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營銷非典綜合症(2 / 3)

(2)缺乏信心與道德。麵對“非典”,企業的信心與關懷非常關鍵。在這種危機關頭,考驗的是企業的社會良知和商業道德,誠信是這場事件營銷之戰能否勝利的一個關鍵性因素。企業在一個被動的環境中,如果領導不能夠真誠麵對,甚至采取隱瞞、自私的手段,將加重公司內部的恐慌,甚至失去民心,因此及時地通報公司目前麵臨的困難,爭取公司員工的理解與信任,形成整體上的主動性,要積極的表示對員工的關懷,體現企業以人為本的思想。但是,許多企業缺乏應對“非典”的信心,缺乏對社會的責任感。沒能取得消費者的信任和獲得權威感,從而沒有建立起在顧客心中的良好商譽。

從營銷學的角度來看,處於危機環境下,企業的不道德行為可以說是犯了大忌,危機營銷必須把握一個公眾利益至上的原則。在危機環境下,公眾的利益首先是受損者,而在自然災難的環境下,多數公眾利益受到直接損失。而在這時候,企業能夠以公眾利益的代言人出現,企業的美譽度可以得到迅速提升。企業不能靈活運用這一法寶,很可能就會“病發身亡”。

(3)缺乏有效的應對措施。“非典”的爆發,令許多企業措手不及。在這種突如其來的情況下,企業不能夠采取有效的市場措施來應對,便會使情況變得更糟。“非典”的流行對於不同的企業來說,有不利的一麵也有可以利用的一麵。那些不能夠利用“非典”期間加強基礎的市場研究與整理工作的企業,就會在針對競爭對手及“非典”後期影響的信息分析,媒介聯係與合作工作,參加抗拒“非典”的公益活動等方麵處於劣勢。另外,在對市場人員的管理上,缺少計劃管理,不能及時克服銷售人員的鬆散性,就會在銷售計劃上發生混亂。在“非典”有所緩解的情況下,也不能采取及時有效的措施恢複銷售管理,這樣對企業的市場工作有很大的負麵影響。

3.直麵“非典”,審視危機

“非典”給我們帶來的不僅僅是企業經營的問題,如企業對突發事件的處理,企業對市場環境的適應能力,企業決策層應對危機的技巧,企業的競爭力等等;還有政府經營的問題,如政府在這次事件中采取的策略對經濟產生的影響,對城市產生的影響。因此說,“非典”給社會和企業帶來的不僅僅是損失,“非典”更應是一組催化劑,讓企業更加成熟,讓政府更加理性。

(1)危機管理三要素。所謂“危機”都是無法預測的事件,但無法預測並不意味不能準備。對“非典”這樣的危機,企業采取不同的處理方式,就會有不同的結果。在主觀上和客觀上對危機有足夠的準備,企業做到冷靜應對、及時處理,通常能夠化險為夷,甚至因禍得福。而不成功的危機處理則會將企業置於不利境地,如公共形象受損、經濟損失巨大、員工信心動搖、客戶和業務夥伴流失等等。

對於當代企業來說,成功的危機管理包括三個關鍵因素。

第一,製度化、係統化的危機管理組織和業務流程。這些流程在業務正常時不起作用,但是危機發生時會及時啟動並有效運轉,對危機的處理發揮重要作用。企業業務規模越大,危機造成的損失就可能越高,危機處理工作的難度也越大。因此大公司特別需要製定一套全麵、係統、可操作的危機管理製度和處理機製,以備不測之需。

第二,企業高層領導的重視和直接領導。無論是危機預防還是處理,企業最高領導對危機的重視和直接參與都極其重要,如果領導人意識不到其重要性,一旦危機發生很有可能會對企業造成災難性的打擊。這首先表現在這種企業缺乏良好的預防措施和手段,因而不能有效預防可能發生的危機;其次危機發生時,企業各部門反應遲鈍,延誤戰機。

第三,良好的信息係統支持。信息係統作為預警機製的重要工具,能幫助危機尚在苗頭時及時被識別和發現,並快速果斷地進行處理,從而防患於未然。在危機處理時信息係統有助於有效診斷危機原因、及時彙總和傳達相關信息,並有助於企業各部門統一口徑,協調作業。

