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第六絕 情理相依(3)(2 / 3)

而日本這家公司的經理是個富有人情味的領導者,他想出一個折中的辦法,就是在公司中為每位員工設置小金庫,替他們儲備資金,隻要員工提出申請,公司便會把年終獎金的一部分撥給他,並嚴格保密,結果所有的員工在工作上都比以前賣力許多。

高明的領導者在運用以誠服人時,絕對不要簡單化、庸俗化,領導者必須既堅持原則又保持真情實意,才能贏得部屬的信任和好感,切忌對部屬虛情假意,若是以“逢人隻說三分話”、“留一手”等心態來與部屬相處,會被部屬認為你是在玩弄權謀之術,久而久之,就喪失部屬對你的信任,大家會對你敬而遠之。如果部屬認為自己的領導者是真誠可信賴的,即使自己所提出的問題沒有得到解決,也會理解領導者的心情和處境,不會產生怨恨之心;甚至受到領導嚴厲的批評,也會服氣,不會記恨。如前文所述,像鬆下幸之助先生的作法,既能夠訓人罵人,又能讓部屬安心工作,關鍵在於他和部屬之間已建立了情感的橋梁,雙方能及時溝通和諒解。

投其所好的用人秘訣

運用情感來鼓勵人、教育人、吸引人,其中方法多種多樣,重要的一點是要根據不同對象,選用適宜的方法,撼動他的心靈。

法國醫學家卡雷爾在美國榮獲諾貝爾獎之後,回到故鄉歐洲講學。故鄉的人們深情地挽留他,法國裏昂大學還專門為他興建一座研究所。卡雷爾被濃濃的人情包圍著,不願意離開故鄉。這時,他收到美國同事坦傑的一份電報,上麵隻有一行字:“幾顆在玻璃瓶裏活躍跳動的心髒正等候你的歸來。”收到電報後,卡雷爾立刻改變主意,第二天就搭機赴美。一句話何以會有這麼大的魔力?原來,坦傑博士所說的“心髒”是指卡雷爾為試驗心髒移植,特別用營養液培養在瓶子裏的試驗品。為了請回卡雷爾,坦傑博士選擇了卡雷爾最為關心的事,用來撥動了他赴美的心弦,這雖然是科學界的一則小故事,卻很耐人尋味,是領導者運用情感說服術最好的啟迪。

還有一則故事,發生在楚漢相爭之時,當時劉邦、項羽各自為王,劉邦的國都定在陝西,而其手下的兵將多為江蘇、安徽一帶的人,由於他暫時沒有興兵討伐項羽的計劃,大家都覺得心灰意冷。有一天,他忽然聽說丞相蕭何也不辭而別了,心裏非常擔心,因為蕭何是他的得力助手。過了兩天,蕭何自己又回來了,告訴劉邦他是追大將韓信去了,劉邦說逃亡的將士數以千計,韓信有什麼了不起的,值得相國親自去追?蕭何說:“諸將易得,至如信者,國士無雙,王必欲長王漢中,無所事信;必欲爭天下,非信無可當計事者。”劉邦將信將疑,蕭何又力求任韓信為大將軍,劉邦讓人去叫韓信來聽封,蕭何急忙說:“王素怠慢無禮;今拜大將軍,如呼小兒,此乃信所以去也。王欲拜之,擇良日,齋戒,設壇場,具禮,乃可耳。”後來韓信果真施展才能,替劉邦打下了漢朝江山。

這也是領導者運用以情相動,善結人緣的用人術之成功例子。

感情是人與人之間關係的反映,在人與人之間的感情生活中建構了雙向流動關係。因此,感情並非單向的付出,隻有產生互動作用後,潛能才能變為一種力量。部屬才能夠配合你的指令行動。

感情互動所產生的影響力,關係到領導工作的成敗,領導者要將自己的決策變成部屬的自覺行動,單憑權力是不夠的,還需要與部屬在感情上榮辱與共。權力可以使部屬屈服,但感情可以使部屬心服口服,成功的領導者,必須注意與部屬的感情交流,經常進行情感對話,才能激發他們的積極性。

收服人心的技巧

在領導者中,有許多人不是靠發號施令來指揮部屬的,更多的是靠眼神和表情,這也是以情相動用人術的一環,是一種特殊的管理方式。

《三國誌》中,諸葛亮揮淚斬馬謖就是一則很感人的故事,後人多有探討諸葛亮的真實用意之論,但仁者見仁,智者見智。這則故事在當今則被列入領導者用人的藝術經典之例。

諸葛亮既然已經要殺馬謖,為什麼要流淚呢?其實,諸葛亮是因為思念先帝劉備,且又不忍殺手下愛將而痛哭,實際上諸葛亮更是在激勵其他將士。這種用人術便是“以情相動”。馬謖是他故舊的兒子,是他欣賞的將才,然而軍法無情,斬了一個馬謖,整肅了軍紀,教育了其他將士,使更多的人聽命於自己,兩廂權衡下,諸葛亮隻得揮淚斬將。

法國作家拉封丹曾經寫過一個著名的寓言:北風和南風比賽,看誰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脫掉。北風認為應該猛吹,便不斷的施展威力,一時狂風大作,那位行人為了防禦寒冷,反而把大衣揪得死緊,任隨北風怎樣努力也徒勞無功。而南風卻隻是徐徐吹拂,天空中頓時風和日麗,行人隻覺暖意融融,熱度增加,繼而解開了紐扣,脫去了厚重的大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