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世紀70年代初國際社會發表《人類環境宣言》,拉開人類環境保護的序幕以來,綠色浪潮一浪高過一浪並席卷全球,21世紀將是一個綠色的世紀。麵對世界性以保護人類生態環境為主題的“綠色行動”浪潮,生態營銷的概念也愈來愈引起廣大企業的關注。為了能在“硝煙彌漫”的戰場上豎起自己的一杆大旗,各企業紛紛趕潮追浪,力圖求異出新,引領營銷主流。對於生態營銷,各企業是否無動於衷?或已能深諳其道?稍不留神,就將會成為企業“心中永遠的痛”!
案例:喜之郎,高枕無憂了嗎?
一提到“果凍布丁”,您肯定會脫口而出“喜之郎”!的確,“果凍布丁喜之郎”的廣告語已經紅遍了大江南北,幾乎無人不知。
廣東喜之郎集團有限公司是一家果凍、布丁專業製造、銷售公司,創辦於1993年,以生產和銷售“喜之郎”、“水晶之戀”、“美智子”、“美能多”等品牌的果凍、布丁及運動能量飲料而著稱於國內外食品界。
1996年,當眾多的果凍企業仍沉浸於供不應求的快樂之中時,喜之郎則率先在中央電視台耗巨資投放廣告,產銷額因此迅速提升,一躍成為果凍行業的第一品牌。隨後,喜之郎憑借其在營銷上的先機優勢使之在競爭隊伍中絕塵而去,令競爭對手望塵莫及。喜之郎最高峰時曾占有70%的市場份額,到目前仍占據著果凍市場的半壁江山,而一直尾隨其後的金娃則隻有9%左右的市場占有率。
喜之郎目前之所以享有極高的品牌知名度,在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它的廣告。它的廣告訴求是營造溫馨祥和的歡樂氣氛,以情動人。健康、純情、溫馨、浪漫、自然的形象已是深入人心,頗受廣大青少年喜愛。尤其是在廣告當中,以一群仿佛如鄰家少男少女的形象麵世,以圖進一步拉近與目標消費群體的距離,使他們在消費中獲得更多的情感體驗,加快了這個群體對品牌產生忠誠的步伐。2002年,喜之郎又把目標消費者擴大到了青年女性、少婦群體。如此昂首闊步,可見欲雄霸天下!
喜之郎江湖老大的地位真的令敵手望而卻步嗎?它如此完美的營銷策略真的無懈可擊嗎?未必如此!
覬覦喜之郎良久的金娃,2002年忙著排兵布陣,緊鑼密鼓地謀劃,意欲發兵挑戰,直刺喜之郎!金娃是跟喜之郎幾乎同期進入果凍行業的。它曾在國內首創金娃布丁主打產品,一度獨領風騷。然而在1996年喜之郎“大打出手”之時,金娃卻因市場意識及資金等原因被拋在後邊。現在,金娃又開始“大動幹戈”,叫板喜之郎,是否是以卵擊石?是否會引火燒身?是否找到了喜之郎的“命門”?是否找到了“殺手鐧”?
金娃進行了一次市場調查,調查報告表明,雖然果凍食品的最終消費者有不同的年齡層,但仍有近90%的消費者是兒童。兒童消費存在著極為普遍的最終消費者與購買決策者相分離的情形,購買建議雖是由兒童提出,而真正的購買者卻是其父母。從兒童的角度來看,孩子的天性是感知、貪玩,包裝、口味、口感與廣告無疑是果凍營銷的四大市場支撐點,但他們的指名購買率不高。而真正的購買者——家長考慮更多的卻是安全、營養。在金娃的調查中,家長們幾乎無一例外地對孩子零食習慣的營養狀況表示擔憂。孩子多喝可樂,他們擔心孩子皮膚變黑;零食吃多了,又擔心會影響主食。他們非常關注小食品對於兒童的健康影響,但是,對此他們基本是一無所知,麵對眾多的食品,無從判斷哪一種小食品對孩子的營養有益,因而也無從選擇。
金娃找到了!喜之郎的命門就是,長期進行情感訴求,忽略了消費者對於果凍食品營養性的需求。“殺手鐧”就是,以功能為訴求點,進行高度差異化營銷、生態營銷,將目標瞄準真正的購買者。
接下來,金娃便是根據“功能性營養果凍”的定位,考慮如何將生態營銷深入化、具體化、清晰化。金娃將在產品、價格、渠道、促銷等營銷策略上積極慎重地運作,選擇恰當時機參與社會性公益活動,與生態營銷體現的社會責任感相結合,使金娃滿足消費者健康需求的品牌形象更加豐滿。並呼籲兒童食品行業不要把果凍作為“愉悅性產品”來營銷(所謂愉悅性產品就是給消費者帶來一時快感卻不利於長遠身心健康,或能產生即時滿足與快樂,但長時間可能會傷害身心健康的產品)。這也可能是金娃利用生態營銷直刺喜之郎的利劍。
專家點撥:
企業在營銷活動中要考慮社會與道德問題。消費者消費產品的最終目的是為了身體健康,為了提高生活質量。
