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執行到位的三大保障(8)(1 / 3)

從現在開始,把執行到位變成一種職業精神,不給浮躁留任何空間,不讓工作打折扣!

※執行不是想當然

許多人在做工作時,往往“自以為”;或者在遇到需要溝通協調時不去溝通協調,這樣是無法把工作做好的。

掌握了下麵三種方式,就能把我們從上述狀態中解放出來,提高我們的工作效率,使我們的執行水平有一個飛躍。

(一)拿不準的事,問好再做。

許多人在執行時有一個毛病,不管自己對事情有沒有把握,說幹就幹。但是幹出來的結果,往往很糟糕,小則吃力不討好,大則給單位造成想象不到的損失。

說幹就幹,從不拖拉的角度講,的確值得肯定,但永遠要記住,就算是能力再強的人,也不可能對所有的事情拿得準。心中有疑惑,不能確定的時候,千萬不要自作主張,悶頭就做。

遇到疑問,不妨先問一下,問明白了再做。

一位主管講了一件發生在她自己身上的事情。

畢業後,她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家服裝公司做銷售。有一次,她聯係了很久才爭取到一位客戶。簽合同那天她又興奮又緊張,事先做好準備,還帶去了一些客戶需要的工作服樣品。沒想到客戶覺得樣品很不錯,簽完合同後又決定再從她們公司定製一些產品。

這可真是意外之喜!她痛快地答應客戶,馬上就回公司把產品的樣品拿了過來。客戶對產品也很滿意,當場就敲定了款式和麵料。

在報價的時候,她猶豫了一下,其實她對產品的業務不太了解,到底該報什麼價格她拿不準。可是因為不想失去這個單子,她就按照以前聽同事閑聊時說過的價格報上去。合同順利地簽了下來。等她興高采烈地回到公司,準備申請款項去買麵料的時候,她才發現,客戶訂的麵料實際價格竟然比自己的報價貴了3倍!

這樣一來,這個單子不僅沒有盈利,反而給公司造成了損失。

可是合同已經簽了,為了維護信譽也沒辦法再更改了,這筆損失隻好由她自己來賠付。

這件事影響非常大,從此她給自己總結出了一條必須遵循的準則:拿不準的事,一定要向有關領導、客戶或同事詢問,問好了,一切都明白了,再開始去做。

因為迫切想要成交,這位女主管在“拿不準”的情況下自作主張,結果好事反倒變成了壞事。

其實,打個電話問一下,也就是一分鍾的事,這樣的錯誤完全可以避免。

想想在工作中我們是不是也曾犯過類似的錯誤?

很多時候,大家對於第一次做的事情因為沒有經驗,往往拿不準。拿不準的時候,我們不願意問,原因可能有幾種:一是覺得事情急,沒時間問;二是覺得沒必要問,根本就不可能有事;三是不敢問、不好意思問,怕別人覺得你怎麼連這個都不懂。

這都是在給自己找借口。你覺得沒時間,打個電話能花幾分鍾?你認為沒問題,是不是就真的沒問題?你不好意思,等到給單位造成損失了,你難道就覺得好意思?與其等到事後後悔,就不如事先多問一問,一次把事情做到位。

(二)不懂的事,向老同誌請教。

經驗是積累出來的,一個人的經驗畢竟有限,重要的是應通過向更多的人學習,來獲得多方麵的培養。特別是在職場中,即使你貴為名校高材生,也要向前輩學習各種自己從未有過的經驗。有句話說得好:“薑還是老的辣。”在我們周圍有很多這樣的“老薑”。他們的經驗勝於我們,他們的體會和感悟也深於我們,所以,當我們不知道怎麼辦的時候,不知道如何取舍的時候,向他們請教,可以讓自己少走很多彎路。

(三)重複做的事,固化優化再做。

同樣的事情,一再犯錯;這次做得不好下次還是做不好,上一次不到位的下一次還是不到位;就算是給他再多的提醒,也沒有用。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因為他們不懂得固化和優化。再次做的事情,我們可以考慮幾個問題: