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行不到位,不如不執行。否則,做了也是白做,隻會白白地浪費時間,浪費感情,浪費人力、物力、財力。與其等出現了紕漏才去彌補,不如在一開始就認真對待,把事情做到位,把問題消滅在萌芽狀態。
從前,有一位經營地毯生意的阿拉伯商人,他特別注意自己店麵的外觀陳設,幾乎每天都要在店裏四下巡視,檢查有沒有不妥的地方,一經發現,就立刻糾正。
這天,他照例到店裏巡視。突然,他發現自己精心布置的地毯上鼓起了一塊,就走過去用腳把它弄平了。正當他轉身要走開的時候,發現另外一個地方又鼓起了一塊,他皺了皺眉,真是見鬼了,他再次走過去,仍然是用腳把它弄平了。
好像是老天在跟他開玩笑一樣,總有新的隆起接連不斷地在其他的地方出現。他不停地弄平,以至於搞得滿頭大汗。可隆起還是再次出現了,這個阿拉伯商人一氣之下掀開了地毯的一角。一條蛇迅速地溜了出去。
工作中,很多人犯過這種錯誤,“頭疼醫頭,腳疼醫腳”,忙得焦頭爛額、不可開交,甚至不斷地返工,重複修改某一處錯誤,仍然不能圓滿地解決問題。
如果蛇不出去,你永遠無法弄平地毯。每一項工作,如果不是在一開始的時候就瞄準最終的結果,冷靜下來找出問題存在的根本原因,直接解決根本問題,一定會重複做一些沒有意義的無用功,浪費寶貴的時間。相反,如果一開始就把工作做到位,自然就能夠避免無謂的浪費了。
一家玩具廠的產品進入日本市場後一直很熱銷。廠家看到自己的玩具如此賺錢,在加工玩具的時候就開始偷工減料。日本經銷商很快察覺到了這個問題,提出退貨。
廠家和日本經銷商談判,希望看在多年合作的情分上不要退貨,還說改用的填充物不會影響產品質量,沒有哪個消費者會拆開玩具看。
日本經銷商當即否定了這種說法,認為合同規定的材料不能更改,如果把劣質的產品銷到市場,被消費者發現,他們會覺得受到了欺騙,以後連其他產品都會拒絕購買。
最後,那些玩具還是被全部退了回來,由玩具廠重新拆開再加工。結果僅此一項,玩具廠就損失了50多萬元。
產品重新加工好之後,日本經銷商提出改變檢驗辦法,不僅提高了抽查比率,還派了一名管理人員駐廠監督。
廠家覺得這是小題大做。日本經銷商卻說:“我們已經不再是合作夥伴,我們所做的僅是履行最後兩個月的合同,保證產品的質量。”
這時候廠家才覺得事態嚴重,多次道歉並和他們協商。對方一點情麵也不講:“在日本,你隻要欺騙別人一次,就沒人再和你打交道。做錯了事必須要受到懲罰。每個人隻有一次機會,沒有人相信你以後怎麼做。”
日本經銷商的話聽起來似乎太不近人情了,但是,事實就是這樣殘酷。第一次沒把事情做對,自然就會忙著改錯,而改錯時又很容易製造出新的錯誤,結果往往陷入“忙亂—錯誤—改錯—忙亂”的惡性循環死結,越纏越緊。
我們知道,一個問題往往有多種解決方案,但是我們要做的往往是找到最合適的方法,這樣才能把事情做好,才能把問題解決掉。工作中的事情也是一樣,很多時候隻有一次性做到位,才能把事情處理得更好。
※最後步驟不到位,前功盡棄
任何一項工作如果做不到位,就難以達到預期的效果,甚至等於沒做工作。換句話說,如果最後的關鍵時刻沒有把工作做精、做透,往往會導致前功盡棄。
一般來說,很多工作,特別是重要的工作,往往需要花費很高的成本,如果稍有不周,很容易造成工作不到位,甚至帶來比不執行更糟糕的影響。
烏魯木齊一家做對外出口貿易的公司,好不容易將一個大的訂單搶到手裏,時間緊、任務重,所有的人都加班加點地幹,終於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了任務。大家都鬆了口氣。可是,商品剛運到,對方就打來了一個電話,氣急敗壞地對他們的工作責備不休。原來,這些產品的質量沒有問題,但在包裝上卻出了問題。那個廠址本來是“烏魯木齊某廠”,由於當時大多數人隻是把重點放在了趕製產品上,卻沒有仔細審查外包裝,結果將“烏魯木齊”被印成了“鳥魯木齊”。雖然隻有這一點沒有做到位,但卻毀了整個廠的聲譽,損失慘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