良好的、暢通的信息係統可以幫助政府做出正確的決策,避免猜測和謠言帶來的社會不穩定,保證關鍵物資的充足供應,從而最大限度地減少危機造成的危害。

(2)危機營銷四突破。主要包括:

第一,市場調研尋求策略突破。“非典”時期,不論企業是否受到“非典”的影響,都要對公司的經營戰略和營銷戰略進行再思考。每個企業最應知道的道理是,企業不僅麵臨著市場競爭的風險,更要有應對突發性事件的能力。很多企業的營銷戰略在“非典”前並沒有考慮到不可抗力的突發事件對戰略的影響。“非典”的爆發流行要求企業根據中國宏觀和微觀經濟的現狀、國家的整體經濟環境和產業政策、區域經濟新特點等對企業的營銷戰略進行調整。同時,企業也應該及時了解政府“非典”時期對企業在稅收、銀行融資、營銷等方麵的扶植政策。“非典”時期往往是一些行業業務最淡的季節,這也正是公司反思和重新定位企業營銷和管理等方麵事情的良機,以便危機過後捷足先登,抓住商機。但是,企業的經營和營銷戰略的根基是企業核心競爭力,偏離企業核心競爭力和企業文化的戰略是不可取的,例如,“非典”時期受打擊較大的旅遊、客運企業隨著疫情時間的延續而有些躁動不安,開始另尋他業,我們認為這是不可取的。因為在人類的科學技術迅猛發展的今天,對一場疾病的研究和突破的時間將大大縮短,人類將很快戰勝這場災害。曆史經驗表明,一些因突發事件而受到打擊的行業和產業可能會在突發事件結束後有一個跳躍式的大發展。因此,企業的戰略和策略還是應該建立在競爭力基礎上。“非典”爆發剛剛不久,聯想集團迅速做出反應。根據消費者希望足不出戶的學習與娛樂而引發的對電腦整機的需求情況,聯想為此做足了準備,因此在其他商家門可羅雀的時候,聯想銷售逆市飄紅,市場占有率明顯擴大。這與聯想積極改變營銷策略有很大的關係。

第二,事件營銷突破。所謂事件營銷就是利用事件的突發性與自身產品的關聯性,借助各方麵媒體進行廣泛的教育和引導,實現短期內的效果提升和長期的消費者觀念改變及市場積累。事件營銷一般具有如下特點:突發性強,時間緊迫;市場潛在的機會大;具有廣泛的消費者受眾麵;有高頻率的媒體助陣;信息複雜消費者很難辨認。黃金組合、黃金搭檔、香雪抗病毒口服液等產品就是運用事件營銷來提升自己的品牌知名度和美譽度。而對於一場全社會的不可抗力事件而言,很多企業在各種經濟活動中都有相應的應對戰略。總之,企業要在特殊時期利用熱點營銷、關係營銷等思想,發掘一切可能的潛在機會,將危機作為一個推動產品的機會。

第三,社會營銷突破。如何在自然災難中提升企業社會形象和在消費者心目中的美譽度,對很多企業也是值得思考的問題。對企業而言,所謂社會營銷,就是用傳統的商品和服務營銷方式與手段來推廣有利於社會發展和公益事業的事情,如促進公共道德、環保、慈善事業、健康等,既提升公眾的社會意識,又推廣了企業的產品和服務意識,對企業而言是一舉兩得的事情。在“非典”爆發初期,內蒙古蒙牛乳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成為第一家向國家衛生部和內蒙古緊急捐款的企業,專門用於“非典”型肺炎的防治工作,極大地提高了企業的社會形象和產品在消費者心中的好感。

第四,關係營銷突破。公共關係是人們越來越重視的營銷要素。越是在突發事件發生時,越要防止客戶的流失。青島有幾家著名的飯館,在“非典”時期不但沒有停業,反而大搞服務活動,它們為每位就餐的客人量體溫、發放消毒紙巾,同時提高餐具的消毒頻率、主動為客人分餐,使顧客在危機時期享受到家一樣的溫暖。為了在顧客心目中樹立公司的良好形象,公司還經常給顧客打電話、寫信,與顧客溝通、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