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況剛才說話的時候,已經在體內暗暗蓄起勁力,突然發難,身體疾射而去,掌力帶起的風聲已經撲到杜堪眼前。而杜堪是成名已久的前輩,戰鬥經驗極為豐富,怎麼會沒有準備?雙掌在沈況伸出的右臂上輕輕一拍,借力長身而起,左掌瞬間直襲沈況的頂門!
沈況也不後退,隻是把早已蓄力多時的左掌向上狠狠拍了出去,正好迎上杜堪的左掌,勢必要尋求力量上的對決!
其實這樣的硬碰硬是杜堪更占便宜一些,畢竟他內力要比沈況更為雄渾,又借著上下身位的壓製,倘若是尋常兩個人這樣硬拚,那麼勝負已經不言而喻了。
但沈況心思轉的極快,他修煉的內功,是白家的家傳絕學《九寸玄功》,這是一門極為神妙的心法,簡單的說,這門內功有個極強的特點:遇強更強。
一般高深的內功修煉法門,都是主修任督二脈,先狀肺腑,再強四肢。由氣海、陰交、神闕上通督脈,下至任脈,最後再到四肢,倘若能打通循環,那便是天下無敵了。《九寸玄功》卻另辟蹊徑,先從四肢開始修習,起初盈盈一息真氣,極難凝聚,但倘若能從四肢中錘煉出一股真氣來,那便可以由雙手的少陰心經、太陰肺經,雙腳的少陰腎經、陽明胃經四條經脈循序漸進,直達肺腑。人體全身殼穴極多,四肢的真氣容納最為巨大,九寸玄功練到深處,全身經脈寬闊如江河,即便還未能打通任督二脈,那也能使真氣在四肢經脈間做一個小的循環,這就是通常人們所稱的小周天。
早在千百年前,武風盛行的時代,許多高深的武學都需要小周天來作為基礎,像南北朝時期鮮卑人的武學,走的就大多是這樣一條路,慕容氏的《鬥轉星移》,無非就是將遇到的真氣由四肢經脈呈入,又經過周天循環打出而已。九寸玄功不似鬥轉星移一樣借力打力,但卻比之更有高明之處。
所以當杜堪全力一掌當頭壓下的時候,沈況仍能直接硬撼,絲毫不懼!
兩人雙掌交在一處,不同前一次,這次交鋒毫無花巧可言,“砰”的一聲,真氣鼓蕩,勁風陣陣。
杜堪感覺到自手上經脈傳來的巨大反震之力,心裏大驚:這小子也不過二十多歲,一身內功怎麼如此渾厚?
沈況得理不饒人,硬生生拚了一掌,不僅不退,反而更進一步,右掌握手成拳,狠狠地捶向杜堪的小腹。
杜堪一擊並未得手,已經失去了先機,隻能猛吸一口氣側過身子躲避,同時暗運功力,把大半真氣全都凝在一雙手掌之上,伺機而戰。
沈況年紀輕,反應更是迅捷,不待招式得手,又向前橫跨出一步,掌力又一次遞了出去,這樣的連環強攻,最是耗費內力,卻有明顯的效果,壓得杜堪喘不過氣來。如果這是一次平常的比武較量,沈況和杜堪這樣的前輩過招,隻需纏鬥就能立於不敗之地,但是這次非比尋常,如果不在短時間內分出勝負,恐怕今天沈況將極難脫身。
兩個人交手短短十幾招,但覺得好像已經經過一場惡戰,精力消耗巨大,但仍不敢有絲毫的馬虎。待節奏緩慢下來,杜堪的綿掌威力逐漸展現,沈況的猛攻就變得遲緩起來。
杜堪眼見終於穩住局勢,心態也就慢慢平靜,一雙手掌上的功夫施展開來,竟是把自己周身防的密不透風。他的內力本就平和溫柔,幾十年的積累,氣息悠長;練的又是綿掌功夫,沈況的攻擊剛猛劇烈,但感覺就好像打在一團棉花上,一點辦法也沒有。
若是叫杜堪再拖個三四十招,等沈況攻勢減緩,必是遭到杜堪反撲之時!
沈況心中手上動作絲毫不慢,但心思急轉,暗想到:這個時候必須逼他與我硬拚,千萬不能叫他把我拖入泥潭!拚消耗我絕不是他的對手!
心裏這樣想著,沈況猛然間一口氣吐出,閃電般打出兩掌,迫使杜堪格擋,卻忽然收回手臂,側著身子運功向杜堪懷裏撞去!杜堪剛剛擋開沈況掌力,就見沈況的半個肩膀已經快要進到自己懷裏來。習武之人的本能反應,杜堪幾乎是毫不猶豫地雙掌運足功力準備拍在沈況近在咫尺的肩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