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營銷誠信缺失症(1 / 3)

在企業承受激烈市場競爭之時,一些企業努力在遊戲規則當中尋找“突破口”。在紅紅火火的背後不知隱藏了多少爾虞我詐、欺世盜名。人們在感歎世風日下的同時又呼喚起了誠信。的確,誠信成為當今最為時髦的一個關鍵詞,也確實表明人們對於誠信的饑渴。因為信用危機已經覆蓋了社會的方方麵麵,其中企業間的營銷信用危機尤為突出。

誠信——我們不得不麵對的話題!

案例:華榕失信走麥城

福州華榕超市集團有限公司成立於1995年10月,是一家由福州市在港窗口企業華榕(集團)有限公司、華榕財務公司及其他一些自然人股東發起設立的股份公司,注冊資本金為3000萬元。

1996年初,華榕超市首批8家連鎖店在福州同時開業,開業後超市以“平民化,廉價性”為口號,填補了榕城商業沒有連鎖業態的空白,從這個意義上說,華榕超市理所當然地成為榕城乃至福建商業連鎖業態的開山鼻祖。到1998年底,華榕超市在福建、江蘇、安徽等地的連鎖店開到91家之多,資產總額多達1.76億元,營業額達到3.4億元。並且,在1999年和2000年連續兩年進入“中國連鎖商業企業百強”,一度發展成為一家跨地區、跨行業、跨體製的股份製企業,成為福建省超市群雄的龍頭老大。並且華榕超市集團宣稱到2003年門店總數要開到500個,營業麵積要達到30萬平方米。

誰料想,發展勢頭看似強勁的華榕集團2001年發生了驚天爆破!

2001年12月27日晚9點,上百家供貨商憤然衝進福州市“華榕好佳家”超市,欲以強行手段拉貨。翌日,“華榕好佳家”以“本日盤點,停止營業”為名暫停營業。隨後,迅速引起連鎖反應,近500家供貨商集體上門向整個華榕集團逼討欠債並停止供貨;手持華榕超市提貨IC卡的消費者聞風而動,擠到超市搶購商品,許多店鋪幾乎被搬空。於是,一些連鎖店紛紛“閉門謝客”或幹脆“改換門庭”。這就是被福建商業界稱為的“華榕超市事變”。8月27日,華榕超市再度關門歇業。這是華榕超市半年內發生的第二次關門。

誰料想,華榕紅紅火火的背後確實危機重重!

公司成立之初,注冊資本金為3000萬元,其中大股東香港(華榕)有限公司投資1050萬元,22個自然人小股東投資1950萬元。公司開業不久,大股東香港華榕(集團)有限公司即“變相抽逃”注冊資本金1200萬元,其他小股東也紛紛效仿,不斷抽走資金。而且,有些股東未到資金高達300萬元。因此,華榕公司從成立那天起,股本金就沒有到過位,實有資本金隻有1000—1500萬元。資本金的嚴重不足使華榕資產負債率高達80%以上。

從1996年至1998年,華榕公司憑借其銷售優勢,大做“空手套白狼”的“無本”買賣。它們用延期支付供貨商貨款的手段“圈”錢而迅猛擴張。接著,勝利者被輝煌衝昏了頭腦。在根基不穩的情況下,華榕公司又盲目向外發展網點,結果出現嚴重虧損,在南京虧損1000萬元,在蘇州虧損250萬元,在三明市虧損350萬元。虧損額不斷增加,華榕於是變本加厲地拖欠供貨商的貨款,直到2001年資金實在無法周轉之時——華榕超市集團淨債務達5000多萬元,其中拖欠供貨商的貨款為4200萬元。

就這樣,從1999年開始,華榕公司成了一個完全無本經營的公司,就是靠長期大量占用供貨商的資金它才得以支撐。終於,供貨商忍無可忍,走到聯手上門討債的地步。

號稱福建省規模最大、實力最強並連續兩年進入“中國連鎖企業百強”行列的華榕連鎖超市緣何不堪一擊,在一夜之間全線“崩盤”?有關人士一針見血地指出,華榕危機的實質是信用危機!

