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對產品負責,讓客戶滿意(1 / 2)

商業界流傳著這樣一句話:“顧客就是上帝。”許多企業領導者早已意識到了這一點,因此,將對產品負責,讓客戶滿意作為企業的經營宗旨。

當前,在各行各業中興起的大中小型企業數量多、經營方式各異。可不管區別有多大,在經營過程中都要以注重產品質量,維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為原則。雖然企業的領導和管理者對這一共同點有深刻的認識,也經常強調要注意滿足客戶的需求,保障客戶的利益。然而,真正做到的又有幾家呢?殊不知,這正是企業不能做大做強的重要原因。

其實,一個企業要想生存和發展。除了產品能夠滿足客戶需求之外,同樣也要考慮到客戶的利益。隻在產品本身上滿足了客戶的利益還不夠,還應有一些附加條件,例如產品質量信息反饋、售後服務等。將好的產品與高質量的服務有機結合起來,才能征服廣大消費者。所以說,在現代企業管理中,企業經營隻有做到不讓顧客有絲毫的遺憾與不滿,讓顧客對公司備加信任,這樣才稱得上是現代化企業,才具備了做大做強的資本。

做企業講究的是信譽,那種視信譽為糞土的企業,終會名譽掃地。而靠欺騙顧客來實現自身利益的企業,最終會自食其果。

對產品負責,讓客戶滿意並不僅僅是說說而已,要為此付出實際行動。

案例一:

手握手的承諾,心貼心的服務

提供優質的服務、高檔的產品是蒙牛對顧客的承諾,事實上蒙牛也是這樣做的,而他們的這一做法,卻贏得了顧客的信任,而顧客的信任又成了蒙牛一筆巨大的財富。

2004年6月的一天下午,蒙牛集團駐京銷售部售後服務中心的工作人員小劉,被一陣急促的電話鈴驚住了。小劉急忙拿起話筒,彬彬有禮地說:“您好,蒙牛售後服務中心。”電話另一端用質問性的語氣說:“你們的牛奶中怎麼有玻璃碎塊兒?”小劉吃驚地對著話筒,當他回過神來,剛要說些什麼,對方已將電話掛斷了。

小劉幹售後服務工作已一年多了,各種各樣的投訴電話也接過不少,可是,牛奶裏有玻璃塊這樣的投訴還是第一次遇到,所以,一時間也不知如何是好。但小劉是個非常敬業的人,接到這樣的電話,不能裝作什麼事情都沒發生,蒙牛的工作守則也不允許他這樣做,所以,他決定要把這件事情弄清楚。於是,他按照來電顯示器上的號碼,將電話撥了回去。電話接通後,小劉首先自報家門,“喂,您好!我是蒙牛售後服務中心,請問,您是在哪裏買的蒙牛牛奶?”對方聽到是蒙牛人打來的電話,態度十分激動,語氣也生硬了許多,憤憤地說:“這樣的產品,怎麼能來北京?荒唐!”還沒等小劉再說些什麼,對方又將電話掛斷了。

一年多的工作經驗告訴小劉,對方正處在激動階段,再將電話打過去,也不會了解到任何情況,顧客需要冷靜,他也同樣需要冷靜,這樣才有助於解決問題。

當天下午5點,小劉再次撥通了那位投訴者的電話,可結果與上一次一樣,一連三次都是同一個結果,小劉有些著急了,他不知道該如何處理這個問題,於是,將這件事情告訴了北京事業部總經理王建邦。王經理聽完小劉的陳述後,不禁眉頭一皺。沉思片刻後吩咐小劉調查該顧客家的地址,並表示要登門拜訪。

當晚7點半王建邦帶著小劉一同前往投訴者家裏。不知不覺中,天空布滿了烏雲,不一會兒便下起了大雨。但二人都沒有要折回的意思,他們鐵了心要見投訴者,將問題搞清楚。可經過前幾次的電話溝通,小劉始終沒有100%的把握,他一直在想:如果顧客的態度仍然生硬、冰冷該怎麼辦?可王建邦卻不像小劉那樣擔心,他認為消費者就是上帝,顧客指責教訓那是對企業關心、愛護的象征,是在給他們提供改正錯誤的機會,更何況蒙牛是金,真金不怕火煉,好產品到哪兒都能拿的出去,出現這樣的問題,一定有原因。

到了投訴者家樓下,他們才知道,對方是清華大學的一位教授。小劉再次撥通了投訴者家的電話,王建邦接過電話,客氣、誠懇地說:“您好,我是蒙牛北京公司總經理王建邦。”對方吃驚地說:“你是經理?”王建邦肯定的說:“對,我現在就在您的樓下,能上去嗎?”投訴者聽了以後,態度明顯地轉變了許多,說:“這麼大的雨,快上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