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茶、鹽專賣與對外貿易管製思想(3 / 3)

宋代曆朝不斷頒布法令,嚴格禁止私人未經批準擅自出海貿易。如宋太宗端拱二年(989年)五月詔:“自今商旅出海外蕃國販易者,須於兩浙市舶司陳牒,請官給券以行,違者沒入其寶貨。”《宋會要·職官》44之2.即出海貿易,必須向兩浙市舶司申請,經批準給券後才能起航,否則,沒收其貨物。宋神宗元豐八年(1085年)九月敕節文規定:“諸非杭、明、廣州而輒發海商舶船者,以違製論。”《蘇軾文集》卷31《乞禁商旅過外國狀》。此敕令明確規定不經廣州、明州、杭州三處市舶司簽發而擅自出海的商船,均屬於非法,應以違製論處。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根據刑部的建議詳細地規定:商賈由海道興販,“並具入舶物貨名數,所詣去處申所在州;仍召本土物力戶三人委保,州為驗實牒送願發舶,州置簿給公據聽行。回日許於合發舶州住舶,公據納市舶司”。如不請公據而擅乘舶及往高麗、新羅、登萊州界者,“徒二年,五百裏編管”;“並許人告捕,給舶物半價充賞;其餘在船人雖非船物主,並杖八十”《宋會要·職官》44之8.,以限製私自非法出海和超越禁地。

宋代海外貿易與周邊貿易一樣,對一些商品予以嚴厲禁止,其中最重要的是禁止販運人口、兵器與銅錢。如宋廷規定:私販男女者,“舶商、船主、綱首、事頭、火長各杖一百,船物沒官,有首告者,以沒官物內一半充賞”嵇璜:《續文獻通考》卷26《市糴考》,萬有文庫十通本。;“諸以堪造軍器物賣與化外人及引領者,並徒二年”,“物沒官,知情、停藏、負載人,減犯人一等”《慶元條法事類》卷29《興販軍須》。。宋代錢荒嚴重,故政府尤行錢禁,對販運銅錢出海者予以嚴懲。如《慶元條法事類》卷29《銅錢下海》和《銅錢金銀出界》規定“諸將銅錢入海船者,杖八十,一貫杖一百,三貫杖一百編管五百裏,五貫徒一年……十貫流二千裏”;即使“諸以銅錢與蕃商博易者,徒二年……十貫配遠惡州”。宋寧宗嘉定十二年(1219年)六月規定:如船戶偷載銅錢下船,“犯人並船戶與所販物貨,並船盡籍沒入官,一體決配斷罪”《宋會要·刑法》2之142~143.。

宋廷對外商來中國貿易,一直采取“來遠人、來遠物”的歡迎政策。另外,為了獨占外貿高額利潤,對外來商品起初采取榷賣製,後來通過“抽解”進口稅及“博買”(又稱“和買”)壟斷進口商品利潤,餘貨才準許民間與外商交易。

宋初,朝廷規定:“諸蕃國香藥、寶貨至……不得私相市易。”太宗太平興國元年(976年)五月詔:“敢與蕃客貨易,計其值滿一百文以上,量科其罪,過十五千以上,黥麵配海島。”《宋會要·職官》44之1~2.七年(982年)對榷賣物有所放寬,除了珠貝、玳瑁、犀牙、乳香及軍用物品賓鐵仍榷賣外,“餘聽市貨與民”《宋會要·職官》44之1.。這些“市貨與民”的商品,經過“抽解”及“博買”之後,才準許民間與外商交易。淳化二年(991年),朝廷規定在“十先征其一”的同時,對外商貨物“官盡增常價買之”,“除禁榷貨,他貨擇良者止市其半,如時價給之。粗惡者,恣其賣勿禁”《宋會要·職官》44之2.。宋神宗熙寧變法時,減輕了抽解定數,實行“十五取一”⑨《宋會要·職官》44之27.,“所貴通異域之情,來海外之貨”《宋會要·職官》44之7.。宋徽宗時,依據不同的商品規定不同的抽解定數,即以“十分為率,真珠、龍腦凡細色抽一分,玳瑁、蘇木凡粗色抽三分……象牙重及三十斤並乳香抽外,盡官市,蓋榷貨也”朱彧:《萍州可談》卷2,文淵閣四庫全書本。。南宋紹興時,又提高了抽解定數,並進行博買。朝廷規定:“擇其良者,謂如犀象,十分抽二分,又博買四分;真珠十分抽一分,又博買六分之類。”⑨《宋會要·職官》44之27.這樣,十分之六七的外商貨物,盡被官府壟斷。至宋理宗寶慶時,“各人物貨分作一十五分,舶務抽一分起發上供,綱首抽一分為船腳糜費,本府又抽三分低價和買,兩倅廳各抽一分低價和買,共已取其七分,至給還客旅之時,止有其八,則幾於五分取其二”。這種抽解和買取利太重,使客旅無利可圖,故寧可“冒犯法禁透漏,不肯將出抽解”《寶慶四明誌》卷6《市舶》。。

宋代,由於海外貿易獲利巨大,故市舶官吏、海關監官、海防巡捕等,利用職務之便與蕃商私相交易,文武官僚亦“遣親信於化外販鬻”;南海官員及經過使臣多請托市舶官,“如傳語蕃長,所買香藥,多虧價值”③⑤《宋會要·職官》44之3.。更有甚者,一些官吏“罔顧憲章,苟循貨財,潛通交易闌出徼外,私市掌握之珍,公行道中”③《宋會要·職官》44之3.。因此,宋太宗太平興國元年(976年)五月詔:“敢與蕃客貨易,計其直滿一百文以上,量科其罪,過十五千以上,黥麵配海島,過此數者押送赴闕。”《宋會要·職官》44之1.至道元年(995年)六月又詔:知通諸色官員並市舶司官、使臣等,“今後不得收買蕃商雜貨及違禁物色”。⑤《宋會要·職官》44之3.如違,“並除名,使臣決配,所犯人亦決配”《宋會要·職官》44之9.。南宋紹興五年(1135年)亦詔:“市舶務監官並見任官,詭名買市舶司及強買客旅舶貨,以違製論,仍不以赦降原減。許人告,賞錢一百貫,提舉官、知通不舉劾,減犯人罪二等。”《宋會要·職官》44之19.宋寧宗開禧三年(1207年)再次申飭:泉、廣市舶司,如所隸官事對蕃貨“擇其精者,售以低價,諸司官屬複相囑托”抑買者,“許蕃商越訴,犯者計贓坐罪”《宋會要·職官》44之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