專家點撥:

信譽像氧氣,當它存在的時候,人們往往忽視它;而當它缺失時,才會引起格外關注。人無信不立,企業無信不長。誠實信用是企業的根本,未來的競爭是品牌的競爭,更是信譽的競爭。

1.失信:種下苦果自己吃

(1)企業文化失去品質。隨著現代企業製度的建立,企業不僅需要有現代營銷意識,而且要樹立先進的企業文化理念。企業文化就是企業的靈魂、創造力與原動力,是企業永不衰竭的資源。企業文化的理論和實踐已越來越引起企業界的重視。若想使企業形成強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塑造出高品質的企業文化,就必須堅持以人為本,而人則要以信為基。所以,要是失去了誠信,人就失去了基本的做人原則,企業文化也就隨之失去根基。對於華榕這樣的連鎖零售企業來說,企業文化在統一公司形象,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上顯得尤為重要。但它在對待供貨商貨款的態度上,故意拖延付款,最終造成彼此之間信任鏈條的斷裂。

華榕集團根本就不可能塑造出高品質的企業文化。自公司成立之初,注冊資本為3000萬元,但剛開始大小股東就變相抽逃資金,7年來華榕實有資本金始終在1000—1500萬元之間,股本金從未到過位。高層竟如此的行騙,文化塑造從何談起?

(2)企業聲譽受到影響。毫無疑問,對於任何企業,其社會聲譽就是它的生命。美譽在外,企業就會獲得發展的動力,煥發勃勃生機。否則,企業就難於在市場上立足。華榕的發展初期,走勢良好。“中國連鎖商業企業百強”、“福建連鎖超市龍頭”等這樣的美譽,使人們相信它有著敏銳的市場洞察力、完善的管理以及良好的市場開拓能力。供貨商們對此更是深信不疑。然而,天大的騙局!華榕的迅猛擴張原來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繁榮的假象終於在它一而再、再而三地拖欠供貨商的貨款時被識破了。華榕失信於供貨商、失信於消費者、失信於整個社會,最終名譽掃地。

中華老字號南京冠生園食品公司失信於廣大的消費者,用陳年舊陷生產月餅。黑幕被揭開後不久,不但使該廠的聲譽受到嚴重的影響,而且使國內整個月餅市場陷入危機。更有甚者,山東平陰福膠集團用廉價的碎馬皮替代價格較高的驢皮熬製阿膠坑害病人,比冠生園更加的不講誠信,最終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可見,在營銷中不講誠信的結果是害人又害己。

(3)企業最終破產倒閉。一個企業能夠在市場上安身立命,除了要有頑強不息的意誌、堅如磐石的組織、完善的管理和不斷的創新外,更不可缺少的就是誠信。沒有了誠信,企業就等於失去了成長的土壤。企業要贏得內部員工的信任,大家才能努力工作,全身心投入企業的建設;企業要贏得合作夥伴的信任,相互之間才能共同謀求發展大計,即使有一方出現了困難,也會相互幫助,共渡難關;企業要贏得消費者的信任,消費者才能接受企業的形象,認可企業的產品或服務;企業要贏得政府的信任,才能獲得政策上的支持。哪怕隻失信於一方,企業最終會敗落。

華榕又如何呢?對於華榕的負債情況,福建中美律師事務所代表華榕進行了說明。該所稱,華榕的淨債務為5550萬元,其中欠供貨商為4200萬元,欠銀行650萬元、欠員工工資180萬元,欠租金200萬元,欠社會IC卡120萬元,欠稅收200萬元。而華榕的賬麵資產為3280萬元,如果華榕宣布破產,那麼資產變現預計隻有780萬元。而事實是華榕最後的資產遠沒有780萬元那麼多。

因信用缺失所引發的危害是無窮的,追求短期利益,到頭來受害的首先是企業自己,並且由於商業零售企業涉及麵廣,一家企業關門,就帶來較大的社會不穩定因素。2002年當中,除了盛極一時的華榕坍塌之外,同時福州的華都、五州世紀百貨也關門大吉。還有東北的萬集源上演了生死時速之後,兵敗如山倒;北京的紅熊、朝林,內蒙古的“咱們家”相繼倒閉;號稱“山西第一超市”的華宇超市,也讓200個供貨商痛心疾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