1.忽視生態營銷的後果
(1)給對手可乘之機。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對生命與自然的關係有了更新的感悟,消費觀念和消費行為也在悄然地發生變化。人們在日常消費中越來越關心食物的營養、自身的健康以及生存環境的可持續性。這就是一股綠色消費潮流。營銷學上與之對應的便是綠色營銷,還有相關的概念如生態營銷、社會營銷和環境營銷等。為了順應時代的潮流,合乎顧客的消費口味,尤其是食品行業,必須實行綠色營銷、生態營銷。如果忽略了這一點,一旦給競爭對手抓住,且大做文章,肯定會對企業造成不良影響。案例當中,金娃便是利用生態營銷,試圖給喜之郎致命一擊。
(2)生態圈無法平衡發展。生態營銷觀念就是要企業把市場要求和自身資源條件有機結合,與周圍自然的、社會的、經濟的環境相協調,其中節能、環保與促進人類身體健康是其關鍵所在。生態營銷是一個係統的概念,包括四個生態圈,即營銷圈、企業圈、社會圈和自然圈。營銷圈要求營銷策略的各個方麵以及執行當中的各個環節統一一致;企業圈要求單個企業在發展的過程當中應與本行業其他企業以及其他行業企業協調發展;社會圈要求企業的經營在與整個社會發生關係的過程中,充分考慮並盡量滿足人的各種合理需求;環境圈要求企業在營銷當中要注意對自然環境的影響。
反觀喜之郎的成長過程,它確立的企業精神是“追求更強、更好,共創健康快樂的明天!”經營理念是“愛心、精心、責任心”、“誠意讓消費者滿意”。而其在廣告中運用的是情感訴求的手法,快樂是體現了,但健康卻無從尋覓。因此廣告顯得比較空洞,沒有依托。其情感訴求方式雖不能說是一個敗筆,但與其理念略有偏差。這在企業營銷圈中很不協調。再者,曾經在2000年,“兆寶”牌水果果凍的生產廠家河北理想企業集團有限公司,研製出具有強力抗氧化、抗紫外線功能的“高透明複層保鮮盒”並申請了專利。結果喜之郎生產的200克水果果凍使用與“兆寶”相同的包裝,侵犯了理想集團的專利權。如此不正當競爭,實為市場所不容許。喜之郎一度萌發的掠奪式營銷,大有氣吞山河之勢,這樣就給企業圈一種潛在的衝擊,難怪金娃要大舉反擊。在社會圈和自然圈的營銷當中,喜之郎雖無多少疏漏之處,但也沒有可圈可點的地方。
(3)“隱性生態”紊亂。一般意義上講,忽視了生態營銷,很容易造成眾多的汙染,如快餐行業提供了可口的然而是欠營養的食品;某公司的“今年過節不收禮,收禮隻收×××”的聲音汙染;大街小巷中高懸低掛的廣告牌造成的視覺汙染;造紙廠等企業排出的汙水、廢氣造成的水汙染及大氣汙染等等。從企業角度來講,生態存在兩種形式,一個是人與自然的顯性生態,另一個是企業文化及經營理念與顧客的思想意識交流當中形成的隱性生態。
喜之郎進行了一次市場調查,發現青年女性和少婦群體也對其果凍非常感興趣。這一發現讓喜之郎大喜過望,為其產品能夠擁有如此廣闊的市場空間而歡呼,他們決定進一步開發這個市場空間,於是就請當代女歌星作為其形象代言人。喜之郎一貫的青春、純情、浪漫的形象迎合了無數少婦懷念青春、寄托朦朧的心理,所以才有此驚喜發現。而代言人的形象實在是與以前的產品形象相去甚遠。請其作為形象代言人,很容易引起少婦群體的反感。顯然,由於喜之郎忽視生態營銷,因此在隱性生態上勢必會造成“紊亂”,進而會造成銷量下降,顧客忠誠度降低。
(4)企業形象受損,顧客流失。一般而言,顧客消費一個企業的商品,最初是看中商品自身的功能性,而今後的持續消費則是有一種情結凝固在裏麵。在外界的影響下,顧客判斷商品的標準很可能又回到了商品本身的功能上並通過比較多家企業的同類商品,而轉換消費對象。顧客對喜之郎的果凍傾愛有加,最初是其產品本身的原因。當喜之郎訴諸情感影響時,顧客便又成為情感型的了。而現在,金娃不失時機地提醒了顧客,要注意食品的營養,關注自身健康。於是,金娃果凍肯定會受到消費者青睞(即使其產品同喜之郎的相差無幾)。顧客如夢方醒,會錯以為喜之郎隻是通過廣告獲取消費者歡心,而並不關心消費者的健康問題。這樣,喜之郎在顧客中的形象受損,顧客就會轉而投奔金娃了。喜之郎若想應戰,必須在生態營銷上下功夫,否則凶多吉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