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鳳凰衛視:“鷹”擊長空(3)(2 / 3)

AOL——時代華納集團的董事長斯蒂芬·凱斯堅持說電影銷售不是當初兩家公司合並的最終目的。整個公司調配資源,全力做好哈利·波特,畢竟這是公司合並後推出的首部熱門電影。我們希望電影能獲得成功,尤其是在多渠道電影銷售上。凱斯說,但是這不是我們的根本目的,並購的目標是創造一個全新的行業。

《哈利·波特與魔法石》作為一部電影,再如何熱銷,也不可能成為一個新行業的標誌。但是通過影片的銷售,跨媒體表達了企業兩個重要的戰略思想。首先,跨媒體能夠與各個層次的競爭對手爭奪市場份額,並且依賴綜合實力,最終把它們淘汰出局;其次,獨特的優勢使得整個AOL——時代華納集團搖身一變,變成融合龐大基礎用戶、快速娛樂業資訊、大範圍銷售渠道於一體的一個中心市場。這個市場沒有固定的形態,但是從輻射力來看,勢力之龐大絕對超乎人們的想像。這個銷售推廣平台可以應用到娛樂行業的各個角落。從推廣哈利·波特的策略看,它恰逢公司整合完成,這部電影一下子成為最優先考慮的項目。公司從各個部門抽調精英,組成“市場谘詢小組”,加強相互合作。

由於原著本身有極強的號召力,所以AOL市場推廣的時候省了不少力,它的市場推廣預算隻有同等級別電影的2/3。加上集團在全球廣告業中的地位:AOL是有名的在線廣告商,一手包攬寬帶網絡和有線電視,華納集團則是老牌的傳統廣告商,雜誌是它的世係領地,雙方聯手,大幅度控製成本,投資少,收效大,市場反響好。

北美電影頻道HBBO和華納兄弟公司的電視網絡也競相把魔法少年請進小屏幕。華納下屬的大西洋音樂公告板計劃發行電影的原聲音樂許可。甚至連一向不為市場所動的《時代周刊》和CNN電視台也加入叫賣電影的行列,他們的搶先報道和內幕消息令不少讀者大呼過癮。在線宣傳的工作大部分落在AOL網站上。網站專門建立了一個“巫術之屋”的分站點,利用開獎獎券和免費電影票吸引兒童用戶訂票,並參加電影在紐約的首映式。網站吸引了無數年輕的用戶。因為哈利·波特首先是在英國出版,所以AOL首先得到英國的用戶歡迎,各項數據創出新高。有消息稱,推出首部哈利·波特電影後的AOL——時代華納集團將要麵臨更加細化的市場行動。由於哈利·波特的電影題材大受歡迎,公司打算接拍3部哈利·波特的係列電影。

跨媒體市場計劃下一個難點就是如何在首部電影成功的基礎上推陳出新,不斷刺激觀眾,給他們感官上的新鮮感。這難不住經驗豐富的商業人士,最後想出的辦法是頒發授權產品生產許可證。估計哈利·波特附加商品的許可證限製在90張左右,比起 “蝙蝠俠”商品的200張許可證要少很多,相關的商品不過700種,比其他兒童電影的1000多種的附加產品也要少。看來,AOL一時代華納集團是下決心要打造精品版的“哈利·波特”。

哈利·波特成了香餑餑。但,這還不是跨媒體真正的秘密。電影製作的方法沒有任何改變,改變的是我們借助互聯網的力量進行市場開發和渠道分銷。我們建立了一個利益驅動的機製,用最少的成本將最好的商品送到最需要它們的顧客手中,方為上策。哈利波特的火爆是AOL——時代華納吹響的跨媒體營銷號角,其內容整合與渠道統一的威力使其發展趨勢不可阻擋,而帶來的營銷利潤也昭示著跨媒體營銷的燦爛前景,這對我國的傳媒業、文化產業和營銷傳播業將帶來新的衝擊和挑戰。

8.相關鏈接 央視招標:一江春水向“中”流

從“沙漠中的水”到“長江裏的水”,從生產出來就馬上被需求所吸收,到產量急速擴容、新增用戶接近極限,隨時有可能造成洪災。這是一個業界對國產手機泡沫的形象比喻。

早在熊貓剛剛榮登廣告標王的時候,就有媒體疑問“億元標王的背後是企業的戰略思路還是市場壓力下的非常之舉?”。幾個月後,我們難免又會產生這樣的疑問——在新的一年,以1.0889億元奪得央視2003年度手機廣告“標王”的熊貓手機,其市場壓力到底會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