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情永遠是人生的精彩處,沒有愛情的人生是不完整的人生。有人說過,一個成功男人的背後,必然有一個成功的女人。因為,家正是由一對對男人和女人組成的,他們共同支撐起來一個完美的家庭,不管少了誰,家都會因缺少砥柱而倒塌。
1962年,李嘉誠與他舅父的女兒莊月明踏著紅地毯走進了婚姻的殿堂。
此時的李嘉誠,已經35歲。
談起李嘉誠的愛情,的確讓人回味。
1940年的冬天,父母在萬般無奈之下,帶著年幼的李嘉誠和他的弟妹投奔舅父莊靜庵,從這個時候開始,李嘉誠便認識了他的表妹莊月明。當時,李嘉誠一家萬分落魄,寄人籬下;而莊月明家卻生活無憂,生意興隆。家庭條件有如此大反差的李嘉誠和莊月明二人是如何走到一起的呢?其中自有緣由。
初次來港,李嘉誠看不夠這個花花世界,一切在他的眼中都是新奇的,包括舅父的家和這個比他小4歲的表妹莊月明。他們是如何交往的呢?
當時,李嘉誠的父親初到香港,不想依靠妻弟生活,於是走遍了香港的大街小巷尋找工作,結果處處碰壁,不能不感慨“百無一用是書生”,無奈之下,他放棄了當老師的計劃,做了一名小職員。後來,他從香港市民支持內地抗戰、捐資救國中發現,實業亦可救國。他把希望寄托在李嘉誠身上。為了讓李嘉誠在日後有所作為,他讓李嘉誠學習廣州話和英語。
李嘉誠此時就拜表妹莊月明為師,跟著他學廣州話。在表妹的幫助下,李嘉誠的廣州話越來越標準。空閑的時候,李嘉誠會把自己在內地讀書時學到的東西講給表妹聽,讓出生在香港的表妹耳目一新。就這樣,在交往的過程中他們自然地成為了好朋友。
然而美好的童年時光沒有這樣延續下去,不幸來臨了,李嘉誠的父親李雲經於1943年去世了。
在父親的教誨和自己強強性格的支配下,李嘉誠斷然拒絕了舅舅的資助,中途輟學,外出工作,他希望憑借自己的努力為自己爭得一席之地。當年由打工仔變成老板的舅舅,因為自己也是白手起家,所以很支持他的想法。他希望李嘉誠自己闖蕩,沒有讓李嘉誠進自己的公司。李嘉誠也因此深深懂得必須依靠自己,做自己命運的主人。
柔弱善良、美麗純潔的莊月明此時已經近10歲,到了懂事的年齡。她給這位可敬可愛的表哥給予了特殊的關照。出身大家的表妹在精神上給了李嘉誠無限的慰藉,她時時刻刻地關注著表哥的所作所為,對表哥事業的每一次小成就都感到欣喜,李嘉誠也因此喜歡上了這個聰明漂亮的表妹。他們的愛情的確來之不易。
因為,莊月明是李嘉誠舅父莊靜庵的掌上明珠,莊靜庵是香港鍾表大亨,很重視對子女的教育。莊月明出身名門,可謂大家閨秀,不但容貌秀麗,而且聰慧過人。曾以優異的成績畢業於英華女校和香港大學,後來又東渡日本,就讀於明治大學。
隨著年齡的變化,莊月明長大了。莊靜庵開始為自己的女兒找對象,多次帶著女兒去相親。然而莊月明根本看不上那些驕子,她的心中隻有表哥李嘉誠一人。
李嘉誠深知表妹的心意,但自己畢竟學曆偏低、出身貧寒。他深知自己的地位,惟有出類拔萃,作出一番業績才會讓舅父刮目相看。
李嘉誠不斷努力,在為前途打拚的同時不忘學習,因為他想在學識和事業上都能取得成就。畢竟財大氣粗的舅父莊靜庵不會僅被財富打動,把女兒嫁出去的。
光陰荏苒,李嘉誠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他在茶樓做堂倌,後又在舅父的鍾表公司打工,很快升為店員,然後毅然離開舅父的鍾表公司,相繼做了五金、塑膠廠的推銷員,在塑膠廠的工作中,他憑著自己的努力,很快榮升為總經理。1950年,李嘉誠開始創業,創辦了自己的企業長江塑膠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