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執行到位的三大保障(8)(2 / 3)

◎上次做的事情有什麼好的經驗,下次可以繼續延用的?

◎上次做的事情有什麼地方不足,下次可以通過什麼方式改進和避免?

◎上次做的事情即使有的地方做得不錯,還能不能再提高一下,下次做得更好?

有了這三條做保證,那麼做任何工作,都容易固化和優化,做到最好。

※在學習和總結中取得更大進步

對於優秀員工的成長來說,學習是十分重要的。從不懂到懂,直到成為專業能手,就是一個不斷學習實踐的過程。不學習將失去競爭力,好員工永遠把“學習、學習,再學習”作為自己的座右銘。在勤奮和好學的基礎上,員工也自然而然會在實際工作中發現新思路、新做法,這樣的員工才稱得上是優秀的員工。

彼得·德魯克說得好:“知識必須經過不斷的改良、挑戰才能增加,否則,它就會消失。”物競天擇,適者生存。我們從小到大都活在競爭中,從校園裏的考試,到社會上的晉升,競爭已經成為我們生存和進取的動力。隻有接受現實,積極參與競爭,才能充分發揮你的智慧。一個人要想在社會中增強自己的生存之本,就要在知識與能力上永遠富有競爭力。要在社會變革中與時俱進,適應生存環境,取得人生成功,就一定不能舍棄終身學習的精神。

而很多人並沒有意識到這一點的重要性。有的人在大學裏學的專業不好,畢業後隻好找個不太需要專業技術的工作來做。這些人中一部分聰明的人知道這樣不是長久之計,就在私下裏不斷學習一門專業或技術知識;而另外一部分人則工作時間不賣力氣,休息時間就是吃喝玩樂。結果可想而知,幾年後或十幾年後,那些聰明的人或是已經步入高薪行列,或是已經捧了一份“鐵飯碗”,而那些不懂得提升自己的人則還處在人人都可以代替他們的低級職位。

這就是學習與不學習的差距。生活需要人們不斷學習,社會需要人們不斷學習,時代更需要人們不斷學習。

我們總是羨慕那些成功者,認為和他們相比,自己一無是處。其實成功者不一定有多高的文憑,也不是每個成功者創業的時候都是學富五車、經驗豐富的,他們一定是善於學習的人。可以說,學習能力已經成了新一代成功人士最基本的特質。

通威集團總裁劉漢元,經過20多年的創業,把企業發展成了國內最大的水產飼料及主要畜禽飼料的生產商。他所在的集團擁有4000名員工,正在向世界水產業霸主地位前行。2002年,他被《財富》雜誌認定為“全球40歲以下最成功的商人”,在亞洲僅有13人獲此殊榮。2004年,他被國際企業家聯合會、《世界英豪》雜誌社評選為“最具世界影響力的中國企業領袖”。

盡管已經名利雙收,已經成了一個如此規模企業的老板,其工作時間也是非常緊張,辦公桌上總是擺滿了各種各樣留給他批閱的商務文件,但他再忙,哪怕身處天涯海角,每月的月底都要飛到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參加學習,這是專門為在職的老板舉辦的學習班。

現在,充電已經成了一個時代名詞,如果你想像你心目中的偶像一樣,獲得同樣的成功,就不斷地學習吧!

很多時候,我們都能聽到許多失業或是退休的老者抱怨時運不濟。人就是這樣,遭遇困境的時候總會把原因歸結到外部,而不能反省一下自身。為什麼你得不到重用,甚至是遭到了“拋棄”?歸根結底就是你已經沒有了“利用價值”,你在社會進步的過程中一直在消耗自己的“資產”,卻不知道在這過程中給自己“充電”。

停止學習,就好像水在漲,而你則站在水裏,如果你再不會遊泳,就會被淹死。這對你個人和事業來說都是一件“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