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人擅長的部分猶如石頭,自己不足的地方猶如雞蛋,以雞蛋去碰石頭,結果隻有一個——落得慘敗下場。在激烈的競爭中,如果你是一個弱者,要想獲得成功就不得不動動腦子,與別人硬拚顯然必敗無疑,不妨采取一些戰略戰術,適時忍耐,不要逞強,才是兩全其美的辦法。
很多人都去過內蒙古大草原上,或許有人見過狼群追捕黃羊群這樣的場麵。求生的欲望讓黃羊奮力抵抗狼群的攻擊。黃羊也是十分團結的,當它們受外敵侵襲時,一般會形成一個作戰團體,強壯、年輕的大公羊三五成群地肩並肩,把老弱幼小的羊擋在身後,然後低下頭把鋼叉般的犄角對準狼群,猛刺過去。
盡管這樣,狼群還是每每得逞,因為它們懂得運用戰略戰術,不以雞蛋碰石頭,用“避實擊虛”的辦法抵抗黃羊的進攻,獲得獵物。
牧民一般把黃羊角做成錐子用來做皮活,就連紮破牛皮都不在話下,更何況是刺透狼皮了。狼深知黃羊角的厲害,因此,當黃羊群猛衝過來時,狼群迅速避開強大對手的攻擊,然後反攻被大公羊丟棄的那些沒速度、沒武器、沒腦子的傻羊。最終獲得獵物,鮮美的羊肉填進了自己的嘴裏。
由狼捕獵黃羊所采用的戰略戰術上看,我們不得不稱讚這種“避實擊虛”的智謀。
所謂“避實”,體現在對公羊的防禦上。聰明的狼知道自己的肚皮抵擋不住大公羊鋒利的角,與大公羊硬碰硬肯定會被公羊角刺傷,所以,當大公羊向狼群猛衝過來時,群狼采取了躲避的辦法,不用自己的軟肚皮頂公羊堅硬的角。
而“擊虛”則體現在對弱羊的進攻上。狼群知道剩下的羊群都是些老弱病殘,圍捕起來比較省力,而且對它們構不成威脅,既然強敵抵抗不過,那就從弱小下手。因此,它們成功地吃到了鮮羊肉。
將“避實擊虛”的策略運用到現代社會的商戰中,也是一條錦囊妙計,避開競爭對手的優勢,攻擊其薄弱環節,以此來打開突破口,實現戰勝對手的目的。
一般情況下,競爭雙方肯定存在著一定的差距。如果二者相差在實力上,弱小企業與強大企業硬碰硬,肯定支撐不了多久,就會失去對抗力,以失敗告終。如果換種對抗方式,動用一些聰明才智,采用“避實擊虛”策略,在市場空缺處尋找機會,就可能在競爭中贏得一席之地。
“以卵擊石”勢必會倒大黴,選擇“避實擊虛”會為人們帶來意想不到的好處。你的實力可以比對方弱,但才智卻不能輸給對手,遇到比自己強大的企業,不妨選擇以智取勝。
案例一:
避實擊虛,尋找助力
在大生紗廠發展壯大時期,紡紗業的競爭是非常激烈的,張謇為了能使大生紗廠在競爭中站穩腳跟,他使出了渾身解數,多方出擊尋找有利優勢。
大生紗廠在很早前就有機製棉紗湧入通海地區。當時,市場競爭非常激烈,在大生紗廠決定投入生產時,外間紗販把持紗市的形勢便出現了。不僅如此,內憂也令張謇等人大傷腦筋。但無論外在因素有多麼艱巨,大生依然要將紗廠辦下去。
在大生紗廠發展壯大時期,也是上海及蘇、錫、杭、江陰等地紗廠快速發展時期。其他各種牌號的棉紗也都在通海地區尋找市場。在競爭對手眾多、市場相對有限的情況下,張謇為了擊垮對手,采取避實就虛的策略,多方聯手的戰略戰術,占據棉紗銷售市場,贏得了最後的勝利。
大生紗廠將避實就虛這一戰略戰術,運用得活靈活現。早期,大生棉紗銷往外地,與外地商家爭市場是一個非常困難的事情。為了能使自己的市場更加廣闊,還要避免受到其他商家的排擠,大生隻能避開激烈的競爭地區,重新開辟新市場。
1900年,大生紗廠的所作所為將避實擊虛的戰略戰術展現得淋漓盡致。當時,由於義和團運動、八國聯軍入侵中國導致“商市不通”、“紗忽壅滯”。為了從這一困境中跳出來,大生機智地避開蘇、滬棉紗的鋒芒,轉而向南昌、九江、徐州、宿遷等地銷售棉紗。在這一策略下,大生紗廠取得了豐厚的利益。
為了保護本地棉紗的銷售,大生紗廠還與南通和南通境外46家錢莊保持密切的業務往來。當時,通海地區的錢莊是個比較獨特的金融機構,既承接押款、彙劃業務,也在做機紗生意。大生與這些錢莊保持著業務往來的好處很多,一方麵可提高棉紗的銷售量;另一方麵也確保了資金的流通,對大生的擴大發展有很大好處。
避實擊虛、尋找助力的戰略戰術對一個企業的發展至關重要,是有效抵抗競爭,並在競爭中脫穎而出的有效方法,是一個企業發展、壯大的有力工具。作為企業領導者,應該明白這種策略的重要性。在經營企業過程中,不斷增長自己這方麵的才智,爭取將這一策略的作用發揮到極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