的眼光看這一問題,不免為那些放棄目標的人惋惜,自己的實力不夠還可以向別人借,借助他人力量完成自己的夢想也是一條出路,更何況“借勢”已經不屬於個人習慣,而成了“國際慣例”。那些用自己的實力獲勝已不算本事了,用別人的力量達成自己夢想的才是真英雄。

從那些百萬富翁、千萬富翁、億萬富翁的成長過程看,很大一部分超級富豪都是白手起家。無論起家時根基有多淺、底子有多薄,隻要有頭腦,一樣可以聚集起令人羨慕的龐大財富。既然自己底子薄、根基淺就要向別人借,向實力雄厚的人借,向自己的親戚朋友借,向政府借都可以,隻要能實現目標。

借助他人力量要承擔一定的風險,這是難免的。不過承擔風險比讓機會白白在身邊溜走要好得多。伍德拉夫曾任美國可口可樂公司的董事長,他是一位非常嚴謹的人,但也正是他的謹慎經營製約著公司的發展。有一次,公司財務負責人欲以9.75%的利息去借一億美元搞新建築,他馬上回答:“可口可樂永不借錢。”在他的管理下,可口可樂公司始終沒有進入美國特大公司行列。後來,公司人事出現了調動,戈蘇塔又擔任了公司的董事長,與伍德拉夫不同的是,戈蘇塔的膽子很大,隻要他看準了機會,就放手去做,向別人借債,也正是因為他的大膽,公司資本中不到2%的長期債務猛增到資本的18%,他的這種行為使同行大跌眼鏡。而戈蘇塔則用這些資本改建了公司的瓶裝設備,促使股票上漲,利益如雪球般越滾越大。由此看來戈蘇塔借對了,他的大膽借力是明智的。

像這種因借力而取得成功的事例有很多,借力固然要承擔風險,可是,身處困境中無法自拔同樣承擔風險,這樣看來,與其承擔滅亡的風險,還不如承擔借助別人實力的風險。

借彼之力揚己之帆是弱者生存的一種謀略。作為弱小的一方,與強大對手拚實力如同以卵擊石,會被戴上自不量力的帽子。生活中,許多人因此而放棄了原本具有可實施性的目標,而選擇了老實本分的生活。其實,大可不必如此自卑,既然自己沒有資本,還可以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從他人那裏借資本,借他人之力成自己的事。

案例一:

借助輿論,造己之勢

經商的人都知道,在商業活動中,免不了談判這一項重要的商業活動,而如何才能在對方占優的情況下,使對方接受你的條件,也就是如何才能致勝,是每個商家都在探討的問題。

曹光彪是香港富有開拓精神的實業巨子,不僅首創香港毛紡廠、第一個赴大陸開展補償貿易,而且闊步挺進貿易、金融、地產、旅遊、高科技等產業,卓然創下業務跨國渡洋、員工逾萬、年產值數十億港元的企業集團。

半個多世紀積下的閱曆、財力、能力,使曹光彪注視起香港現代產業的空白——華人航空。香港乃東南亞航空的樞紐,機場的貨運居世界首位、客運居世界第七,世界30多個國家的航空公司使用香港機場,每周開出的航班超出1000次,飛往五大洲80多個城市,盡管如此繁忙仍然不能滿足需要,至於發展態勢,更是誘人。香港在世界貿易、金融業的中心地位不會動搖。隨著世界經濟發展的重心東移,途經香港的客商和旅遊者勢必大幅度增加,港人辦航空定有大錢可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