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不忘養育,孝敬父母(1 / 1)

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一個人應該履行的義務。人的生命是父母給的,父母對兒女的愛是世界上最無私最強烈的愛。為了能夠讓子女快樂健康地成長,父母做出了巨大的犧牲,但他們毫無怨言,而是非常欣慰地看著子女逐漸長大成人。在他們欣慰的笑臉背後,隱藏著多少艱辛的勞動和酸楚。

1942年的冬天,李嘉誠的父親李雲經先生永遠地離開了這個落魄的家庭,被安葬在潮州老家。他沒有給李嘉誠留下任何遺產,而是把養活一家人的重擔放在了少年李嘉誠稚嫩的肩膀上。

此時的李嘉誠隻有14歲。雖然他的年齡尚小,但是他的身上卻透著一股成熟的氣息。他知道父親去世了,母親的身體也不太好,無法用體力掙錢養家,弟弟、妹妹又比較小,隻有自己才能夠養活這個家。

雖然李嘉誠非常渴望讀書,但為了不讓母親過度操勞,他毅然輟學,開始找工作掙錢。早熟的李嘉誠對父母一直是比較孝順的。他的父親李雲經尚在時,由於日本對香港的統治,香港的經濟處於大蕭條時期,人們謀生越來越困難。李雲經為了一家人的生計,更加賣命地掙錢,長年的勞累使得他染上了重病,從此便臥床不起。看著父親憔悴的麵容和滿臉的皺紋,李嘉誠一次次流下了傷心的淚水。為了報答父親,在學校,他努力學習,希望以自己的好成績讓父親高興;放學後,就好好地照顧父親。

李雲經走了,但是他對李嘉誠的教導和熏陶是李嘉誠所不能忘記的,李嘉誠早期受到父親的教育,對他的一生都有著重大的影響。

李嘉誠有所成就後,念念不忘父親對他的養育和教誨之恩,他一直在修繕父親的安葬地,也就是潮州老家。幾十年過去了,在父親的安葬處,小樹長成了參天大樹,它們默默地守護著九泉之下的父親。如果李雲經老先生泉下有知,也會感到深深安慰的。李嘉誠還不忘祭奠父親,每年春秋,他都會帶著夫人、兒子去給父親掃墓。

李嘉誠也深深地愛著他的母親李莊碧琴老夫人,他對母親操勞的身影曆曆在目,特別是喪父後艱難困苦的日子裏,母親不得不總攬家務,還得照顧好弟弟、妹妹的生活,教育他們好好學習,如何做人等等,另外,母親還經常在昏暗的光線下為孩子們縫補衣服。盡管李嘉誠的舅父莊靜庵會給予他們家一定的幫助,但他們的生活還是避免不了困窘。可是,母親並沒有怨天尤人,她把喪夫之痛深深地埋在心底,堅強而又積極地麵對艱苦的生活,努力把孩子撫養成人。

每每想到艱苦歲月中的母親,李嘉誠總是別有感慨。他曾經說過:“旅港數十年,每碌碌於商務,然無日不懷戀桑梓,緬懷家園,圖報母恩。”

為了讓母親安享晚年,李嘉誠毫不吝惜金錢,他為母親購置了一座漂亮的花園式別墅。每天,他都會去母親的住處參拜,和母親簡單地聊上幾句。

為了給上了歲數的母親補養身體,他還要求管家每天買回活魚來烹煮。此外,他也非常熟悉母親愛吃什麼樣的食品。當親朋好友饋贈食品時,他總是把母親愛吃的東西挑出來,然後讓母親先嚐。

當母親病重,需要住院治療時,孝順的李嘉誠總會小心翼翼地抱著母親,然後輕輕地放進救護車,到醫院後又輕輕地把母親抱下來;治療期間,李嘉誠會暫時把工作安排下去,親自照顧母親。

1986年5月1日,李莊碧琴老夫人與世長辭。李嘉誠傷心之至,為母親辦了追悼會。當日,各界名流紛紛前來慰問吊唁,共計3000餘人。當時在任的汕頭市市長陳燕發、李嘉誠出資興辦的汕頭大學的第一任副校長林川,帶著汕頭慰問團前來,並敬贈汕頭大學師生作給李莊碧琴老夫人的一幅挽聯:

李莊太夫人千古

勤勞閔閔,含辛茹苦育人傑;澤披桑梓,懿德堪揚揚懿德。

誨化諄諄,創業奪魁報慈恩;蔭及癢序,母儀足式式母儀。

追悼會之後,李嘉誠又為母親舉行了隆重的殯葬儀式,葬母親靈柩於柴灣佛教墓地,並捐資500萬港幣,於跑馬地興建“李嘉誠護老院”,為母親設靈堂,置靈位,懸掛母親遺像,以盡孝道。

李嘉誠經典語錄:

苦難的生活,是我人生的最好鍛煉,尤其是做推銷員,使我學會了不少東西,明白了不少事理。所有這些,是我今天10億、100億也買不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