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打造獨特的企業文化(1 / 2)

每個企業都有自己獨特的企業文化,運用這些企業文化,可以有效地改變員工的工作態度與行為,為企業的發展營造一個和諧、健康的成長環境。

為什麼同樣的資源,同樣的市場競爭力,同樣的人才條件在不同企業會發揮不同效力呢?為什麼有的思想被排斥有的思想被擁戴呢?為什麼許多企業將企業文化當作“第一生產力”呢?是因為各個企業的企業文化不盡相同,這是導致同等客觀條件在不同企業發揮不同效力的直接原因。企業在積極、健康的企業文化下,可產生具有超前性、可實施性的思想,毋庸置疑這些思想一定是受歡迎、與時俱進的,反之,企業文化落後、不健康,所得出的思想也不會有多好,這些思想怎能受人擁戴呢?鄧小平說過: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可就目前大多數企業的發展來看,企業文化與科學技術同等重要,企業文化也可以稱得上是“第一生產力”了。

美國著名管理學家沙因在《企業文化生存指南》一書中指出:企業文化是核心競爭力。理論界認為,企業文化可分為四個方麵:一是物質文化;二是行為文化;三是製度文化;四是精神文化。

孔子曰:“聽其言,觀其行,知其性”,一個企業的企業文化隻有通過企業家的言談舉止、行為作風才能體現出來,僅憑企業外形或產品並不能判斷一個企業的企業文化是否積極、健康。換個說法,企業文化並不是一紙空談,領導者必須付出實際行動;企業文化也不能僅僅放在心中某一位置,必須將其表現出來。要明白,“知道”不等於“得道”,“得道”不等於“行道”,要將“知道”、“得道”、“行道”有機結合起來才行。

經營企業不比幹其他工作,必須將想法與行動結合起來才能把企業做大做強,也隻有行動起來才能將自己獨特的一麵展現在別人麵前,一些良好的思想文化才能從中滲透出來。

由此看來,企業家不但要全力為企業打造一個獨特的企業文化,還應將企業文化通過行動表現出來,隻有如此,才能使企業整體形象得到確立,企業聲譽才能有所提高,從而增強企業的綜合實力,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站穩腳跟。

案例一:

打造健康企業文化,強化企業管理

健康的企業文化會給企業帶來光明的前途,如果每個企業領導都這樣教導員工,相信這樣的企業才能長盛不衰,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2004年9月,牛根生對其他成員說,要去一趟蒙古,為期一周。牛根生去蒙古雖然不是一件新鮮事,但出人意料的是這次“出差”他破例帶上了家屬。這讓許多人不解。因為,這是史無前例的舉動。

一個星期過去了,牛根生回來了。可是,他對前往蒙古一事卻隻字不提,其他成員感到非常疑惑,因為,這並不符合他的個性啊!他的“共享”觀念在蒙牛內部是出了名的。有一次他發現了“膳食寶塔”這樣一個圖表,他興致勃勃的拿來與大家一同共享。還為大家講述了一杯白開水的作用。可是這次從蒙古回來的行為卻有些反常。以前牛根生非常喜歡打乒乓球,可從蒙古回來以後,這一愛好突然中止了。這一謎底直到2004年10月16日在生產經營例會上才被揭開。原來,他根本沒有去蒙古而是到北京做了一個膽結石手術。他的這次行動隻有主持工作的黨委書記盧俊和他的秘書兩人知道。他不想把這件事告訴大家的原因,是怕大家探望而影響正常工作。

與牛根生相反的是,許多企業領導生病後生怕別人不知道,擔心沒有人前去看望,於是便大力渲染,希望通過這些來收取一些“物質安慰”或檢驗自己的身份地位,其實這麼做又何苦呢?一方麵影響他人正常的工作,另一方麵,對企業管理沒有任何好處。這是一種不健康的企業文化。

案例二:

追求高目標和高水準

大宇公司是韓國第二大貿易及產業集團,它在世界各地擁有70多個分公司,經營3000多種產品,與20多個國家進行著貿易往來。大宇在世界上的地位也在逐漸上升,許多人不明白大宇發展的速度為什麼這般迅速。大宇人的回答是:這要歸功於我們的企業文化,它是一種無形的動力,鼓勵我們蓬勃發展。

大宇的企業文化是始終追求高目標和高水準,力爭第一。大宇的創始人、董事長金宇中曾說過,我們一直在為爭取第一而拚搏。大宇人個個有著這樣的雄心壯誌,在工作過程中,力爭第一,勇往直前,似乎第一的位置是專門為他們設立的。他們認為,做任何事都必須有天不怕地不怕的勇氣,如果一開始就畏首畏尾,遇到困難就要退縮,那麼做什麼事都幹不出名堂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